瀛洲橋

瀛洲橋

瀛洲橋是溝通洛河南北兩岸的一座左右對稱的分離式大橋,總長1543.1米。

簡介

瀛洲路從洛河北岸向南岸延伸,到了洛河邊戛然而止。河洛路與洛宜路隔著洛河遙遙相望,如同牛郎織女,渴盼一座跨河的鵲橋。洛河市區段上游兩岸的車流、人流要想跨河而過,就得向西折走孫辛橋(在建中的凌波大橋),或向東折走西苑橋。從濱河路到濱河西路無法直通橋南,不得不繞道而行。多少年來,洛陽人翹首以待——何時天塹變通途?2009年4月6日,瀛洲大橋竣工通車的聲聲禮炮,宣告洛陽人的這一夢想實現了。

瀛洲大橋位於洛河市區段上游的瀛洲路上,是洛陽市目前規模最大的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工程設計概算總投資達2.79億元,創我市橋樑建設之最。它是兩個左右對稱的分離式橋樑,設計總長1543.1米,大橋主體部分長1160米。其中,跨河主橋長610米,由邊跨8個上承式鋼筋混凝土連續拱和1箇中跨長120米的月亮形中承式鋼管混凝土系桿拱組合而成;引橋連線線道路長383.1米,橋面標準寬度為31米。雙向四車道,設計荷載標準按城-A級,設計車速為每小時70公里。

交通信號燈和交通標誌牌已安裝就緒,斑馬線已經畫好,橋面上還畫有腳踏車圖形等標誌、標線,引導行人安全過橋。路邊的限速標誌牌提醒司機朋友:即使在如此寬闊平整的橋上通過,也不可由著性子來。

瀛洲大橋有專門的機動車匝道、非機動車匝道和人行道。機動車過橋只需從瀛洲路或者洛宜路上橋便一路暢通。非機動車則需要繞著瀛洲大橋南岸的半苜蓿葉狀立交匝道一圈,到達主橋之後過橋通行。洛河南北兩岸的行人過橋,則需通過引橋兩側的涵洞和樓梯。

瀛洲大橋的建成,對洛陽市工業、科技和教育的優勢互補,對新區開發建設及推動“兩岸繁榮”等,都有重大意義。

“有了這座橋,西苑橋的交通壓力就可大大緩解,洛河北岸的澗西工業區和高新區通過這座橋,與南岸的大學城和洛龍科技園連成了一體。”瀛洲大橋工程指揮長、市建委副主任馬朝信說。

住在濱河路附近、在河南科技大學新校區上班的市民劉先生說:“這真是一座幸福橋!以後我上班方便多了,不用再繞來繞去,早上起碼可以多睡半個小時。”

連創多項洛陽第一

作為目前洛河上工程規模最大、施工難度最大、工藝技術最複雜、科技含量最高和結構形式最新穎的洛陽市第一座特大型跨河橋樑,瀛洲大橋開創了洛陽建橋史上多項第一。

它是洛陽市首座也是目前唯一一座採用主橋施工監控監測和運營健康監測手段施工的大橋

在瀛洲大橋建設的早期施工階段,東南大學的監測人員就在橋身關鍵部位埋下了369個應變感測器和9個大噸位索力感測器,大橋施工過程中每一個控制截面的受力變化信息都將通過光纖信號傳輸到位於瀛洲大橋第21號墩下的監控室。
“21號墩”在瀛洲大橋監控監測方代表、東南大學繆長青教授看來是個神奇的地方。如果說感測器相當於人們做B逾時在人體上移動的探頭,那么“21號墩”就是與探頭相連的電腦,醫生通過電腦顯示的畫面判斷人體是否健康,瀛洲大橋的監測人員則在“21號墩”下通過計算機仿真分析,來決定瀛洲大橋主橋施工結構的受力狀態是否需要調整。

“瀛洲大橋竣工後,這些埋設的感測器可繼續利用,作為大橋運營健康監測的探頭,為大橋的日常維護、保養提供最直觀的數據。”工程指揮長馬朝信頗為自豪地說:“因為不用在橋身上重新布控這些設施,我們至少省了300萬元。目前,這種施工監測與後期運營健康監測有效結合的技術在國內還處於領先地位。瀛洲大橋是洛陽市首座採用多種橋型組合的大橋,一座瀛洲大橋匯集了5種橋型:簡支梁、引橋連續梁、主橋上承式鋼筋混凝土系桿連拱、主橋三角剛構和主跨中承式飛鳥組合系桿拱。如此複雜的結構讓建設者們動了不少腦筋。
大橋中部主墩三角區,跨度達46米,光混凝土就有2600方,它能否“站得穩”?中鐵大橋局橋樑科學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們按照成橋1:5的比例,耗資60多萬元,建造了一個三角區實體模型,提前對成橋狀態進行受力試驗,這也是洛陽市建橋史上首次採用模型試驗。

“只有結構異常複雜的橋樑,才會採取如此謹慎的方式,像瀛洲大橋這么複雜的工程,我還是第一次見到。”有著幾十年市政建設經驗、畢業於同濟大學道橋設計專業的瀛洲大橋常務副指揮長、高級工程師馬德才說。

這樣的複雜性給施工帶來了很大難度,施工方甚至啟用了洛陽市橋樑施工史上最大的龍門吊。它高50多米,寬近50米,一次性起吊重量能達50噸,是個名副其實的龐然大物。

作為國內首座空間倒三角組合式拋物線拱圈橋,瀛洲大橋的外觀設計已經申請了國家專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