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洲公園

瀛洲公園

瀛洲公園位於崇明縣城東南首,占地4.39萬平方米。瀛洲公園建於1983年,1984年定名瀛洲公園,由周谷城題寫園名。公園南瀕長江,北與瀛洲廣場與學宮(孔廟)、博物館隔路相望,是目前崇明唯一一座綜合性公園。

基本信息

簡介

瀛洲公園位於崇明縣城東南首,占地4.39萬平方米。瀛洲公園建於1983年,1984年定名瀛洲公園,由周谷城題寫園名。公園南瀕長江,北與瀛洲廣場與學宮(孔廟)、博物館隔路相望,是目前崇明唯一一座綜合性公園。 公園以植物造景為主,適當配置園林建築。園中央辟有面積約4700平方米的星湖及湖中的星島,主環路環湖而築,沿湖建有觀魚攬勝、臨波亭、破浪橋等建築。園南沿長江邊有沁風亭、雲蔚涵碧廊諸景。公園主要景點有黑松山、滄海亭、臨波亭、觀魚攬勝、幽香亭、破浪橋、大假山、瀑布等。 公園內樹種繁多,共有樹木119種,3938株。 且都獨立式混合成園(林)。如占地1000平方米的桂花園,每當金秋十月則滿園飄香。

歷史沿革

上海瀛洲公園上海瀛洲公園
1982年,崇明縣人民政府擬訂興建城橋鎮公園計畫任務書,同年獲上海市基本建設委員會及市城市規劃建築管理局批准,總投資114.7萬元,其中市撥款90萬元,縣投資24.7萬元;用地3.73萬平方米,其中調撥公地1300平方米,徵用城橋鎮城東大隊第一生產隊土地3.54萬平方米,第三生產隊土地600平方米。1983~1984年,又續征城橋鎮城東大隊第一生產隊土地3.65萬平方米。至1985年3月,兩批共徵用土地7.38萬平方米,動遷居民65戶,拆遷房屋、棚舍5000平方米,征地、拆遷、青苗等補償費共15萬元。為此,建園投資相應調整為124.7萬元,其中縣財政為34.7萬元。
公園用地橫跨老青龍港,南部地勢低洼,一雨成澤,久旱也不易乾。北部地勢較高,住房密集,拆遷量大。1982年征地時從實際出發,主要徵用南部窪地,北部僅徵用寬22米,長80米的狹長地塊。公園北小南大,形如“凸”字。
公園由上海市園林管理局張文娟負責總體規劃及綠化設計。土建工程由崇明縣港西建築工程公司施工。建園工程採取邊動遷、邊設計、邊施工的辦法,1983年1月15日破土,1984年定名為瀛洲公園,由周谷城題寫園名。1985年5月完成3.73萬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同年6月1日對外開放。公園開放後,二期工程由於續征土地上的拆遷和資金等問題未解決而緩建。1992年為擴大划船活動範圍,開挖已征未用的東部土地,一條小河穿過圍牆進入人工湖,增加水面4800平方米。

主要景點

以植物造景為主,適當配置園林建築。園中央辟面積約4700平方米的星湖及湖中的星島,主環路大體上環湖而築,沿湖建有觀魚攬勝、臨波亭、破浪橋等建築。園南沿長江邊有沁風亭、雲蔚涵碧廊諸景。

黑松山

位於大門內,既自成一景,又起障景作用。由於園北地形狹長,於是在大門內建長約70米的林蔭道,旁植香樟,西邊為成行的龍柏、檜柏、黃楊球,近山處群植廣玉蘭。黑松山北緩南陡,林蔭道至此分左右兩路至園中部。山上成片種植黑松,東西兩坡分植夾竹桃、梔子花,北坡散點黃石,南坡以黃石疊成假山,瀑布,水流經小溪引入星湖。

滄海亭

位於園東北角,混合結構,連基座高11米,建築面積45平方米。亭八角重檐,翹角,攢尖頂,上覆琉璃瓦。亭底座為混凝土結構,有斬假石柱8根。亭為全園最高點,可俯瞰全園和眺望長江,故名滄海亭。亭北為喬木樹叢,有銀杏、香樟、青桐等。

觀魚攬勝

位於星湖北側,處於全園中心,是一座近似廳的建築,磚木結構,12根柱,小青瓦頂,翹角,高5.5米,建築面積48平方米。黑松山下的小溪,蜿蜒至此而匯入星湖,魚在小溪口逆流而動,廳前為觀魚佳處,故名。廳北有成片的桂花,東北叢植玉蘭、梔子花。

臨波亭

位於星湖南側臨湖處,與觀魚攬勝隔湖相望。亭為磚木結構,六角翹檐,小青瓦結頂,高6米,建築面積37平方米。亭東南有石拱橋,長13米,上有周谷城手書“破浪橋”三字。亭南的一片紫薇花開時,把亭、橋裝扮成一組秀麗的畫面。

幽香亭

位於園東南角,亭高4.2米,建築面積6平方米。亭為磚木結構,圓形6柱,小青瓦結頂。亭四周遍植崇明水仙,冬季水仙盛開時,散發陣陣幽香,故名。亭側植有一株黃楊樹,亭南臨一小湖(名月湖),亭前建三曲石板平橋,橋長11米,寬1.2米。

沁風亭

位於園南江堤上,為亭廊組合建築,由沁風亭、棚架、雲蔚涵碧廊組成。沁風亭高8.5米,建築面積18平方米,亭為混合結構,八角,原有6根木質亭柱,於1989年春翻修時換成水泥柱。上為琉璃瓦,攢尖頂,單檐翹角。棚架為混凝土結構,高3米,面積18平方米。廊系磚木結構,小青瓦歇山頂,建築面積25平方米。亭廊四周種植棶木、紫荊、側柏,棚架上攀援著紫藤。在此駐足,大江一覽無遺。

大假山

位於園南近沁風亭處,高7米,占地30平方米。山體為太湖石堆砌,山上有泉水、小橋,下有山洞。從山上拾級而下,有小道直通江堤。

綠化種植

園內採用鄉土樹種為主,提高了樹木成活率。曾兩次對園內綠化布局作了大的調整。園內主幹道旁,以種植香樟為主。支路零星種植香樟、廣玉蘭,更多的是種植灌木。水邊多植垂柳,夾種水曲柳、旱柳或花灌木,以豐富水景。園內香樟、廣玉蘭、水杉、雪松等為主要樹種,長勢較好。公園地處沿江,時有暴風侵襲,一些樹木採取成片種植,既能防風,又可豐富園景。園內有廣玉蘭林、落羽松林、柳杉林、桂花林、水杉林,還有一些混合林。全園共有樹木119種,3938株。喬木與灌木之比為1∶2.06,常綠樹與落葉樹之比為1∶0.65。

服務設施

建園初期,以兒童樂園為主。園內兒童遊樂設施有空中轉椅、兒童轉盤、電動小汽車、電動小火車。在公園西南角湖邊修建遊船碼頭,至1989年底共有遊艇30隻,電動遊艇2隻。此外,有猴子、火雞等動物供遊人參觀。還有售品部兩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