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最大帝》戰役
瀛州之戰,成剛小說《最大帝》重要戰役之一。這場戰役是北國內部衝突,也是綜合了北國、南朝兩大軍事、政治集團的一場關於昌奴王之後的較量。介紹
瀛州之戰,發生雙方為:河西慕容階、遼東慕容陟。戰役背景
對瀛州的反應,就不得不提一下有關呼延粹對這個問題的態度:呼延粹認識到瀛州固然占據著很大的有利地理因素,但是也正是因為這些有利的地理因素才使得整個軍事集團可能會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南朝劉儀的身上,而喪失應該具有的拼搏精神,況且在昌黎的反抗慕容階,也具有很大的優勢。但是這種建議遭到慕容陟兒子慕容宓的無情嘲笑,僅僅一句“昌奴太子膽裂矣”把局勢倒向了慕容階一方。也可以從一個側面看到作為亡國之君呼延泰太子呼延粹的可悲的下場。即使呼延粹具有很大的能力,但是在別人的屋檐下也沒有自己說話的權力。就這樣,呼延粹極好的建議被無情的否定了。戰役重點
由於慕容階的封號是甘泉王,是位於河西地區,所以稱之為河西慕容階;由於慕容陟控制著昌黎以東的地區,所以稱之為遼東慕容陟。這是慕容階將計就計除去父兄之後,進行完寰州之戰,把矛頭直接對準了自己的三弟遼東慕容陟。開始了慕容階統一北國的步伐。慕容陟聽從了自己的兒子慕容宓的建議,放棄昌黎,撤退到距離南朝很近的瀛州地區,聯合瀛州刺史慕容憲,也就是被殺死的肅慎武王世子慕容憲。共同反抗慕容階,而且隨時可以聯絡南朝最大帝劉儀。得到劉儀的幫助。瀛州之戰,最為耐人尋味的是瀛州城裡的人員結構構成:慕容陟、慕容宓、慕容憲、呼延粹。僅僅這四個人,卻是原來屬於三個不同的陣營。慕容陟、慕容宓父子當然是一個陣營;慕容憲是肅慎武王慕容陛的兒子;呼延粹是昌奴王呼延泰世子。這是瀛州的人員構成。瀛州之戰,外圍構成:慕容階、万俟赫赫、宇文撼,原來也是分別屬於不同的陣營,但是依靠著慕容階個人的魅力,特別是分封万俟赫赫為左單于,消除了來自寰州之戰的負面影響,使得慕容階集團空前的團結一致。而這一點在瀛州方面是不具備的。慕容陟父子始終對慕容憲、呼延粹這兩人有著天生的成見,這也注定了這場戰役對於慕容陟來說是要失敗的。瀛州之戰,第二層外圍構成:南朝方面,最大帝劉儀要求齊王劉禦寇要全力救援瀛州慕容陟集團,甚至封慕容陟為客卿,最大帝劉儀這樣做的目的也很明確,希望培養北國內部反對慕容階的實力派,為以後和北國進行較量準備條件和內應。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齊王劉禦寇的無能也是造成瀛州之戰河西慕容階取得輝煌勝利的一個因素,後來徐盤所論述的《易藩策》所要提到的近畿四藩、遠畿四藩,遠畿四藩的普遍無能和近畿四藩的強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齊王劉禦寇就是屬於“遠畿四藩”之一。正是由於齊王劉禦寇的畏首畏尾,才導致對瀛州慕容陟集團的缺乏救援,使得後來大烈王朝在對抗北國一代雄主慕容階的戰爭當中失去了一個有力的內應。戰役特點
瀛州之戰,發生在寰州之戰之後,這兩次戰役都是關於燕皇慕容階“燕雲混一”的重要戰役,但是瀛州之戰有屬於自己的特色:第一,瀛州之戰雖然是寰州之戰的後續戰役,但是瀛州之戰的影響卻是更加大,後來在瀛州發生的橫海郡王慕容憲基本上就是這次戰役醞釀出來的;第二,瀛州之戰不像寰州之戰只是燕皇內部的爭權奪利,寰州之戰由於代王劉嬰齊並沒有派出大將支援鮮于忽律、万俟赫赫,所以寰州之戰只是限定在燕皇內部,而瀛州之戰卻發生了齊王劉禦寇派遣大夫陳期駐守燕留城,而瀛州之戰的核心也在於燕皇慕容階使用“燕留之詐”,使得慕容陟不信任齊王劉禦寇,造成慕容憲、呼延粹和慕容陟發生了內訌。才導致了瀛州之戰以燕皇慕容階的全勝告終。相關人物
慕容階,字鳳五,北國實際統治者,通過“浮海之謀”,除去了父兄慕容琢、慕容陛;鮮于忽律,字銜奴,御龍大夫,先後跟隨呼延泰、慕容陛、万俟赫赫,寰州之戰被慕容階所殺;
万俟赫赫,字巨奴,武庫大夫,寰州之戰雖然辱罵慕容階,但是仍然被慕容階封為左單于;
宇文撼,字震古,慕容階謀臣,為慕容階策劃了寰州之戰的前前後後。
慕容宓,字公寂,昌黎王慕容陟世子;
慕容陟,字麟三,北國昌黎王;
呼延粹,字子純,原來是昌奴王呼延泰世子;
慕容憲,字公宣,肅慎武王慕容陛之子,時任瀛州刺史。
劉禦寇,齊王,小說《最大帝》麟德分封的“八藩”之一;
慕容琢,自稱“廣固王”,在天初之變當中成為齊國實際統治者;
劉伋,字伯恩,天武皇帝劉儀的兄長,在“盤古門之變”中被殺死,劉伋擔任左路軍統帥時曾經進攻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