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山書院遺址

今存半畝方塘,得源亭和大觀亭(均系後人重修),以及詩碑(清代)等文物。 今存半畝方塘和大觀、得源二亭(註:二亭系民國十二年,即公元1922年重建),尚可辨識舊貌。 為此,淳安縣人民政府於1982年3月16日正式行文,將瀛山書院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瀛山書院遺址位於郭村鄉上郭村東北1公里,是一始建於北宋年間的讀書、講學的古書院遺址。
宋淳熙年間著名理學家朱熹訪詹儀之,往來論學於此。今存半畝方塘,得源亭和大觀亭(均系後人重修),以及詩碑(清代)等文物。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宋熙寧年間,始建於郭村鄉上郭村馬里凹右側山包上,初名“雙桂堂”。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詹安曾孫詹癸居殿試第一(狀元),遂以“益瀛”之意,易雙桂堂為瀛山書院。建大觀、得源、登瀛三亭,鑿方塘、辟花園、架登瀛橋,頗具規模,為當時文人學士雲集之所。至明代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書院倒塌,知縣周恪重建24楹,並於院後建祠,以祀晦庵(朱熹),虛舟(詹儀之)二先生,又於六塘舊址建亭。民國十年(公元1920年)捐資修建。1962年淳安縣人民委員會撥款維修一次。爾後牆欹瓦毀,漸就傾圯。今存半畝方塘和大觀、得源二亭(註:二亭系民國十二年,即公元1922年重建),尚可辨識舊貌。
朱熹於瀛山書院講學期間所賦《方塘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的名篇,清新活潑,富有哲理,至今膾炙人口(註:今存清代詩碑為《方塘詩》,《千家詩》、及《宋詩詞選》載為《觀書有感》)。朱熹等人所探討的“理氣關係”、“格物致和”、“知行合一”等,提出了相當深刻的辯證法觀點,對我國理論思維的發展有過積極的影響,在人類認知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此,淳安縣人民政府於1982年3月16日正式行文,將瀛山書院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附近的方塘村,舊有朱熹百琴樓,已圮,朱熹所書“三瑞崖”匾額猶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