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水[雲南怒江州縣級市]

瀘水[雲南怒江州縣級市]
瀘水[雲南怒江州縣級市]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瀘水市,為雲南省縣級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所轄,州政府所在地,位於雲南省西部,北與福貢縣接壤,東北與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毗鄰,東與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雲龍縣相鄰,南靠保山市的隆陽區,西南連騰衝市,西與緬甸接壤,國土面積3203.04平方公里,國境線長136.24公里,占雲南省邊境線的3.36%。 截至2015年末,瀘水轄6鎮3鄉,總人口17.8758萬人(2014年)。瀘水市境內居住著傈僳族、白族、怒族等21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7%。瀘水縣地處橫斷山脈縱谷地帶,境內雄奇險秀的峽谷山川,是“三江併流”世界自然遺產和中國香格里拉生態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5年,瀘水市地區生產總值達41.87億元,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19195元、4877元。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建制沿革

西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瀘水屬益州郡比蘇縣。

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設益州西部都尉,十二年,改益州西部都尉置永昌郡,瀘水全境分屬於永昌郡的雟唐、比蘇兩縣。

蜀漢、西晉,縣境隸屬同東漢。

東晉,成帝鹹和年間分永昌置西河郡,瀘水屬西河郡的成昌、建安兩縣。

南朝,初期改郡為州,瀘水屬尹州地。

南詔政權時期,屬永昌節度地。

宋代大理政權時期,瀘水屬勝鄉郡。

元代,瀘水分屬雲龍甸軍民府(隸金齒撫司)和永昌府。

明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雲龍土知州段氏後裔段彩和段嘉麒分防瀘水怒江東岸的老窩、六庫地區。

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清朝政府鎮壓了弄更扒為首的傈僳族人民起義後,為加強其統治,在瀘水境怒江東岸設老窩、六庫兩土千總,隸雲龍州;怒江西岸置登埂、魯掌兩土千總和卯照土把總三個土司,隸永昌府保山縣。

民國二年(1913年),雲南地方政府為遏制英國對中國侵略,將保山縣屬的登埂、魯掌、卯照土司屬地和雲龍州屬的六庫、老窩土司轄地合併成立瀘水行政委員區,行政公署暫設於六庫,次年遷至魯掌,隸屬騰越道。

瀘水 瀘水

民國十八年(1929年),沿邊一線設定督辦,瀘水行政委員區隸屬雲南第一殖邊督縣概況辦公署(駐騰衝)。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改行政委員區置瀘水設治局,隸屬騰衝督辦公署。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瀘水先屬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後屬第十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保山)。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月,由十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屬第十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維西),同年11月又劃回第十二區。

1950年1月13日,瀘水宣布和平解放,同時成立瀘水人民臨時政務委員會,設署於魯掌,同年6月1日成立瀘水設治局,隸屬於保山專區。

1951年2月,成立瀘水縣人民政府。

1954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區成立,瀘水由保山專區劃歸怒江區管轄。

1957年1月,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瀘水隸屬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1961年6月4日,根據《中緬邊界條約》,片馬、古浪、崗房由緬甸聯邦歸還中國,置片古崗特區,直轄於麗江專署。

1988年,改區為鄉(鎮),全市轄九個鄉(鎮)。

瀘水市 瀘水市

2016年,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瀘水縣,設立縣級瀘水市,以原瀘水縣的行政區域為瀘水市的行政區域,瀘水市人民政府駐六庫鎮龍江路1號。瀘水市由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管轄。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

1954年年6月,原屬保山縣第十四區的四個鄉劃歸瀘水縣,稱為上江區。

1954年6月,將原屬保山縣第十四區的丙貢,蠻雲,付邦,賴茂等四個鄉劃歸瀘水縣。

1955年3月,雲龍縣漕澗區計14個鄉1個區轄鎮劃歸瀘水縣轄,仍稱漕澗區,同年10月又劃回雲龍縣。

1966年9月,片古崗持區由麗江專屬改屬瀘水縣轄,置片古崗區,現為片馬鎮。

1978年11月, 雲龍縣老窩公社劃歸瀘水縣轄。

1986年12月,碧江縣撤銷建制,將原碧江縣古登,洛本卓2個鄉歸瀘水縣轄。

1987年10月,魯掌區改為魯掌鎮。

1988年3月,六庫區與六庫鎮合併成立六庫鎮,同年,改區為鄉(鎮),全市轄九個鄉(鎮)。

1992年,片馬撤鄉設鎮。

區劃詳情

截至2014年,瀘水市轄5鎮2鄉2民族鄉,共9個行政區,下設71個村和5個社區,共76個民眾自治組織,1130個村民小組。政府駐六庫鎮。

行政區劃
六庫鎮片馬鎮魯掌鎮上江鎮
老窩白族鄉大興地鎮稱桿鄉古登鄉
洛本卓白族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瀘水市,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位於東經99'34"一99'09",北緯25'33"一26'32"之間,東靠碧羅雪山,與蘭坪、雲龍兩縣相鄰,南接保山市,西與騰衝縣和緬甸聯邦共和國毗鄰,北連福貢縣。最大橫距58公里,最大縱距108公里,面積3203.04平方公里,駐地六庫距雲南省會昆明569公里。

地形地貌

瀘水市地形大勢以一江兩山為主體,地勢北高南低,地處橫斷山脈南端的滇西縱谷區:東部碧羅雪山與西部高黎貢山夾怒江由北向南縱貫全境,境內東西兩大山脈縱橫交錯,高峰林立。

瀘水市境內最高點為稱桿鄉的丫扁山峰,海拔4161.6米,最低點為上江鎮的石頭寨,海拔738米,相對高差3423.6米,形成了典型的“V”字型高山峽谷地貌景觀。地表山峰林立,溝壑縱橫,地勢崎嶇,以及”山高谷深,平地少”是瀘水全境地貌的最大特點。

地形地貌 
自扁王基 自扁王基
姆內瑪 姆內瑪
峽谷 峽谷

氣候

瀘水市屬印度洋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氣候主要受印度洋熱帶季風的影響,表現為乾濕明顯,同時受複雜的地形背景和大氣環遊的影響,地域差異明顯,地形氣候,地方性氣候和局部性小氣候十分突出,有“一江 兩山 三氣侯”“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之說,立體氣候特別明顯,從怒江谷底到山頂有亞熱帶,溫帶,寒帶三個氣候帶,具有較典型的垂直氣候帶譜,氣候垂直變化規律十分明顯。2014年,六庫年平均氣溫21.2攝氏度,年降水量747.6毫米。

水文

瀘水市 瀘水市

怒江流經瀘水市境內有120公里,支流有53條,伊洛瓦底江水系流經該市片馬鎮有5公里。

自然資源

水能資源

截至2014年,瀘水市水能理論蘊藏量約為552萬千瓦,可開發利用550.5萬千瓦。

礦藏資源

截至2014年,瀘水市境內主要礦產有鐵、銅、鋁、鋅、銻、鈹、銀、大理石、花岩石、水晶、矽等。已探獲金屬礦儲量17萬噸,其中,錫鎢2.15萬噸,鉛鋅14.85萬噸;非金屬礦儲量498.36萬噸,其中,大理石51.4萬噸,煤137萬噸,地熱15.76萬噸,矽294.2萬噸。

生物資源

據2007年怒江州漁業資源調查結果顯示,瀘水市江河水域中魚類有55種,其中土著經濟魚類42種。

2015年,瀘水市新增營造林面積27.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6.2%。世界第五種金絲猴在境內保護區發現並命名為“怒江金絲猴”。境內有獸類140多種,鳥類300多種。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有羚羊、白眉長臂猿、印度虎、金錢豹、穿山甲、毛額黃麂、水鹿以及紅腹角雉、綠孔雀、白鷳、錦雞等。境內有高等植物1000多種,其中桶木、鐵杉、紅椿、鵝掌楸、楨楠、水蓮、垂枝香柏、白克木、大樹杜鵑、紅豆杉、杜仲、厚朴等20多種為國家保護的珍稀樹種。

生物資源 
怒江金絲猴 怒江金絲猴
木棉 木棉
生物資源 生物資源

人口民族

人口

2014年,瀘水市總人口17.8758萬人(戶籍人口),其中非農業人口4.3531萬人,占總人口的24.35%。人口自然增長率7.45%。

民族

2014年,瀘水市境內居住著傈僳族、白族、彝族、景頗族、怒族、傣族等12個主要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5.8344萬人,占總人口的88.58%。傈僳族人口10.9833萬人,占總人口的61.44%。

經濟概況

綜述

2014年,瀘水市生產總值35.22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6%。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5.7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21.5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34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3.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 383元,同比2013年增長9.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 409元,同比2013年增長11.79%。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3 707萬美元,同比2013年增長26.1%。工業總產值29.14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1.79%。農業總產值9.43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8%。

2015年,瀘水市地區生產總值達41.87億元,年均增長17.48%,比“十一五”末淨增23.16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6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4.6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0.63億元,分別比“十一五”末增長184.38%、135.68%、102.66%。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十一五末”的12:33:55調整為16:35:49。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達42.54億元,年均增長26.9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3.58億元,年均增長15.45%。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19195元、4877元,年均增長13.45%和17.11%。

第一產業

特色農業 特色農業

2014年,瀘水市農村經濟總收入6.75億元,農作物播種面積53萬畝,糧食總產量6.71萬噸,農民人均有糧469千克。增甘蔗、香料煙等經濟作物4000畝,新增核桃、漆樹等特色經濟林果6.21萬畝,新增草果、重樓、雲黃連、雲木香等中藥材8.48萬畝,六庫周邊蔬菜種植面積3.01萬畝。全市大小牲畜存欄49.9萬頭(只),肉類總產量1.74萬噸,畜牧業收入2.21億元。

2015年,瀘水市農業總產值達10.5億元,農作物播種面積達53萬畝,甘蔗、香料煙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14.06萬畝,發展核桃、漆樹等特色經濟林果89.6萬畝,草果、重樓、雲黃連、雲木香等中藥材26.42萬畝。六庫周邊蔬菜種植面積達3.01萬畝。全市大小牲畜存欄達49.95萬頭(只),肉類總產量達1.56萬噸。

第二產業

2014年,瀘水市工業總產值29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1.7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7.2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4%;規模以下工業產值11.8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8.7%。工業矽產量達8.5萬噸。民營企業達6847戶,實現增加值12.1億元。

2015年,瀘水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17.12億元。民營企業戶數達6149戶,實現增加值12.73億元。工業矽產量達10.63萬噸,初步形成了以矽電、生物加工、農特產品精深加工、建築建材為主的工業體系。

第三產業

2014年,瀘水市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09.02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6.95億元。有新發展合作社、綜合服務社、農家店、各類協會等179個,建設了2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3個商品配送中心,實現經營總額1.89億元。年末, 全市金融機構存款餘額68.48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4.34%;貸款餘額46.05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4.81%。

2015年,瀘水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3.58億元,年均增長15.45%。2015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14萬人次,國內遊客98.87萬人次,海外遊客1.2萬人次,旅遊總收入7.3億元。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瀘水[雲南怒江州縣級市] 瀘水[雲南怒江州縣級市]

2014年,瀘水市進行了六庫新城區開發建設和老城區改造,六庫二水廠投入使用,老城區雨污分離改造工程鋪設7.7公里排污管道,六庫污水處理廠正式運行;政務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怒江西岸”城市綜合體項目開工建設。新城區8號路(一期)、賴茂河橋、濱江生態走廊、新城區2號路景觀綠化、龍竹壩老公路改造、六庫穿城路綠化帶防護欄改造等市政建設完成。六庫城市規劃建成面積7.76平方公里,城鎮化率44.3%。

2015年,瀘水市完成城區電網升級改造,新、改建10千伏及以下輸電線路1143.5公里。農網改造率、通電率、戶表改造率均達100%。移動通訊覆蓋率達100%,3G網路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六庫城市規劃建成面積從6.51平方公里增加到7.95平方公里。完成30個新農村省級重點建設村、7個美麗鄉村和403個“一事一議”建設項目。

醫療衛生

2014年,瀘水市基層醫療機構基本藥物配備和使用率均達100%。完成基層醫療機構建設項目2個,實施了17個村衛生室和1個鄉鎮衛生院建設項目。

2015年,瀘水市有各類醫療機構99個,其中縣直醫療衛生機構4個,鄉鎮衛生院9個,村衛生室75個,營利性醫療機構11個;完成5個鄉鎮衛生院、9個計生服務站、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30個村衛生室建設,第一人民醫院搬遷建設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現全覆蓋。

文化教育

2014年,瀘水市舞蹈《山裡的孩子上學去》獲得雲南省“夢幻雲南”少兒舞蹈比賽一等獎。完成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1萬戶,廣播、電視和移動通訊覆蓋率達86.5%、90.2%、100%。

2015年,瀘水市有完全中學4所、職業技術學校1所、初級中學6所,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畫,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現“兩免一補”全覆蓋;新、改建校舍19.18萬平方米,消除學校D級危房8.9萬平方米。成功舉辦怒江傈僳“闊時”文化旅遊節、澡塘會等系列活動。

社會保障

2014年,瀘水市新增就業1573人、再就業133人,開發公益性崗位80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2592人,參保率分別達97.43%、47.2%,代繳農村參合資金631.37萬元;累計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9500萬元,惠及困難民眾70610人;發放邊民補助資金2 400萬元、高齡補貼140多萬元。六庫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成並投入使用,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000戶,建設保障性住房150套、7500平方米。兌現了每人月均500元的鄉鎮工作人員工資補貼。

瀘水市 瀘水市

2015年,瀘水市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7100人,魯掌和上江敬老院建成並投入使用。累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36萬戶,建成城鎮保障性住房840套4.62萬平方米。

交通運輸

2014年12月16日,瀘水市行政村路面硬化改造9條98.5公里,完成農村公路通達工程12條,完成橋樑建設6座,境內公路里程達1475公里。

2015年,瀘水市六曼二級公路、怒江二橋江東環線建成通車,保瀘高速公路順利開工,新建農村道路331公里,農村公路路面硬化59條630.5公里,建成農村客運招呼站37個,境內公路里程達到1487公里,行政村公路通達率為100。

歷史文化

綜述

截至2014年,瀘水市境內居住著12個主要民族,有著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瀘水市“傈僳族刀桿節”、“傈僳族民歌”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傈僳族民歌”、“傈僳族刮克舞”、“傈僳族刀村節”、“上江鄉新建村傈僳族民歌之鄉”列入雲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特色民族

•傈僳族

傈僳族 傈僳族

傈僳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傈僳族為氐羌族後裔,即藏緬語族的一支,傈僳族有自己的語言,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1957年創製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

弩是傈僳族男子的傳統狩獵工具,賽刀比弩,互相贈弩,有比賽射擊、增進友情等多種寓意。傈僳族的火塘是家庭活動的中心,也是神聖的場所。架設鐵鍋的鐵三角是傈僳族的家庭保護神,有穩定、平安、純潔之意蘊。貝殼是女性裝飾物,表示美麗端莊。弩、鐵三角和貝殼所組成的圖案表示男女和合,勤勞智慧,團結平安。

傈僳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有的也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其婚姻是一夫一妻制。

傈僳族婦女穿繡花上衣,麻布裙,喜歡戴紅白料珠、珊瑚、貝殼等飾物;男子穿短衣,外著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掛箭包。

•巴尼人

洛本卓巴尼少女 洛本卓巴尼少女

巴尼人,他稱 “勒墨”、“苗旺”,自稱“巴尼”,意為翻山(指碧羅雪山東邊)過來的人,是白族的一個重要支系。巴尼人大多數散居在怒江東西兩岸的山腰台地上,是土著民族之一。

巴尼人有自己的語言,但無文字,其語言屬於白語的北部方言。洛本卓是白語北部方言的代表。

民族節日

•澡塘會

澡塘會是傈僳族的一個獨特節日。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三後的三天,經過一年勞作的人們帶上行李、食物,從高山峽谷湧向登埂溫泉澡塘,搭建竹棚,飲酒對歌,洗澡攆疾,祈求來年豐收,以充沛的精力迎接新的一年。“澡塘會”(址)位於六庫鎮北11公里的魯掌鎮登埂村躍進橋畔的怒江西岸,海拔820米,澡塘群分布於瓦貢公路下方怒江畔的岩石或懸壁上。

•刀桿節

下火海 下火海

刀桿節是傈僳族最著名的節日之一,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在“闊時”節期間進行。“上刀山下火海”是傈僳族民間的一種絕技,只有少數“尼帕”(巫師)或“必帕”(香通)才能爬上刀桿和從容“下火海”。“上刀桿”前,首進行“下火海”儀式。“下火海”之後是祭祖活動,“尼帕”或“必帕”們走向預設好的靈位前祭拜塘主張天師或王驥將軍。祭拜過後,在人們的歡呼聲中,“尼帕”、“必帕”們來到36把或42把(最多時達72把)利刀交叉捆綁在長竹桿上的刀梯前,從赤腳爬上刀桿頂,又從容不迫地下完刀梯。

•闊時節

闊時節 闊時節

“闊時”是傈僳語過新年的意思,闊時節是傈僳族一年中最大的節慶日。節日的擇定一般以對物候的觀察來決定的,選定在十二月初五至來年正月初十野桃花開放的季節過年,這個月又稱為“過年月”。

“闊時節”前,要釀製好白酒(即傈僳 “布汁”)或“杵酒”,舂好糯米、糯玉米、紫米和高粱麵粉或粑粑。年三十下午,清掃房屋、過道等,宰殺年豬、羊等。年三十晚上,吃飯前,為祈求來年豐收和幸福,每家要把舂出的第一塊粑粑、第一塊肉祭給狗吃及掛在鐵三腳上和桃、梨樹上,以示祭祀神靈和對狗的尊重和親近樹木。初一清晨,傈僳族青年男女背上竹子水桶或挑上鐵桶去離寨子較遠的溪水邊或水源頭搶舀“頭道水”。年節期間,玩轉車、盪鞦韆等,舉行射弩比賽,“爬刀桿”活動,跳舞、對歌,用“莫刮”調對唱古歌,“優益益”和“擺時”,以及江沙埋情人等娛樂活動。1990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條例法定每年12月20~23日為傈僳族闊時節。

•尚旺節

尚旺節是居住在洛本卓白族鄉境內的白族支系巴尼人的傳統節日。“尚旺”也叫生產節,巴尼人語為“三月”,取“一年之計在於春”之意。節日時間均選在每年三月的第一個屬豬日,表示又一年生產勞動的開始,是巴尼人民祈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重要節日。

特色產品

•老窩火腿

老窩火腿 老窩火腿

老窩火腿產於老窩鎮,是火腿中的上品。是用包穀、綠菜、野菜餵養出的土豬肉製成。老窩火腿用磨盤輕輕地擠壓剛宰下的豬腿,將肉中的血水擠出,撒上花椒、辣椒麵、花生面及酒,再浸泡三到五天后,放陰涼處涼曬,存放的時間越長味道越鮮美。

•貝母

貝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適宜於生長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雪山草甸地帶,植株矮小,顆粒圓滑,形如珍珠,當地人根據它的形狀命名為“高黎貢山珍珠貝”、“碧羅山尖雪珍珠”。

地方美食

•香茅草烤雞烤全豬

香茅草烤雞烤全豬:把雞和火塘豬殺好去內臟洗淨,把蔥蒜、芫荽、青辣椒、鹽、花椒拌合在一起裝進雞或豬胸腔內,外擦核桃油,架在火炭上方轉著烘烤,到烤黃時去掉香茅草即可食用。

•手抓飯

手抓飯 手抓飯

手抓飯是富有傈僳族地方風味特色的小吃。以本地特產香米煮熟後倒在洗滌乾淨的簸箕內,在米飯上面放切成小塊的黃燜小豬肉、火燒雞肉、熟火腿、油煎土豆、涼拌魚腥草、清煮南瓜及特色佐料。客人在吃“手抓飯”前必須先洗手,然後大家圍著簸箕坐在一起,以左手當碗,右手當筷,在簸箕里抓取自己喜歡的米飯菜餚後放到左手裡捏在一起成團,送入嘴中,故稱“手抓飯”。

•火塘豬

火塘豬的挑選和餵養十分講究,被選中的火塘豬,從幼豬開始就分開餵養。餵養三個月左右,幼豬長到20至30斤。

•琵琶肉

傈僳族有醃製琵琶肉的習慣,具體的醃製方法是豬屠宰後將豬的內臟和骨取出,保留完整軀體。之後,撒入花椒麵、草果面、食鹽及白酒,輕輕揉搓後,將其縫合,在縫線部塗上水或香油調好的灶灰。並用木塞或玉米芯把豬鼻塞嚴,以防蟲蛀,然後將石板或木板壓上晾乾,使之呈現似琵琶狀,故名琵琶肉。琵琶肉保存時間長,若不切開,數年不變味。

地方美食 
香茅草烤雞烤全豬羊奶蜂蛹油炸水龍爪油炸飛鼠
琵琶肉天麻燉豬腳天麻燉雞當歸燉豬腳
當歸燉雞蟬菌燉雞色來俄燉雞木瓜燉雞魚
漆蠟燉雞仔可耍俄勒火燒粑粑卵石粑粑
火塘豬蒸豬肉蒸魚蒸雞蛋
手抓飯---------
資料來源:

風景名勝

綜述

瀘水市地處橫斷山脈縱谷地帶,境內雄奇險秀的峽谷山川,是“三江併流”世界自然遺產和中國香格里拉生態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景區景點:怒江大峽谷景區(雙納瓦底嶂峽、壁耕景觀、崖地、神田、登埂澡塘、臘瑪登、溜索、百花嶺無伴奏四聲部合唱、栗柴壩渡口慘案遺址等景點),高黎貢山景區(聽命湖、風雪丫口、滴水河千古情侶陰陽瀑布等景點),片馬邊境旅遊區(片馬抗英紀念碑、片馬人民抗英勝利紀念館、怒江駝峰航線紀念館、小江風光等景點)。

文化古蹟

•片馬人民抗英勝利紀念館

片馬人民抗英勝利紀念館 片馬人民抗英勝利紀念館

片馬人民抗英勝利紀念館內設有展廳,陳列展品116件,其片馬抗英紀念館中文學資料56件,圖片資料34件,實物26件;會議室一個(40個座);報告廳一個(247人座),以及辦公室、接待室、休息室、保管室等。

片馬人民抗英勝利紀念館於1989年6月4日落成完工。 1989年5月,怒江州人民政府將片馬抗英勝利紀念館定為第一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11月,雲南省人民政府定其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4月,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怒江駝峰航線紀念館

怒江駝峰航線紀念館 怒江駝峰航線紀念館

怒江駝峰航線紀念館總占地面積3300平方米,是陳列駝峰墜機殘骸的展覽館。

1943年3月11日,美國飛行員吉米福克斯與中國飛行員譚宣、王國梁駕駛中國航空公司C-53運輸機從中國昆明巫家壩機場飛往印度汀江途中,因遇到低氣壓、強氣流而不幸在瀘水縣片馬鎮境內墜落。1996年6月C-53墜機殘骸被緬甸獵人發現,11月17日緬方通知了中方,怒族青年曲天成為守護墜機殘骸獻出了生命。1998年怒江州人民政府在C-53墜機址設立了紀念標誌。

2004年7月6日,中國怒江駝峰航線紀念館(駝峰口-53號墜機紀念館)主體工程展館於2005年11月竣工,12月21日正式對外開放,修復並展出C-53墜機原形。

自然景觀

•聽命湖

聽命湖 聽命湖

聽命湖位於片馬鎮東北部,東西略長,南北略寬,水面面積約120畝,湖水是由雨水和周圍的融雪積聚而成,海拔大約3540米。當地人稱之為“聽命湖”,意思是聽人命令的湖泊,因為人在湖畔一聲呼喊,便會招來雷雨冰雹;又因為它冬天積雪、夏秋繁花似錦的如畫景致,能把天上的神仙迷住,所以又有人把它叫作“迷人湖”。

•雙納瓦底老虎跳峽谷

雙納瓦底老虎跳峽谷距離怒江州府六庫50公里,傈僳語稱“臘瑪登培”,意譯為老虎跳峽谷。老虎跳峽谷全長10公里。老虎跳峽谷由變質大理石岩、片麻岩構成,谷岸高1500米,陡峭如削。兩岸距離最窄處只有10米。老虎跳峽谷中有奇峰奇石林立,有“米斯”山,有神熊峰,有望谷峰,有鷹嘴崖等景觀。老虎跳峽谷北端的隔界河和南端的都都河奔湧入怒江,給老虎跳峽谷景色更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瀘水自然風光 
峽谷 峽谷
怒江 怒江
片馬小江 片馬小江
鄉村 鄉村
魯掌 魯掌
碧羅雪山 碧羅雪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