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中學[老濱海中學]

濱海中學[老濱海中學]
濱海中學[老濱海中學]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1941年1月,濱海各縣行政聯合辦事處(濱海專署前身)著手籌建濱海中學。同年7月,在莒南縣舉行開學典禮。 從建校到抗戰結束,濱海中學共培養各類人才1687人。 1950年2月,遷至臨沂,改名為臨沂師範學校。

學校沿革

濱海中學[老濱海中學] 濱海中學[老濱海中學]

1941年1月,根據省戰工會關於“每個專區要有一所中學”的指示,濱海各縣行政聯合辦事處(濱海專署前身)著手籌建濱海中學。濱海聯辦副主任崔介兼任校長,高燮宸任副校長。

5月13日,該校師範班開課,7月7日,濱海中學在莒南洙邊區石門澗村正式成立並舉行開學典禮。

翌年6月,濱海專署決定將沭海中學併入濱海中學,高燮宸任校長,郇華民任副校長。中學部學生350人,師範部學生120人,教職員50餘人。

1943年1月,因戰事緊張,中學部停辦。

翌年冬,隨著形勢好轉,該校中學部恢復,劉導生接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經調整,濱中規模擴大,除原有的兩個師範隊、兩個中學隊外,又增設行政幹部隊、民眾工作隊、戰宣隊、青年隊、工礦隊、會計隊和電話隊等,共654人。

1945年8月,濱海區黨委決定將濱海中學改為 濱海建國學院

1947年秋,又改為濱海公學,後大部遷入日照縣,將其4箇中學班併入由濱南中學和濱中中學合併另行成立的濱海中學。有學生400人。

1948年初,奉命停辦,部分師生組成南下工作隊,大部教職員轉入華東建設大學學習。

同年10月,濱海地委決定在莒南縣坊前恢復濱海中學,校長郇華民,教導主任盧兼三。設中學部與師範部。中學部198人,師範部239人。

1949年9月,改為濱海鄉村師範學校,校長盧兼三。

1950年2月,遷至臨沂,改名為臨沂師範學校。

艱苦辦學

濱中創辦於戰爭年代,無固定校址,先後展轉於92處地方辦學。學校無教室、桌凳和教科書,一般在露天集中上課,分散自習、討論。教師憑記憶傳授知識,學生則以雙膝為桌,以背包、石塊為凳,耳聽手記。

建校伊始,校內就建有黨支部,還有學生會、青抗先等民眾組織,作為各項活動的保證。師生自己開荒種菜、紡線織襪、修海堤、開石膏礦,以解決辦學經費不足。適應戰爭環境和鬥爭需要,該校學制多則半年,少則數月不等。

1944年秋,抗戰轉入反攻階段,中學部學制改為2年。課程設定也由過去的政治、國語、數學、理化、藝術等,擴設了歷史、地理和英語等課。

從建校到抗戰結束,共培養各類人才1687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