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木患

濱木患

濱木患分布於雲南省景洪、勐臘、普洱。廣西、廣東也有分布。常見於海拔540—1180米的山坡、溝谷疏林內。喬木,高達8—20米;小枝圓柱狀,略具細條紋,有小皮孔,幼枝被銹色微柔毛。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所屬卷:Arytera

所屬科:Sapindaceae

中文名:濱木患

其它中文名:“麥路”(西雙版納傣語)、扁果樹、偏果樹(海南)、扁果木(景洪)。

文獻來源

Arytera litoralis Bl. (1847); Radlk. in Engl. et Prantl (1895), in Engl. (1934);

Craib. (1926); Merr. (1927); Hu (1929); Hu, Wang et Hsia (1938); How et Ho (1955).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8—20米;小枝圓柱狀,略具細條紋,有小皮孔,幼枝被銹色微柔毛。偶數羽狀複葉長12—35厘米,有小葉4—6枚,小葉對生或近對生,堅紙質至革質,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8—18厘米,寬2.5—7.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至圓形,全緣,略反卷,兩面無毛,側脈7—10 對,葉背脈腋有1個大腺體,側脈在表面微凹,在葉背隆起,網脈在葉背隆起;小葉柄長約5毫米。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長6—14厘米,多花,被銹色微柔毛;花小,黃白色,芳香,徑約2毫米;花柄長約2毫米,被毛,基部具關節;花萼基部稍合生,淺杯狀,5齒裂,裂片三角狀卵形,長約1毫米,外面被微柔毛,邊緣有小睫毛;花瓣5,闊卵形,比萼片稍小,基部內側有被長柔毛的小鱗片2;花盤無毛;雄蕊8,花絲長2.5—3毫米,被長柔毛,花葯被微柔毛;子房壓扁,倒卵圓形,徑約1.5毫米,被平伏微柔毛,2室,花柱線形,先端略淺裂,長1.5毫米。果通常由兩個分果瓣組成,有時退化為1個,先端殘存短尖的柱頭,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1.5厘米,徑0.5—0.9厘米,成熟時橙紅色後變黑色,開裂,無毛或近無毛;種子橢圓形,具褐色假種皮,種皮薄,棗紅色,有光澤。

分布及生境

產於景洪勐臘普洱;常見於海拔540—1180米的山坡、溝谷疏林內。我國廣西、廣東亦有。分布於安達曼群島,尼科巴島,緬甸,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北部,菲律賓至印度尼西亞(東達伊里安島)。

用途及功能

木材適作農具。種子可作油料。嫩芽可作蔬菜食用(傣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