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
“‘濰坊象‘化石出土距今整整40年了。”濰坊市博物館曹元啟先生參加了當年化石得發掘,“出土點是現在的濰坊城南武家村。”1979年3月,初春的濰坊還是春寒料峭。當時的濰縣望留公社武家村大隊社員正在村子附近打井,為的是打井灌溉麥地。
隨著打井工作的繼續,當水井挖到約9米深的時候,突然有人從挖出的土裡發現了一些動物骨頭類的東西。於是,細心的社員們就認真地對井底進行了清理。結果,發現下面還有不少已經變成石頭狀的動物骨骼。
好在在場的村民有一些文物保護的意識,他們覺的事情重大,應該馬上向上級報告。於是,便停止了挖井,村幹部立即向公社文化站作了匯報,公社又匯報到縣裡……最後,經過當時濰縣圖書館文物組楊傳德等人到現場考察後認為:這是一具大象骨骼的化石。為了確保挖掘工作的科學性,經過層層匯報後,終於與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人類研究所取得了聯繫。隨後,該研究所的金昌柱便來到了濰坊,對挖掘工作進行指導。
接下來的幾天,經過有關人員對現場的精心清理,認真發掘,一具巨型大象化石便露出了真容。
意義
濰坊象屬於中更新世晚期。化石出土後,專家們對大象的骨骼進行了認真地研究,結果發現該大象許多骨骼的結構特徵與我們早已熟知的南方象、猛獁象、亞洲象、非洲象等種類都不盡相同,應該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種群,因而專家便將該象直接命名為‘濰坊象’。從出土的“濰坊象”化石可以判斷該象年齡應當超過60歲。該化石的出現,可以為我們研究當時濰坊情況提供直接的物證。比如,大象出現在濰坊,就可以說明那時我們濰坊應該是森林、草地較多,氣候涼爽偏濕。另一方面,由於該象屬於原齒象屬,所以對於我們了解、研究原齒象屬晚期類型的特徵、分布和演化都提供了新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