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壁畫法

濕壁畫法

所謂“濕壁畫法”就是一種趁著灰泥還新鮮,也就是還沒有變乾的時候在上面執筆作畫。

基本定義

濕壁畫-最後的審判 濕壁畫-最後的審判

濕壁畫(Fresco)的原意是“新鮮”的意思,是一種十分耐久的壁飾繪畫。製作時先在牆上塗一層粗灰泥,再塗上一層細灰泥,然後將大型的草圖描上去,再塗第三層更細的灰泥,這就是壁畫的表層。由於灰泥會幹掉,因此塗的面積必須以一日的工作量為限。

畫法特點

濕壁畫-創世紀 濕壁畫-創世紀

這種繪畫方法要求畫家用筆果斷而且精準,因此極難掌握。因為顏色一旦被吸收進灰泥中,要修改就很困難了。所以並非所有的畫家都能勝任這一艱苦而繁複的工作。就是在牆壁上作畫時,不必等著牆皮完全乾燥後再畫,而是在牆灰濕漉漉尚未全乾的時候就開始作畫了。這樣,畫上去的色彩容易滲入潮濕的牆皮里,色彩與牆皮混在一起,不易脫落。

發展簡史

濕壁畫 濕壁畫

這種技法興起於13世紀的義大利,而16世紀趨於圓熟,15世紀之前馬薩喬的壁畫便屬於濕壁畫,到了拉斐爾之前其技法已經完全成熟。

藝術作品《納稅金》

作品簡介:

馬薩喬 《納稅金》 濕壁畫 馬薩喬 《納稅金》 濕壁畫

作品名:《納稅金》

創作家:馬薩喬

作品尺寸:255*598公分

收藏地:佛羅倫斯 聖母瑪麗亞教堂(布蘭卡契禮拜堂)

作者簡介:

馬薩喬(Masaccio 1401-1428):他可說是文藝復興時期,藝術革命的創始者與領導者,不滿二十歲便以堅忍不拔的精神,選擇了文藝復興運動這條坎坷的道路,在短短六年之間,他留下了布蘭卡契禮拜堂里史詩般的作品,以及確立了《三位一體》中最完美的透視法原理。卻在1429年後從畫壇消失。

作品賞析:

這是馬薩喬於1425年末繪製在布蘭卡契禮拜堂的白色牆壁上的一個非常著名的宗教故事。畫中將三個不同時刻的福音故事繪製在統一的場景中,使一個畫面同時出現數個聖彼得,這三個連續的動作分別為:中間部分畫的是耶穌指示彼得如何獲得交稅的錢;左邊是彼得全神貫注地從湖岸邊撈起錢袋;右邊則是彼得正在屋前繳錢給收稅官的情景。禮拜堂壁畫的主題是藉聖彼得來弘揚教義以拯救人類的事跡,因此從畫面中很容易就能指認出身披黃色長袍的聖彼得。

馬薩喬的繪畫手法猶如雕刻般,使人的造型突出,並且喜用大色塊和明暗對比強烈的色彩。畫面的結構宛如魔術般地從左邊展開,位於中間的福音使者們,圍成半圓形狀站在耶穌的周圍,而右邊的門廊前面,是聖彼得和收稅官;每一位人物的特性,都可以從長袍皺褶上的光線,和每個人的動作、臉部的表情中辨別出來。正由於馬薩喬重視人物的真實神情,所以出自他手筆的人物總是栩栩如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