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潮州市湘橋區南春中學創建於1976年,是區重點高級中學,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教學水平評估優秀學校。現有56個教學班,專任教師208名,研究生學歷9人,中高級教師138人,師資力量雄厚,學校教育教學設備設施資源充足,人本化、生態化、信息化的校園,為培養高素質人才創設了優越的條件。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專用實驗室設備先進,音樂室、美術室、舞蹈室、樂器室、模具室、鋼琴室等特色教學專用設施優勢明顯;校園網、電腦室、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學平台等現代化教學設備一應俱全、輔助教學成效突出。200米塑膠跑道標準運動場、地理園、植物園、藝體館的建成,使辦學條件日臻完善,校區綠化美化雅致,校園整潔亮麗,形成了儒學文化氛圍濃郁的育人環境。
辦學特色
學校的辦學特色突出體現為:管理特色,藝體特色,校園儒學特色。
——管理特色。學校以教育生態理念構建了一套人本管理與科學管理有機結合的現代管理模式,採用“職責為基礎,質量為中心,制度作保證、評價作槓桿”的管理方法,實現目標量化管理,落實責任到人,提高行政效能,奮力開創學校新局面,為順利實現辦學目標提供有力保障。嚴格的管理制度有力地促進教師自覺規範教學行為,良好的師風教風使學校口碑日佳。
在嚴格管理的前提下,學校注重以人為本,精心營造師生共同發展的校園良好生態,人文關懷的治校策略使各項工作“有章可依、有規可循,有理可據,有情可動”,每一個南中人在“與校共榮辱、同進退、爭創一流”的校園文化激勵下,齊心協力,提升學校生態品位。
——藝體特色。南春中學的藝體教育有著較好的歷史傳承,特別是藝術教育有近三十年的經驗積澱,學校建立了一支高素質的藝體教師隊伍,精編校本教材,精選藝體特長生,實行專業教師循環教學制度,精心構建系統、科學的藝體教學體系,舉行不同形式的觀摩活動,有力地促進了藝體教育的深入發展。多年來,南春中學向高等院校輸送藝術類學生700餘人,藝術生高考省圍入圍率、本科入圍率均大幅超過全市平均比率,特別是近三年高考連創佳績,藝術生省圍入圍率達94%以上,本科入圍率近50%。近三年學校有38名體育生參加體育高考,本科入圍率接近70%,專科入圍率接近90%,考上華南師範大學、廣州體育學院的有10多人。
——校園儒學特色。學校近年著力打造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校園文化,以儒學理念為本,建構以儒學文化精粹為核心的教育教學體系,精心營造“讓牆壁說話,讓設施啟智”的教育環境,弘揚國粹,以文育人,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營造優美和諧的校園育人氛圍。從校園綠化美化、班級文化與校區人文景觀的布置,校區的每一個角落都成為儒學精神的宣傳陣地,校風校訓、文化浮雕、孔子塑像、七十二賢圖、地方文化區、先哲箴言等共同營造校園亮麗的儒學文化特色。學校細緻全面的措施營造了人心思進、團結和諧、共促發展的儒學文化氛圍,激勵著師生熱愛生活,追求卓越人生。
學校理念
學校堅持以教育的“三個面向”為指針,以“讀書、明理、做人、成才”為校訓,堅持依法治校,推行目標管理,注重人文關懷,深化教改試驗,實施素質教育,發展藝體特色,大力推進“嚴謹、協作、博學、典範”的師風建設,逐步形成了“勤奮、守紀、求實、進取’的文明校風。
學校領導
姓名 | 職務 | 性別 | 政治 面貌 | 文化 程度 | 專業技術 職務 | 任教 科目 |
陳永序 | 校長 | 男 | 中共黨員 | 大學本科 | 中學高級教師 | 政治 |
陳萬雄 | 副校長 | 男 | 民眾 | 大學本科 | 中學高級教師 | 物理 |
丁哲聰 | 副校長 | 男 | 中共黨員 | 大學本科 | 中學一級教師 | 數學 |
劉增花 | 副校長 | 女 | 中共黨員 | 研究生 | 中學高級教師 | 數學 |
鄭偉忠 | 總務主任 | 男 | 中共黨員 | 大學專科 | 中學高級教師 | 數學 |
郭斯強 | 體衛主任 | 男 | 中共黨員 | 大學本科 | 中學高級教師 | 體育 |
黃潔文 | 教導主任 | 男 | 中共黨員 | 大學本科 | 中學高級教師 | 數學 |
姚淦斌 | 副政教主任 | 男 | 中共黨員 | 大學專科 | 中學一級教師 | 地理 |
李錦宏 | 副政教主任 | 男 | 中共黨員 | 大學本科 | 中學高級教師 | 英語 |
翁如茂 | 副體衛主任 | 男 | 中共黨員 | 大學本科 | 中學高級教師 | 體育 |
謝鋒 | 團委書記 | 男 | 中共黨員 | 大學本科 | 中學一級教師 | 數學 |
陳偉民 | 副教導主任 | 男 | 中共黨員 | 大學本科 | 中學高級教師 | 數學 |
李迎釗 | 副總務主任 | 女 | 中共黨員 | 大學本科 | 中學高級教師 | 語文 |
學校榮譽
實
![](/img/0/81c/nBnauM3XyIzNwQTM1UjNyYDN2MTM1UTMzETO1MTNwAzMxAzL1YzLy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良好的校園教育生態實現了師生與學校的共同發展,學校先後取得二十多項國、省、市級的集體榮譽,近年來獲得了 “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教育部‘十五’和‘十一五’規劃課題優秀實驗學校”、“全國創新學習型學校研究基地”、“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廣東省文明單位”、“廣東省綠色學校”、“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廣東省廠(校)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廣東省第二次國民體質監測工作先進單位”,“廣東省依法治校示範學校”、“廣東省‘朝陽讀書活動’先進集體”、“廣東省‘嶺南書香’全民讀書活動書香校園”、“廣東省第三屆青少年書法大賽書法教育先進學校”、“廣東省中國小校本培訓示範學校”、“廣東省學生軍訓工作先進單位”,“潮州市先進集體”、“潮州市十佳文明校園”、“潮州市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先進單位”、“潮州市校園文化建設示範學校”等榮譽稱號。連年被評為高考先進單位,學校女工委被評為廣東省“南粵女職工文明崗”,歷史科組被潮州市總工會授予“潮州市工人先鋒號”的光榮稱號,學校黨總支多次被中共湘橋區委、區教育局黨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的光榮稱號。連續多年高考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入省圍比率多年蟬聯全市第五名,同類學校第一名,全區第一名,曾摘取過潮州市歷史、化學、地理單科狀元桂冠,連年被評為高考先進單位,多次受到市、區的表彰。
歷史概述
1、潮州市南春中學的歷史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歷史階段,創辦時期的初級中學階段,逐步發展的完全中學階段和頗具規模、有一定知名度的區重點中學階段。
1)初級中學階段(1976秋——1979)
1976年秋,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潮州鎮委鎮政府對所轄範圍內教育提出了發展規模和調整學校布局的要求,並撥巨資60萬元購買了汕頭地委黨校的全部校舍,辦成了潮州鎮南春初級中學。隨後又馬不停蹄地進行辦學的籌備工作,由陳烈泉同志負責。經過幾個月時間的準備,於1977年3月份(即該學年度的第二學期)正式開學上課。並派莊建國同志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當時的辦學規模極小,只有3個初一教學班和3個初二教學班,學生302人。分別從解放一小(今城南初級中學),民眾國小(今開元中學)和太平國小(今太平中學)各派一個戴帽初一和初二班組成,32位教師也隨班而來。
1978年7月第一屆國中生畢業,不少人考上中專和高一級學校就讀。緊接著,學校開始自己的招生工作,新招入初一級6個教學班,辦學規模不斷發展。
2)完全中學階段(1980——1991)
1980年9月,學校劃歸潮州市屬並辦成完全中學。由陳芳清副校長主持全面工作,當年共招收高一級新生10個教學班。學校的辦學規模擴大了,全校共有學生1059人,教職工81人。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未能正常運轉,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師資嚴重缺乏,一些學科一位老師要擔任10個班的功課,一些班級每天都有幾節課沒有老師上課。二是日常管理未能落實,有關教育教學的規章制度不健全甚至空白,導致秩序差,紀律鬆散。三是教學設備奇缺,各科教學所需的資料、教具,特別是理、化、生的實驗無法開展。此外,學生的來源也問題不少,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知識素質均有一定差距,所以辦學質量不高,社會評價不佳。領導也相當難當。面對嚴峻的局面,陳芳清校長帶領班子一班人及全校師生奮力拚博,迎難而上,戰勝一個又一個的難關,使南春中學越辦越好。
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所出現的問題,上級黨政高度重視,教育局的楊秋局長(女)等領導經常深入學校,幫助解決具體困難,尤其是採取切實可行的應急措施,大力從外地引進高中各科教師,充實師資力量。短期內,一大批高中領導、老師紛紛從海南、海陸豐、福建、貴州以及周邊縣市調入南春中學,基本適應了教學的需要。同時,教育局實行了傾斜政策,通過調撥和購買,添置了大量的教學設備設施,並幫助學校制訂了有關規章制度,使學校逐步穩定,使教學逐步正常運轉,呈現穩中求進局面。1993年,在陳芳清校長的努力下,得到省教育廳的大力支持,撥款建一幢三層共18套的教工宿舍樓,解決了部分教工住房緊缺的問題。此時的南春中學已具有一定的辦學規模,擁有二十多間教室,理化生實驗室四間,基本配齊了可供演示實驗及部分分組實驗的儀器設備及教工的辦公室,適應了高國中教學的需要。
1984年,學校行政班子進行較大的調整,由李學富任校長,陳芳清任支部書記,中層幹部也有很大的變動。由於生源的思想素質和知識起點,南春中學在高考激烈競爭的嚴峻形勢面前,始終處於劣勢是必然的。為了扶持南春中學,教育局有關領導多次到校檢查指導工作,經過多方論證,於1986年確定開辦藝術班,並動用原圖書館作畫室。同時斥巨資20000元擴建成二層樓畫室,併購置一大批美術教學設備。這一決定,一來可以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二來可以作為高考的突破點,改變被動的落後局面。這樣一來,就出現“一校兩制”的辦學格局。因為藝術班學生的入學最低分數與普通高中要求不同,而且可以不參加高中畢業會考,畢業證書也由不同的上級主管部門驗發。藝術班創辦之後,學校領導及師生熱情高漲,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有藝術才能的學生的一技之長也有了施展的空間。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兩年的努力,在1988年的高考中,南春中學藝術考生上省專線以上的人數大大超過全汕頭地區各面上中學的入圍數,被汕頭市人民政府,汕頭地區教育局評為“汕頭地區面上中學高考第一名”。由李學富校長代表學校到汕頭領取獎盃及獎金3000元。訊息傳開後,一時間南春中學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點話題。學校也為此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大大鼓舞了學校全體師生的鬥志。1987年,在潮州市教育局的支持幫助下,拆除了部分教工舊宿舍建成一幢54套的“三三四”教工宿舍樓,又一次解決了教工的住房困難問題。1991年在上級的大力關心支持下,建設教學樓A樓,於1992年交付使用,大大地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使學校的辦學規模又上了新的台階。
3)湘橋區重點中學階段(1992——現在)
為適應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1992年潮州市升格擴大區域成為地級市。隨之而來,湘橋區建制了。湘橋區委區政府在工作千頭萬緒的情況下,毋忘教育的戰略地位,指示湘橋區教育局著手申報區級重點中學的工作。在極短的時間裡,區局便確定南春中學為重點中學。經區委區政府審批後,於1992年5月發出檔案。並調整充實學校的領導班子。
新班子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在區教育局的具體指導和幫助下,在陳芳清校長的組織帶領下,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辦學的有關工作,以適應辦好重點中學的要求,不辜負上級黨政和全區三十多萬人民的期望。
教職工的實際困難是制約辦好學校的一個因素,為解決教職工的住房問題,1993年學校在各有關部門的支持幫助下,在生活區建設集資樓一幢共59套,更進一步緩解了教工住房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大家的工作積極性。這是新班子所做的一件好事。在教育教學方面,新班子按照重點中學的要求,採取了切實可行的應急措施,在極短的時間裡,出現了喜人的局面,學校被區政府評為92——93年度創建文明活動先進單位。
1993年陳芳清校長退休了,區局新派李謹懷副校長負責學校的全面工作,中層幹部又有幾位調往其他學校,領導力量有所減弱。但大家熱情較高,團結一致,確保學校工作的正常運行。1993至1997年初,這幾年間除常規工作外,學校在區委區府和區教育局以及各有關部門的重視支持下,在校園建設方面取得較大的進展。
未來發展
今日的南春中學,繼續圍繞“營造良好的校園教育生態,實現師生和學校的共同發展”的工作目標,以師生為本,著眼於學校的長遠發展,以儒學教育思想建設和諧校園,打造以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為核心的校園文化特色,關注師生和諧成長,完善整體育人功能,提升學校管理水平,努力把學校辦成教學設備先進,教師素質優秀,藝術特色突出,人際關係融洽,教育生態良好,可持續發展的平民化優質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