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河督運圖

潞河督運圖

《潞河督運圖》繪製於清朝乾隆年間,為絹本設色,畫卷徐徐展開,只見狹長的漕運河道首先映入眼帘,河道上漕船穿梭,河道兩岸桃紅柳綠,田園、農舍、店鋪、寺廟錯落有致,隨處可見的商賈、官吏、船工,一派繁忙景象,整幅畫卷竟然長達6.8米,內容洋洋灑灑。

潞河督運圖 局部
《潞河督運圖》繪製於清朝乾隆年間,為絹本設色,畫卷徐徐展開,只見狹長的漕運河道首先映入眼帘,河道上漕船穿梭,河道兩岸桃紅柳綠,田園、農舍、店鋪、寺廟錯落有致,隨處可見的商賈、官吏、船工,一派繁忙景象,整幅畫卷竟然長達6.8米,內容洋洋灑灑。畫卷的引首篆題“潞河督運圖”。潞河又稱北運河,督運,是指官員在河道中督察繁忙的漕運秩序,也就是說,這是一幅記錄清朝乾隆年間潞河漕運經濟、商貿及民俗盛況的畫作,《潞河督運圖》的卷尾處,有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朱啟鈐先生的題跋。文中說:“《潞河督運圖》,意味尤近乎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之作,允為國家重寶。”  兩幅畫卷同樣氣勢恢宏,風格寫實細膩,《清明上河圖》長約5.28米,畫卷上人物近千個,千姿百態,各不相同,畫中每個人物、景象,都安排得疏密有致,恰到好處。《潞河督運圖》長約6.8米,繪有官船、商船、貨船、漁船等各類船隻共64條,圖上河道兩岸還有碼頭、衙署、店鋪、銀號、酒肆、民宅、糧倉等各種建築,可謂琳琅滿目,此外,《潞河督運圖》中各種人物總計820人,極富生活氣息。同為巨幅畫卷,《潞河督運圖》與《清明上河圖》又有著明顯的不同,《清明上河圖》繪製於北宋宋徽宗時期,內容描繪的是當時的都城汴梁的繁華景象,汴梁地處黃河邊,最重要的河流就是汴河,汴梁的街巷很多都是沿汴河修建,汴河兩岸是汴梁最具代表的景致,張擇端就以汴河為背景,創作了這幅《清明上河圖》。《潞河督運圖》繪製於清乾隆年間,展現的是潞河及兩岸的熱鬧景象。
潞河具體指的是從北京通州北關閘為起點,一直通到海里,這段河道就叫潞河。潞河,是中國元明清三朝的國家漕運樞紐、商業交通要道,從畫面上看,河道各種船只有的揚帆離岸,有的落帆停泊碼頭,拉縴的,卸貨的,推小車的,清晰可辨。岸上的古通州城內,倉庫、商號、酒肆林立,既有京東商貿中心的繁榮氣象,又有水陸教會樞紐、民生百態的真實寫生,不愧是一幅反映運河漕運經濟的藝術傑作。
《潞河督運圖》繪製於清乾隆年間,關於這幅圖的創作,還得從一個叫馮應榴的人講起。馮應榴,浙江人,乾隆年間任通州坐糧廳。馮應榴忠於職守,經常在北運河巡察漕運,他見到盛況空前,便萌發了記錄在案的念頭,於是,馮應榴請來了自己的同鄉好友、江南畫家江萱來通州考察。相傳,江萱應邀來到北京東大門的通州境內,但見河道縱橫,揚帆往來的漕糧船,首尾相連十幾里長,兩岸衙門、商號、錢莊、寺廟、商會、官倉等錯落有致,商業街上車輪滾滾,人頭攢動,他信步走去,品嘗了聞名的大順齋糖火燒和小樓燒鮎魚,感覺真是人間美味。江萱感慨之餘,鋪卷執筆,彩繪了一幅工筆長卷畫軸,真實記錄下通州北運河段水陸漕糧運輸、商貿交易以及民俗的景象。這段運河在當時成為潞河,所以畫卷命名為《潞河督運圖》。
據專家介紹,《潞河督運圖》從汪洋一片的張家灣畫起,經由通州東關大街之東側而北至通州稅課司衙門,反映的地區綿延十餘里。當時的繁華程度有詩為證:“清淺潞河流,常維萬里舟,越羅將蜀錦,充滿潞濱樓。”清清的潞河面上,常常行駛著幾千艘船隻,南方的織錦貨物,擺滿了潞河兩岸的倉樓,《潞河督運圖》是對通州當年經濟、商貿、民俗繁華的寫實長卷,歷經滄桑,成為傳世的國寶,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