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山桑皮紙

桑皮紙為潛山縣著名工藝品,它的生產始於漢末,因此又稱漢皮紙,迄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屬純手工工藝生產。桑皮紙的特點是:柔嫩、拉力強、不斷裂、不褪色、防蟲、無毒性、吸水力強,主要用於高級包裝和制傘、糊簍、做炮引及製作某些工藝品。桑皮書畫紙既是書法美術理想的文房一寶,又是出版複印難能可貴的紙張。故宮倦勤齋通景畫搶修工程急需用背紙,桑皮紙在20多家紙樣中脫穎而出,成為全國僅有的“倦勤齋用紙”。桑皮紙製作技藝入選國家非遺,潛山縣非遺已有國家級名錄1項,省級3項,縣級16項。

桑皮紙簡介

官莊鎮壇畈桑皮紙作為故宮倦勤齋修復用紙,其製作工藝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要求縣裡加強桑皮紙國家級品牌的利用,做好桑皮紙與旅遊結合文章。 專題就如何保護、利用好桑皮紙製作工藝,提升桑皮紙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做好桑皮紙與旅遊結合文章開展調研,縣政府辦、財政局、旅遊局主要負責同志以及官莊鎮主要負責同志、部分班子成員陪同調研。
文化部公示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潛山縣申報的桑皮紙製作技藝榜上有名。桑皮紙為潛山縣著名工藝品,它的生產始於漢末,因此又稱漢皮紙,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屬純手工工藝生產。繼桑皮紙製作技藝入選國家非遺,潛山縣非遺已有國家級名錄1項,省級3項。

桑皮紙淵源

在漢代,潛山縣周邊地區就生產皮紙,迄今已有1770多年的歷史,是當地的土特名產。規格分“大漢、中漢、小漢”三種,全為手工工藝生產。工藝流程為選料、蒸煮、揀皮、製漿、簾撈、焙烤等三十多項。特點是柔嫩、拉力強、不斷裂、不褪色、防蟲、無毒性、吸水力強。主要用於書畫、裱褙、典籍修復、包裝、制傘和文化工藝品。
1500多年前,金紫山下的一個小鎮裡,匠人們在簡陋的作坊里辛勤地勞碌著。
匠人們將桑樹皮剝下,在場地里曬乾,這只是第一步。在豐水季節,人們將這些曬乾了的樹皮取出,用清水進行長時間的浸泡,撈出後再用沸水進行24小時的蒸煮。
煮爛後的桑樹皮被放置於打漿池內,完全用人工將樹皮打細、打碎至絮狀。絮狀的桑樹皮隨後被放於撈紙池內,匠人向內添加一種神秘的藥水。
簾架將已分解均勻的紙漿撈起,紙漿充分地吸收在模具上,一張桑皮紙已初步成形。此時再送往烤房內用火焙乾,成品桑皮紙就這樣造出來了。
潛山縣桑皮紙製作技藝是古人集體的研究成果,經過數代多家造紙作坊的秘密傳承,縝密改良,精心保護傳承,至今再現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