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在學習

潛在學習是一個詞語,指學習不表露在行為上面。

翻譯:potential learning
也稱偶然學習 (incidental learning)
潛在學習,指學習不表露在行為上面。學習是在低等的驅力(DriYe)之下進行,學習者對此並末激發任何動機,也未曾需要作一種反應。但當增強物一旦出現,學習者競能運用已學到的東西。
1. 1929年,布羅哥特(H.C.Brodgett)用老鼠進行了由6個單位組成的T型迷宮學習實驗。實驗組動物在最初的7天內,即使到達目標箱也不給予報酬,從第8天才開始給予報酬。與一開始就給予報酬的對照組動物比較,實驗組動物雖然在無報酬期間幾乎看不到效果,但給予報酬後,錯誤的次數可急劇減少,很快追上了對照組水平。這說明即使在無報酬期間,學習曾潛在地進行,這種現象稱為潛在學習。潛在學習對於學習中的刺激-反應理論,從認識理論方面提出了有力的反證,後來成為圍繞學習理論的主要爭論問題之一。
2. 在托爾曼理論體系中,它是指學習的發生並沒有立即轉化為操作表現,而是保持潛伏的狀態,直至有某種原因需要用它時,才轉化為行為。 1930,托爾曼和洪錫克在關於白鼠潛在學習的一項研究中,運用了三組白鼠:一組是無獎賞組,讓它們在迷津中漫遊數天,但在到達目標時沒有食物獎賞;一組是有規律地受到獎賞;另一組延遲獎賞,即頭10天無獎,以第11天起才能在目標箱內找到食物。實驗表明:無獎賞組很少產生外顯的學習。而延遲獎賞組產生了學習,只是到獲得獎賞以後才顯露出來,而且其操作表現得到顯著地改進。托爾曼用這一研究表明,獎賞只是一個操作表現的變數,而不是一個學習的變數。潛伏學習的效果是有機體在追求目的時運用已有“認知”的結果。
舉例:蜜蜂尋找蜜源的飛行、昆蟲用觸角探知食源、老鼠出洞時先在洞口觀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