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稱: The Millenary Benedictine Abbey of Pannonhalma and its Natural Environment
國家: 匈牙利
所屬洲: 歐洲
批准時間: 1996
批准標準
1996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v)(v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0屆會議報告。
介紹
515-003修道院的右面是建於18世紀早期的巴羅克式建築物。體育館建於1940年,位於修道院的南面。如今人們所看見的這座宏偉的建築物在同類建築物中位居第三,它套用了許多早期建築結構原理。
1002年,聖史蒂芬發布了關於對第一個長方形基督大教堂舉行祭獻儀式的憲章,憲章中還標明了這個憲章草案最初是由史蒂芬的先父蓋左(死於公元997年)來完成的。這個屬於早期的半圓形的建築物的殘垣位於主要走廊最西端的地面之下,1994年,這段埋於地下的圍牆已經露出地面達兩米多高。在教堂西部的半圓形後殿的高度差如此昭然,對此唯一令人信服的解釋就是認為這裡曾經存在著一個地下室,沿襲了卡羅林和奧托尼的建築風格。考古研究不僅發現了早期地下室的深度和半圓形的教堂後殿的圍牆的厚度,還揭示出了另外一個重要的事實:第一個避難所與主要走廊寬度與現存大教堂的完全一致。
對潘諾恩哈爾姆千年修道院進行重建的準備工作始於1137年,是由大法官法庭的國王貝拉二世發起的。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屬於12世紀建築物結構的有重要意義的遺蹟位於教堂的圍牆內。毋庸置疑,這些有珍貴价值的遺蹟位於在12世紀建築的主要修道院的北部城牆和南面的走廊範圍之內。南面走廊的外部城牆同樣具有三扇窗子的殘跡。1225年發表的皇家檔案是唯一的一份詳實可靠的記載資料,精確的記錄了今天所看到的長方形基督大教堂,即第三座建築物。檔案中還追溯了於1224年舉行的隆重的獻祭儀式。
潘諾恩哈爾姆千年修道院是當今匈牙利境內唯一一個保存完整的傳統的本篤會的廟宇建築群。修道院、環繞著中心廣場的走廊、中央庭院構成了修道院的中心。修道士的生活方式不斷的向其周圍傳播,並且世代相傳。北面矗立著教堂,東面的一側是牧師會禮堂,當地的平民百姓正是在這裡,由修道士帶領著做禱告,並且同他們共同探討生活瑣事。修道院的食堂位於南面,高溫浴室與食堂緊密相連,中世紀以來,這個浴室就已經失去了其固有的熱度。西面是工作間和寫作室,樓上是臥室。庭院中種植著鮮花及出現於中世紀修道院藥方中的醫用的香草。
建於13世紀的原始的羅馬式修道院,在國王馬提亞統治期間的1486年進行了改建,是哥德式風格。這裡最引人注目的是位於具有雙層結構的原屋頂上面的建築風格,它是繼十五世紀中葉之後興起的一種建築模式。位於教堂南面牆上的一幅以描述基督耶穌為主題的壁畫展現了教堂的創新,這些壁畫是大約14世紀左右的作品。
石柱子上的裝飾也具有著非凡的意義。這些裝飾物中的大部分都是來源於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各種植物,每一種植物都具有獨特的象徵意義。此外,也有一些是用人頭肖像或其它的象徵物來表現德育的重要性,對於那些習慣於邊走路邊思考的人來說,無疑會從中得到某種啟發。
評價
這個第一座修道院建於996年,為了教化匈牙利人,又建立了第一所國家學校,且在1055年,撰寫了第一份匈牙利文檔案。自它創建之日起,這個修士團體促進了中歐文化的發展。它一千年的歷史可以從修道院建築風格的連續性看出來——最後的建築於1224年完成——今天它仍然是學校和修士團體的屋宇。相關聯接: http://www.unesco.org/whc/sites/7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