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莊村[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常袋鎮潘莊村]

潘莊村隸屬於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常袋鎮,地處常袋鎮最北,位於常袋北2公里處,東與城關鎮田溝村相鄰,西鄰小浪底鎮南達宿村,北鄰小浪底鎮東達宿黑龍凹自然村。

概況

全村總面積為1.6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125.6畝,耕地面積2387畝,村莊占地380畝,總戶數354戶,總人口1—464人。

潘莊村很早以前叫“盼駕莊”,有盼望聖駕到來之意,經多年沿革,成為當今的潘莊村。

潘莊村共有姓氏10個,其中姓劉的占15戶,姓陳的6戶,姓王的5戶,賈姓4戶,張姓4戶,李姓2戶,姓符姓趙的各一戶。林、郭二姓在該村占大多數,郭姓戶數為最多。據傳說姓張的在此地安家最早,其次是林姓,後郭姓與其它姓相繼而遷入。

潘莊村有南、北、西三道嶺,北面的為北嶺,村南的為“寺坡嶺”後轉音為沙坡嶺,村西的為廟嶺,在廟嶺附近有宋朝党進之墓,據墓志銘記載,“筱梵里數千鄉”墓誌後由孟津縣博物館運走。

明朝中後期,林家墳有碑一座,碑是萬曆十三年所立,當時立碑人“林風綱”是洛陽知府的一個教官。

經濟產業

潘莊村是糧食主產區,小麥、玉米、穀子、紅薯是主要農作物,建國前後糧食產量很低,畝產只有百十斤,三年二頭旱,村民生活水平很低,常年以粗糧充飢,吃白饃的時間有限。

1982年以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民眾對科學種田有了實踐,加大了化肥的投入量,使小麥、玉米產量翻了幾翻,由原來的百十斤增加到畝產六七百斤,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1992年,潘莊村大力發展蘋果樹種植,全村總面積超過600畝,由於缺乏管理方面的經驗,和投資力量的欠缺,到2007年,所剩不足100畝。

2002年以來,潘莊村在養殖上有了較大的發展,由原來的零星養殖發展到專業戶大棚養殖,養百頭以上豬的戶有7戶,養2000隻以上雞的大棚有8個,大大增加了經濟收入。

社會事業

1942年,潘莊村建有一所很有名氣的學校,由原來河南省教育廳秘書兼辦公室主任“林則元”和原洛陽縣銀行董事長“郭仙芳”提議:在洛陽西北建兩所學校,一所設在“水泉村”另一所設在潘莊村。當時郭風梧捐出自家的9畝地,供建校使用,全村乾群齊心協力僅用了一年時間,建造一座二層高的“工字”大樓,院內並栽上了數百棵小柏樹,織成了“雙十字”型的綠色風景線,當時名揚方遠百里之外。

學校建起後,招聘教師12名,郭華則任校長,在校學生髮展到400~500人,北至黃河沿,南到洛陽邊,方遠幾十里,都有人校學生。1945年日本投降後又成立了“公正”中學校名為“洛陽第二國民中心學校。

基層組織

民國時期,潘莊村為洛陽縣翠峰鄉潘莊村和南達宿村西的劉莊村為一個保,聯保處設在大楊河閣上。

郭益祥為西保主任,郭綏豐、郭厚豐二兄弟為正副保長。

1948年洛陽解放後,潘莊村農會成立。

1952年後成立“東小梵鄉”,潘莊村為海資區“東小梵鄉”。1953年,潘莊村劃為孟津縣,1955年先後成立了互助組,初級社。1956年高級社成立。1957年又劃為北馬屯鄉酒流凹管轄區。。1958年大煉鋼鐵,郭九全帶隊去搞鋼鐵,以組為單位成立了小食堂。同年郭永圈帶隊到陸渾去修水庫,林永福接任支部書記,劉帥任村長。1962年常袋人民公社成立,潘莊劃為常袋公社所管。1966年後半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林永福被定為走資本主義當權派,挨批鬥,成立了革命委員會。1984年成立村民委員會。

人物

郭志發:原洛陽市勞動局局長。

郭九軒:1928年生,原南陽軍分區副政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