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朝曦

潘朝曦

潘朝曦,江蘇連雲港市人。1949年生於中醫世家,先後畢業於南京中醫藥大學(本科)和上海中醫藥大學研究生 院,師從當代中醫泰斗張伯臾教授五年,盡得心傳。現任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上海名醫特診部特邀專家、上海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導師、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文化教研室主任,以及上海詩詞學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浦東美術家協會會員。

基本信息

藝術簡介

著名中醫學家潘朝曦教授和他的“名醫問答叢書”

以擅治各種疑難重危病症療效顯著而聞名海內外,多次應邀赴日本、英國、馬來西亞等國會診和講學。醫余博涉社會、人文、古代天文、軍事等諸多學科,造詣頗深,尤精於詩文書畫。著有醫著十餘部、藝術類著作三部,發表醫學及文化類論文數十篇。中央、地方及海外媒體均對其均作過專訪,其業績已被載入多部醫學家及藝術家辭典。除著有醫學專著10餘部外,還參與主編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中國傳統文化概論》。

大約是2008年始,筆者供職的《康復》雜誌在申城啟動“社區健康關愛行動”,定期到社區開展公益健康講座及諮詢活動。因純屬公益,只能象徵性地給參與的專家支付些許微不足道的酬勞,由是在邀請專家時往往應者寥寥。彼時的潘朝曦教授早已譽滿杏林,蜚聲海內外,是各大知名醫學論壇的座上賓,各地高校的邀約不斷,頻頻於包括中央電視台在內的各大媒體露臉。我刊這一定位相對“草根”的活動,在試探性地邀請他出席時,他卻出乎意料地欣然應允,全無名家派頭,且從不提報酬。他主持的每場講座,深入淺出

潘朝曦 潘朝曦

,揮灑自如,往往一席難求,聽者甚眾。因有了像他這般的名家參與,“社區健康關愛行動”得以順利開展並漸入佳境。每念及此,我刊同仁均感佩不已。

熟識後,慢慢了解到,潘教授還有多年捐醫贈藥、集巨資修路等諸多義舉,且堅持數十年在普通門診坐診,主動放棄主持專家門診相對優厚的收入,在當前醫界恐怕也是空谷足音。

醫之大者,藥王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如是論述:“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潘教授以名醫之身,眼中無貴賤之分,懷仁愛濟世之心,普同一等。在醫患糾紛、醫療紅包已成尋常事的當下,在普通大眾看病難看病貴、優質醫療資源為少數人專享的如今,藥王的訓條早已被許多醫家置諸腦後。醫療界之所以亂象叢生,原因難以一言窮盡,但有一點毋庸置疑:“普同一等”的大醫之風的缺失,當是許多從醫者必須反思的命題。

醫德與醫術,是成就一名醫家所不可或缺的兩翼。潘教授除醫風為人稱道外,其醫術同樣有口皆碑。潘教授有言:“療效是硬道理。”有媒體報導,每遇疑難雜症,他“猶如運動員挑戰極限,他會興奮”,甚至廢寢忘食,閱典苦思,四處求教,其屢起沉疴、起死回生的案例恐怕已是不勝枚舉。

大醫精誠,精者,精進也。潘教授功成名就而不言退,以耳順之年,載譽之軀,仍不辭顛遙,在辛勞的坐診、教學、研究之餘,筆耕不輟,著述甚豐。每與潘教授接觸,除欽佩其精湛的醫術外,還被他的狷而不狂、犀利精到的言辭所折服,興之所至,往往出口成章。偶爾興起,即興揮毫,詩書畫均是信手拈來,自成一格,他的書畫已為收藏界矚目。他的詩詞曾在《中華詩詞》雜誌獲全國一等獎,現為上海詩詞學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書畫家協會一級畫師、上海浦東美協會員……醫學之外,文史哲、天文、藝術均有涉獵,且總能給人以驚喜。天地盈虛,與時消長,醫之為道,非精不能明理,非博不能至約。潘教授能在醫術上獲得建樹,其通才是因,厚積薄發是果,博於學而後精於業。況且源遠流長枝繁葉茂的中醫學,有人畢其一生都未必能入堂奧,又豈是僅憑課堂上讀幾本專業書籍就可以不知天高地厚地望聞問切的?我想,這恐怕也是潘教授能在全國醫學高校第一個開設《中國古代天文、地學知識》及其他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和參與主編衛生部“十一五”研究生規劃教材《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的原因所在吧。在急功近利、充滿浮躁之風的學術界,潘教授以其冷靜而獨到的堅守,維護著中醫學的純淨與高貴,傳承著中醫學問的博大與精深。

一年多前,潘教授贈我新著《洪昭光“健康聖經”大顛覆》一書,該書以醫家極其嚴謹負責的態度,對某些譁眾取寵、混水摸魚的養生理論進行了冷靜和嚴肅的批駁。一年多來,我常置於案頭不時翻閱,受到啟發很大,獲益頗多。孰料,潘教授轉眼間又送來厚厚一疊書稿,“遠離疾病,讓生活更美好”名醫問答系列叢書即將付梓,並囑我作序。惶恐之餘,深感欣慰。在網際網路上粗略檢索一下,有關疾病的發病數據觸目驚心。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腫瘤發病劇增,未來十年在中國和亞洲其他一些國家這三大類疾病將進入發病高峰期。目 前,我國單高血壓發病人數就達1.6億;糖尿病發病率全國高達7%~8%。環境、抽菸、嗜酒和食用不健康的食品,加上人口越來越多,預計到2020年,全球每年新發生的癌症病人將達2 000萬。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全球五分之一的癌症新增病例將出現在這裡。北京市每年新增腫瘤病例2萬餘例,上海市4.8萬例,浙江省9萬餘例,湖北省11萬餘例……近20年,我國癌症死亡率上升了29.42%,占死亡構成的24%,是中國第一位死因。堅信沒有不能治癒的病的潘教授,在病魔瘋狂肆虐人類的當下,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態度,適時推出的這套叢書,再次以深入淺出而又通俗易懂的筆調,穿插趣味橫生的故事,把高深的醫學知識通俗化、趣味化。當前,科普書不少,但能把中西醫學融會貫通且文筆生動的讀物卻寥寥無幾。醫者一人力量有限,但把醫學知識教給大眾,這力量就變得無限,其功大焉。

撰寫本序時,4月的申城感受不到陽春的和煦駘蕩,卻是乍暖還寒、忽冷忽熱的時節,理論上早該來臨的陽春並沒有如期而至,氣候環境愈發地捉摸不定。新聞中,西南數月乾旱、北方暴雪成災、玉樹強震、冰島火山噴發……我們生存的空間漸漸地開始以一種嘲弄與戲虐的姿態給我們以難堪與不安。自然與人類已共病,我們如何應對,如何反思?中醫之道,道法自然,而環境對我們的報復與戲弄,這大概正是我們盲目自大、漠視環境、自毀家園、逆大道而行的惡果,鑒於斯也可以說——人類的很多病是自找的。

大醫者,願天下無病;大醫者,願生活更美好、和諧。

作品賞析

潘朝曦作品欣賞 潘朝曦作品欣賞

中國現代知名中醫學家

中醫,是“起源與形成於中國,具有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等特點的醫學”。中醫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同時中醫也指“中醫藥學科的專業職業隊伍”,即中醫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