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紅[北京科技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潘建紅[北京科技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潘建紅,男,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92年9月--1996年7月,華中師範大學本科生,獲理學學士

2000年9月--2003年6月,武漢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獲哲學碩士

2003年9月--2006年6月,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獲教育學博士

2016、9至今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學科研

主要研究領域:

科技哲學、馬克思主義與科技革命、思想政治教育、倫理學、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

學術兼職:

中國機構編制管理研究會理事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技文化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主要課題:

1、“現代科技與倫理互動論”,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11-2015;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邏輯與實踐路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15-2017

3、“現代技術倫理風險防範研究”,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畫,2013-2015

4、“科技革命產業變革”,雲南省政府發展研究項目,2017-2018

5、“學會聯合體發展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項目,2017-2017

6、“科協團體服務企業創新發展模式與機制研究”,北京市科協,2017-2017

7、“工業文化與工業革命內在聯繫研究”,工信部課題,2017-2017

8、“我國教育裝備質量提升與國際比較研究”,中國教育裝備研究院課題,2017-2018

9、“面向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首都科技成果轉化研究”,北京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項目,2017-2018

10、“《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對外話語特色及傳播研究”,北京對外文化交流與世界文化研究基地項目,2017-2018

11、“勞動力流動就業能力提升研究”,國家發改委項目,2016-2016

12、“武漢市社會公共文化設施科普教育功能提升研究”,武漢市科協項目,2016-2016

13、“學會承接政府轉移職能的模式與實踐途徑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項目,2016-2016

14、“科研倫理和科研誠信體系建設理論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項目,2016-2017

15、“學術治理機制改革研究項目—科技社團經營機制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項目,2016-2016

16、“高校科協的功能職責與法律定位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項目,2016-2017

17、“科技社團承擔政府職能轉移的實踐路徑”,武漢科協學術交流平台項目,2016-2016

18、“武漢市科技工作者職業流動狀況調查”,武漢科協,2015-2015

19、“貴州省六盤水市十三五發展規劃前期項目”,貴州省六盤水市發展改革委員會,2014-2015

20、“湖北科技社團承擔社會化服務的模式與途徑研究”,湖北科協,2015-2016

2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實踐路徑研究”,武漢社科學基金,2015-2016

22、“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協會學會改革創新和能力建設交流與研究項目”,中國科協,2015、-2015

23、“現代技術風險防範理論與實踐”,武漢科協學術交流平台項目,2015-2015

24、“武漢與上海、深圳等城市創新能力比較研究”,武漢市科技局軟科學項目,2015、-2016

25、“網路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對策研究”,貴州教育科學規劃重大課題,2016-2017

26、“深圳市高校學生、中小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深圳市教育局,2014、-2015

27、“科技社團在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作用與實現路徑”湖北社會科學基金重點課題,2014-2017

28、“殘疾人社會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研究”,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課題,2014-1015

29、“武漢市中心城市建設背景下社區社會組織發展研究”,武漢市科技局軟科學課題,2014-2014

30、“關於構建武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研究”,武漢市政協重大課題2014-2014

31、“學會承擔社會化服務職能(工作)的工作模式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協會,2014—2014

28、“科技社團在全社會創新活動中的作用研究”,中國科協,2013—2014

33、“科技社團服務科技創新的途徑、方法與模式研究”,湖北科協,2013—2014

34、“文明武漢建設研究”,武漢市科技局軟科學項目,2013-2013

35、“湖北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重點項目,20103—2015

36、“高校工程倫理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2013—2015

37、“推動博物館、文化館等社會公共設施增加科普教育功能研究”,中國科協科普對策項目,2012-2012

38、“文化視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化路徑研究”,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基地重點研究項目,2012-2014

39、“技術創新與武漢市城市圈生態文明建設研究”,武漢市社科基金,2010-2011

40、“湖北省高校科技工作者社會責任調查研究”,湖北省科協,2010-2011

41、“科技前沿的倫理問題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協會,2009—2010

42、“科技時代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研究”,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項目,2008—2010

43、“高科技環境與湖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施路徑研究”,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07—2008

44、科技創新與生態問題研究”,企業委託項目,2010-2010

45、“企業發展與區域高等教育資源開發研究”,企業委託項目,2008-2008

46、“終身教育視野的高等教育適切研究”,中國高教學會項目,2006-2011

論文著作

主要著作:

1、《大學生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融合》(編著),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16年;

2、《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視角下的武漢市社區社會組織研究》(合著),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版;

3、《現代科技與倫理互動》(專著),人民出版社,2015年;

4、《國有企業科技創新人文環境》(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

5、《科學教育論》(合著第2),人民出版社,2010年;

6、《科技文化與當代中國和諧社會的建構》(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7、《現代科技發展與道德教育重建》(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

8、《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

9、《現代科技倫理學概論——高科技倫理研究》(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

主要論文:

[1]禮儀教育與未成年人德育生活化,中國德育,2017(2),第一;

[2]中國傳統文化思想資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構,高校輔導員,2017(2),第一;

[3]價值主體生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思想教育研究,2017(7),第一;

[4]現代科技倫理的反思與建構,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6),第一;

[5]公眾技術倫理風險情感狀況實證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6(5),第一;

[6]現代治理視野下美國科技類非政府組織的發展與啟示,社會工作,2016(2),第一;

[7]公眾現代技術倫理風險認知的實證研究,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第一;

[8]面向現代技術倫理風險防範的理念選擇,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報(社會科學版),2016(3),第一;

[9]面向職業競爭能力的大學生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提升,科技創業月刊,2016(13),第一;

[10]中美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異同與啟示,高校輔導員,2016(4),第一;

[11]論創新教育中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的結合,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第二;

[12]論科技社團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踐選擇,求實,2016(9),第一;

[13]治理視野下高校科協促進科技管理的實踐路徑,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5),第一;

[14]OnthefunctionandpracticalpathoftheEnterpriseAssociationforScienceandTechnologytopromote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ICIM2016,2016(1),第一;

15]協作與發展:殘疾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主體關係,殘疾人研究,2015(4),第一;

[16]應然與實然:現代技術倫理風險的文化治理能力提升,自然辯證法研究,2015(11),第一;

[17]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高校輔導員,2015(02),第一

[18]國家治理中科技社團的角色缺位與行動策略,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5(3),第一

[19]面向工程倫理風險的工程師倫理責任與行動策略,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3,第一;

[20]國家治理中科技社團的角色缺位與行動策略——以湖北省為例,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3),第一;

[21]協同治理視野下科技社團的服務供給,社會工作,2015(04),第一 ;

[22]第三部門理論視閾下我國科技社團參與創新活動的問題與策略,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第一;

[23]社會工作文化服務對殘疾人文化需求狀況的影響,社會工作,2014(8);第一;

[24]論西方科技倫理思想的演進軌跡,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第一;

[25]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化的實現邏輯,求實,2014,(7);第一;

[26]約束與選擇:現代科技倫理問題的制度探索,自然辯證法研究,2014(12);第一;

[27]社會公共文化設施科普功能提升的問題與策略,科普研究,2013(10);第一;

[28]論現代技術風險與科技政策調控,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3),《新華文摘》全文轉載,獨撰;

[29]論技術創新生態化與生態文明建設,商業時代,2011(27),第一;

[30]中國科技發展與倫理變遷脈絡探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5),第一;

[31]衝突與調適:現代科技發展的人性化抉擇,武漢理工大學報(社科版),2011(1),第一;

[32]綜合科學課程實施中的問題與策略,教育科學研究,2011(9),獨撰;

[33]晚清科學教育的演進與動因,自然辯證法通訊,2011(5),第一作者;

[34]HypermediaTeachingGuidedbyConstructivismTheory,2011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andNetworkTechnology,2011(2),第一作者;

[35]科技前沿社會觀念的倫理重構,求索,2010(10),第一作者;

[24]TheApplicationofHypermediaInstructionanditsImprovement,The6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novationandManagement(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Press)2010(12):1979-1982;

[36]高校工程倫理教育芻議,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5),獨撰;

[37]科技時代道德難題的思想溯源,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5),獨撰 ;

[38]轉基因作物的風險與倫理評價,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2),第一 ;

[39]我國當代創新文化的反思與建構,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2),獨撰;

[40]禮儀教育與未成年人道德發展,教學與管理,2009(9),獨撰;

[41]論科技時代大學生人文精神的提升,理論月刊,2009(4),第一作者;

[42]EnterpriseE-learningintheEraofKnowledge-BasedEconomy,The5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novationandManagement(ICIM2008),indexedISTP;

[43]科技倫理教育:道德教育的新視點,中國高等教育,2008(11),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獨撰;

[44]愛因斯坦的科技道德教育思想及現代意義,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8(6),獨撰;

[45]現代科技進步的德育選擇,教學與管理,2008(6),獨撰;

[46]走向學習型社會的高等教育制度創新,商業時代,2008(11),獨撰;

[47]科研主體的迷失與學術觀重塑,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3),第一作者;

[48]大學生求職禮儀及禮儀教育,學習月刊,2008(19),第一作者;

[49]高校素質教育與倫理學教學改革,教育評論,2008(4),第一作者;

[50]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融合之管見,自然辯證法通訊,2008(6),獨撰;

[51]多維視野:我國科技文化發展的當代走向,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7(5),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獨撰;

[52]科技時代道德教育的遮蔽與回歸,自然辯證法通訊,2007(1),獨撰;

[53]高科技環境與道德教育的“人本-生態”德育模式的構建,教育評論,2007(6),獨撰;

[54]中西科技文化比較觀,求索,2007(7),獨撰;

[55]科技文化:內涵、層次與特色,理論月刊,2007(3),獨撰。

獲獎情況

1、2017年獲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學術獎青年成果獎

2、2016年獲湖北省政府發展研究獎三等獎(獨立)

3、2015年中國倫理學會十本好書

4、2015年國家級科技思想庫研究課題選題徵集活動最佳建議獎

5、2015年度國家級科技思想庫優秀科技工作者建議二等獎

6、2015年決策諮詢報告被省部級領導批示

7、2013年獲湖北省人民政府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排第二)

8、2013年獲武漢市人民政府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排第三)

9、2011年獲湖北省人民政府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獨立)

10、2010年獲第七屆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優秀成果三等獎(獨立)

11、2009年獲第六屆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會優秀成果一等獎(獨立)

12、2008年獲湖北省第五屆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獨立)

13、2007年獲第十一屆武漢市人民政府社會科學成果優秀獎(獨立)

14、2007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二等獎指導教師獎(獨立)

15、2006年獲中國學位研究生教育學會德育委員會學術論文特等獎(獨立)

16、2006年獲第十屆武漢市人民政府社會科學成果優秀獎(獨立)

入選2012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