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大宅

潘家大宅

潘家大宅,位於浙江省景寧縣鶴溪鎮東南部的“百歲門戲台後”,此為明朝進士潘琴故居,具體建造年代有待考證。潘家大宅坐北朝南,總體進深43.7米,東西寬25.75米,占地面積1125.27平方米。木構建築,全宅共有柱子238支,瓦椽純用圓杉木。陰陽瓦合鋪,勾頭滴水。

景點簡介

潘家大宅,位於浙江省景寧縣鶴溪鎮東南部的“百歲門戲台後”, 此為明朝進士潘琴故居,具體建造年代有待考證。

該宅是具有明代官宦建築風格的舊宅,為景寧保存至今最古老的舊宅第之一。潘琴生活年代距今已有580多年。據此推算,這潘家大宅建造歷史至少在580年以上。潘氏先人在此聚族而居,繁衍生息,綿延至今,故古宅的主體建築現在還保存完好。

潘家大宅坐北朝南,總體進深43.7米,東西寬25.75米,占地面積1125.27平方米。木構建築,全宅共有柱子238支,瓦椽純用圓杉木。陰陽瓦合鋪,勾頭滴水。全宅採用四合院式布局,前後共三進,每進左右三座三花牆(三進為檐牆),右牆身按進開設邊門,左側建伙房。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為大門、一進天井和中堂、二進天井和中堂、三進天井和正堂、後堂和後天井。

大門位於古宅正南面,寬2米,門前有完整的照牆,磚雕門樓做工精緻,美輪美奐。其正面匾額已散失,背面牆體嵌橫額,其詞為“堂構重光”。大門和右側邊門外各有前朝遺留的石質功名桅桿夾一對,保存完好。

大宅一進為歇山頂單檐平房,闊五間,中央間為客廳,進深一間,邊房均進深四間,前面天井以六邊形塊石鋪砌,兩側不建廂房。二進為歇山頂單檐平房,闊五間,中央間為客廳,進深四間,邊房均進深五間,前面天井以卵石鋪砌。左右建兩廂,東廂後為書房,書房前設小天井,兩邊砌花壇。三進正堂為歇山頂重檐二層樓房,闊五間,中央間前為中廳,後為後廳,進深二間,邊房均進深六間,前面天井以卵石和條石鋪砌,左右建兩廂,東廂後建築二進為書房,設小天井,其邊門上嵌青石橫額,鐫刻“淡寧書屋”四字,蓋取諸葛孔明“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之意。

景區歷史

景寧古邑雖地處偏僻,但當地先民崇尚耕讀,從宋朝至明朝年間,曾出進士 22 人,亦有巨卿名臣、儒林學士的詩詞章賦留傳後世。潘氏家族亦人才輩出,如北宋潘特竦,宣和年間授國子學正,後升大理寺少卿,並曾任尚書右司員外郎,縣人為其建三世科名坊。北宋後期潘翼,精通經史及天文地理,著《九域賦》、《星圖證驗》等,南宋名宦王十朋曾蒐集其著作,後因赴任而未刊印。明代從潘家大宅走出的潘琴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潘琴(1424年-1514年),字舜弦,號竹軒,景寧鶴溪人。據縣誌及潘氏家譜記載,潘琴於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 舉薦入國子監,天順元年(1457 年)以殿試賜進士出身,授南京吏部稽勛司主事,兵部武庫職方員外郎,後任福建興化知府,秉性嚴謹持重,居官正身潔己,除浮費,別公私,革繁苛,示正路,不避權勢。在官29年,頗多建樹,眾望同歸。因父喪守孝,居家38年,手不釋卷,作《招鶴辭》,著《竹軒集》、《山居錄詠》, 終年 90 歲,齒德俱尊,為東南重望。嘉靖年間,縣人建亞魁坊、進士坊、達尊坊紀念。

1994年版《景寧縣誌》的“民宅”篇中載:“潘家大宅,建於明代,建築面積3000 平方米,有前後三廳、左右軒、廂房 71 間,大小天井9處,為景寧保存最完整的舊宅第。”可見,這是一處規模宏大的古建築。據居住在此的潘氏老人說,潘家大宅鼎盛時,總建築面積達 5000 平方米(包括左邊私家花園)。

潘家大宅現在周圍的偏房已經被拆建,但還存有前後三廳,左右軒結構較完整,布局考究,風格典雅,有著濃厚的景寧山鄉的民族文化風格和歷史建築特色;三層壘疊的門樓、造型別致的門面,折射著主人身為官宦不事張揚、耿直而又勤政的風範;古宅磚雕門牆古樸明快,其上鐫刻三爪龍和仙鶴圖案,造型別致,惟妙惟肖,是極具代表性的珍貴古建築文化遺產,有著很高的研究價值和重要的歷史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