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三多

潘三多,明末清初以來流傳在浙江、福建和江西一帶的江南無為教後期重要教主,是繼羅夢鴻(1442-1527)、應繼南(1527?-1582)、姚文宇(1578-1646)之後的江南無為教“四祖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潘三多法號普度,浙江金華南鄉灣塘人。清道光五年十二月初五日(1826年1月12日)生;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1872年10月16日)卒。潘氏出身貧寒,幼年孤苦,曾充當製衣學徒,維持生計。他喜好讀書,立身持正,很早便加入姚氏教門。二十歲時,潘三多對姚門教有了獨立的思考和批判能力,對教眾過度重視念經、燒香、點蠟、供養佛像、禮懺超生、施行法術等深表擔憂,譏其 “忘卻本來面目,崇假棄真”。他十分嚮往羅祖的無為大道,倡導明心見性,“每與人坐論,輒談明心見性之道,時人無知音者”。終有一日,神跡降臨在潘三多身上:“一旦昏暈,不省人事,三日不語,至第四日復甦,豁然貫通,自古聖賢正心誠意修身之旨,靡不盡知,批閱《五部六冊》經文,了如星日”。潘三多的暈而復甦,以及復甦之後,顯示出的非凡修養和對羅教經典的了如指掌,被教徒信服為姚祖真性借其軀體轉世 。

傳教授徒

潘三多頓悟成道後,計畫傳教授徒。時值鹹豐末年多事之秋,鹹豐十一年(1861),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部進軍浙江,占領金衢盆地的廣大區域,在此地與清軍展開了殊死搏鬥。戰爭也造成當地人口銳減,生產生活受到巨大破壞。據清廷檔案記載,浙江的杭(州)、嘉(興)、湖(州)三府和金(華)、瞿(州)、嚴(州)三府被災最為嚴重,戰亂和水旱災害迭相交加,以至於清廷不得不屢次降詔減免租稅,以期浙人休養生息。對於這一時期的歷史,浙江海寧人陳其元(1811-1881)有過記述:“浙江自庚申(1860)、辛酉(1861),遭賊竄陷,經左爵相轉戰數年,至甲子(1864)歲,始行勘定。百姓辛苦流離,為賊匪所殺,為饑寒所殺,為疾疫所殺者,不知凡幾,哀我人斯,將無孑遺矣。……當賊氛甫息之時,凋敝之情形,流亡之困厄,鐵人見之,亦不免下淚”。面對此種形勢,潘三多不得不中斷傳教活動,遠避深山三年,以野果野菜度日。戰事平息,始得下山。當他重返故里潘家莊以後,家鄉已是片瓦無存。為了尋求一處安居之地,潘三多到達當地一座法華庵,並遇到了姚門教同輩教徒黃元方(法號普涵),經過說法開示,辯難問答,黃元方堅信潘三多是羅祖四世臨凡,遂皈依潘氏教門,成為第一位教徒。潘三多與黃元方一同返回金華太史第,設立明鏡堂,以此作為傳法基地,並正式以“覺性正宗”為本門宗旨和傳法鈐記,開始了傳教授徒活動。蓮池下山黃氏兄弟黃舜錢、黃舜聚,浦江上徐人石滿,義烏川塘方黃啟進,樓墊莊文林五人,成為潘氏教派的第二批信徒。與此同時,一直陪侍在潘三多左右的普興、普人、普釗、普清四人,則被立為左右化師。潘三多計畫收徒十人,即達到所謂的“十枝化師”(不包括左右化師)之數,才開關建立道場,分散徒眾,傳教天下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