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里蔡氏古民居建築群

位於福建省南安縣官橋漳里村,距泉州市區20公里,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泉州十八景之一。清同治年間(1862)至宣統三年(1911)興建。

漳里蔡氏古民居建築群

位於福建省南安縣官橋漳里村,距泉州市區20公里,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泉州十八景之一。該古民居建築群主要由旅菲僑胞蔡啟昌及其子蔡資深於清同治年間(1862)至宣統三年(1911)興建。現存較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房間近400間,占地40多畝,坐北朝南,分五行排列,東西長200多米,南北寬100多米,每座民居都有二進或三進,有護厝或東、西廂房。建築多為穿斗式結構,硬山或卷棚屋頂。東面還附建書軒、梳妝閣、醉經堂。主體建築為硬山式屋頂,雕樑畫棟裝飾著精美的木雕、灰雕、磚雕、花崗岩和輝綠岩石雕,並有清末泉州籍狀元吳魯和陸潤庠等名人的書畫作品,整個古民居群氣派恢宏,是閩南傳統民居中的典型代表,箇中又體現中外建築藝術的交融。最大的一座民居地處西端,建於光緒年間,是群體中惟一東西朝向的建築,宅內廳堂牆上的裝飾,歷經百年風雨滄桑,已顯斑駁了。廳堂上的擺設依然是古香古色,蔡氏的祖先們當年應該就在這兒商議家事。可是頭頂上的電扇,腳下的瓷磚,分明在提醒我們時光的流逝。在讓人感嘆流年易逝的同時,又感悟了藝術與文化的永恆。最小的一座地處東端,建於宣統年間,是群體中建造最晚的,它雖小而布局完整,裝飾精美。後有灶間庫房,中有掛落敞廳,前為花圃,為蔡氏私塾及主人聚宴消閒之處。群體中其餘12座面積適中,布局完整。東部7座成三排兩列組合,由南向北縱深,前後平行,南北95米,筆直貫穿,透視感極強。西部4座成兩排組合,群體中布局最為完整。庭南有側屋一列,俗稱“花巷”,為傭僕所居,等級分明。後排靠東一座,東北角建有兩層的讀書樓,當地人稱之為“梳妝樓”,據傳這裡曾演繹過一段纏綿、曲折、哀婉的愛情故事,神秘的傳說為古老的民居增添了一番別有的韻味。古民居規模宏大,布局嚴整,雕飾精美,內涵豐富,為閩南地區所僅見,堪稱世界上獨一無二,被譽為一座地地道道的、五光十色的“清朝閩南建築博物館”。吸引了一批批的古建築專家和各方遊客慕名而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官員專程到此,給予很高的評價。迪安博士稱讚:“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壯觀的古民居建築群,它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1996年9月2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