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衛河

漳衛河

漳衛南運河是漳河、衛河、衛運河、漳衛新河和南運河的統稱。它位於子牙河以南,黃河與徒駭馬頰河以北,是海河水系中最長的一條河。主要由漳河、衛河兩大支流組成,以發源於山西長治市長子縣的濁漳河及發源於山西陵川縣奪火鎮南嶺的衛河為主要源頭,流經山西、河北、河南、山東、天津5省市,至天津市金鋼橋附近注入海河。河流全長959km,流域面積37584km2。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圖)漳衛河漳衛河
山西省漳衛南運河水系流域面積17471km2,占海河流域漳衛南運河子流域總面積的46.5%。
漳河是山西省東南部最大的河流,屬海河流域漳衛南運河水系,漳河發源於山西,在山西省境內分清漳河和濁漳河兩條河流,分別於長治市的黎城縣和平順縣流出省境,在河北省涉縣合漳村匯合後始稱漳河。漳河自濁漳河南源至漳、衛河匯流處徐萬倉,全長460km,流域面積1.82萬km2;流域長度285km,平均寬度73.3km,河道平均比降1.43‰,其中山西省漳河流域面積15847km2,流域內包括晉中市的和順、榆社、左權3縣和長治市的市區(城區、郊區)、武鄉、沁縣、襄垣、黎城、潞城、屯留、平順、長子、壺關、長治市12個縣、市、區。
漳河支流眾多,水系呈扇形分布,上源可分東西兩區,東區為石質山區,山高谷深,岩石裸露,坡陡流急,含沙量小,故稱清漳河;西區為丘陵和盆地,多為土質區,黃土覆蓋較深,植被差,水土流失嚴重,洪水挾帶泥沙較多,故稱濁漳河。清漳河在山西省境內長146km,流域面積4159km2。濁漳河在山西省境內長229km,流域面積為11741km2,其中南源流域面積3580km2,西源流域面積1669km2,北源流域面積3797km2,幹流流域面積2695km2。
清漳河發源有二,即清漳東源清漳西源。清漳東源發源於太行山區山西省昔陽縣漳漕村山麓,東南流至左權縣下交漳村匯清漳西源,河段長120km;清漳西源發源於八賦嶺,東南流經石拐、橫嶺、左權縣至下交漳村匯清漳東源,長90km,東、西兩源匯流後稱清漳河,繼續東南經黎城下清泉村出山西進河北,流經劉家莊、涉縣、匡門口至合漳村匯濁漳河。清漳東、西兩源所經地區峽谷盆地交錯,峽谷寬約200m,河道比降18‰。
濁漳河上游有北源、西源、南源3大支流,均發源於太行山區,其中南源流域面積3498km2,西源流域面積1669km2,北源流域面積3797km2。主幹流的流向為由西向東。濁漳北源又稱榆社河,發源於山西省榆社縣柳樹溝,全長約116km,主要支流有雲簇河、蟠洪河、史水河等,境內流域面積3797km2,南流過關河水庫後折向東南流至襄垣縣小峧村南匯入濁漳河幹流;濁漳西源源出於沁縣漳源鄉的漳源廟,全長約80km,主要支流有圪蘆河、白玉河、郭河等,流域面積1669km2,東南流至襄垣縣甘村匯濁漳南源;濁漳南源源出山西省長子縣西南發鳩山黑虎嶺絳河裡村,東南流至漳澤水庫匯聚由南部長子、長治、壺關等縣山區流來的絳河、嵐河、陶清河、石子河等河流後轉向北流,在襄垣縣甘村匯濁漳西源後為濁漳幹流,向東流至襄垣縣小峧村南與濁漳河北源相匯。濁漳河流經太行山峽谷之中,流向東南再折向東,石樑以下寬達500m以上,至黎城以南再入峽谷,河寬約200m,最窄處約50m,有急灘20餘處,於平順縣馬塔村流出省界,省內幹流長約125km,流域面積2695km2。
衛河因春秋屬衛地得名,亦稱御河,發源於太行山南麓山西陵川縣奪火鎮南嶺,上游為大沙河,在山西省流域面積1624km2,流域內包括長治市的壺關縣(561km2)和晉城市的陵川縣(1063km2)。衛河在山西的主要支流有大沙河、磨河、郊溝河等。

自然地理

漳河流域位於山西台地東側,太行大背斜上。清漳河流域內多山,主要是石山區和土石山區,地勢高峻,山巒起伏,溝壑縱橫。高程以靠近流域中部的香煙嶺為最高,其主峰為孟信垴,海拔為2141m。流域西北部的人頭山,海拔為1791m。流域東南角的界牌山海拔為1260m。流域內地形是西北部高,東南部低。水由西北流向東南。濁漳河流域內主要為丘陵和盆地,為四周高峻,中間低平的盆地地形。流域多為土質區,黃土覆蓋較深,植被差,水土流失嚴重,洪水挾帶泥沙較多。東部太行山分水嶺約1600~2000m,西部太岳山分水嶺約1300~1700m,南部丹朱嶺分水嶺約1400m,北部北萬山分水嶺約1760m,流域中部為著名的潞安盆地,高程在900~950m之間。幹流出境高程為397m。衛河流域全都位於太行山區,屬於山區河流。

氣候

清漳河流域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春乾旱多風,夏季溫和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全年夏短冬長。流域內氣溫差別較大,年平均氣溫7.4~10.3℃。年降水量540mm,無霜期170~180d。農作物多為玉米、穀類。
濁漳河流域屬東部季風區暖溫帶半濕潤地區。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四季分明。流域內多年平均氣溫為7.9~10.3℃。平川盆地高于山地,南部大於北部,年內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為-5.1~8.1℃,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2.2~24.3℃,平均無霜期為166d。適於各種農作物的生長。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93mm,東西兩側山地高於中間盆地,汛期雨量(6~9月)一般占年雨量的73%左右。

水資源量

1956~2000年45年系列漳河流域的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3.35億m3,多年平均河川徑流量為11.05億m3,地下水資源量7.73億m3,地表水與地下水重複量5.43億m3。
衛河流域的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45億m3,多年平均河川徑流量為1.81億m3,地下水資源量1.53億m3,地表水與地下水重複量0.89億m3。
漳河流域多年平均輸沙量為1330萬t,平均輸沙模數839t/(km2·a)。清漳河平均年輸沙量為45.5萬t,1963年年輸沙量最大,為294萬t,1961年最少,僅5.7萬t。
出露於平順、潞城、黎城三縣(市)交界處的濁漳河河谷內的辛安泉,是山西省第二岩溶大泉,泉域總面積10950km2。泉水多年(1957~2000年)平均天然徑流量為9.99m3/s。

水質與水土流失

漳河流域多年平均輸沙量為1330萬t,平均輸沙模數839t/(km2·a)。清漳河平均年輸沙量為45.5萬t,1963年年輸沙量最大,為294萬t,1961年最少,僅5.7萬t。
流域內侵蝕模數在1000~3000t/(km2·a)之間。自石棧道以下至關河區間侵蝕最嚴重,其次是在關河至西邯鄲這一區間。濁漳河南源和西源的侵蝕模數大致在1000~2000t/(km2·a)之間,上游山區侵蝕模數大致在2000t/(km2·a)左右,下游盆地則在1000t/(km2·a)左右。
濁漳河評價河長178.3km,符合Ⅰ、Ⅱ、Ⅲ類水標準河長為25.1%,污染河長占74.9%,其中超Ⅴ類水河長占66.3%。濁漳河南源污染河段暴河頭水質為超Ⅴ類水,主要污染物氨氮超標6.1倍;漳澤水庫以下河段水質同樣污染嚴重,為超Ⅴ類,主要污染物為氨氮、氟化物等。濁漳河北源上游榆社石棧道斷面水質良好為Ⅱ類水,至武鄉斷面為超Ⅴ類。濁漳河西源上游段柳控制斷面水質為Ⅴ類,至後灣水庫水質由Ⅴ類轉化為Ⅲ類水。

開發利用

濁漳河流域有大型水庫3座(漳澤、後灣、關河),中型水庫11座,小(1)型水庫33座,小(2)型水庫59座,總蓄水能力9.54億m3。萬畝以上自流灌區17處,中型機電灌站8處,小型機電灌站540處,小水電站17處。流域現有設計灌溉面積138.51萬畝,有效灌溉面積94.50萬畝。
2000年漳河流域總取水量4.33億m3,其中地表水取水2.11億m3,地下水取水2.22億m3,分別占到總取水量的49%和51%。按照用水戶分類,工業用水量1.44億m3,農田灌溉用水量2.00億m3,城鎮生活用水量0.35億m3,農村生活用水量0.38億m3,林牧漁用水量0.17億m3。
2000年衛河流域總取水量121萬m3,其中地表水取水104萬m3,地下水取水17萬m3,主要為農業和農村生活用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