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灣水庫

後灣水庫

後灣水庫位於襄垣縣虒亭鎮後灣村附近,海河流域濁漳西源。

工程簡介

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為1300平方公里,其中流域內有兩座(月嶺山、圪蘆河)中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327平方公里,並有七座小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325.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設計10437萬立方米,實際12003萬立方米,多年平均降雨量設計520毫米,實際547.9毫米,多年平均輸沙量設計92萬立方米,實際29.4萬立方米。

水庫於1959年11月興建,1960年3月竣工。總庫容1.45億立方米,現達100年一遇洪水設計,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是一座防洪、灌溉、工業用水、水產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庫。

水庫位於208國道兩側,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優越的交通條件,具有較高的開發價值。

防洪規格

溢洪道位於大壩右岸,全長335m,由引渠、閘室、泄槽、挑坎四部分組成。引渠長42m,底寬32m,渠底高程為917.0m,用漿砌石襯砌。閘室段長14m,設三孔10×5m弧形鋼閘門控制,閘墩上為5.5寬的公路橋。泄槽段全長206m,尾部用挑流消能。九五年水庫樞紐工程改造時因配套建設資金不到位,工程未按設計完工。

輸水洞全長55.4m,位於大壩壩體右下部,主要由進水塔,鋼筋砼涵管和出口控制閥門組成。進水塔採用鋼筋砼結構,設鑄鐵閘門控制,塔高12.5m,塔身為2×2.2m的矩形斷面。塔基用鋼筋砼澆築,厚1.0m。涵管內徑為1.4m,壁厚0.25m,最大泄量為7.0?/s,用170#砼澆築在連續的混凝土管座上,輸水洞出口用閥門控制,手搖啟閉。

水電站為壩後引水式季節性電站,裝機容量為2×200千瓦。 後灣水庫興建於1959年11月,於1960年3月建成。水庫流域內多年平均降雨量為538.0mm,多年平均入庫水量為1.04億m?,歷年風向多東南風,年無霜期平均為185天,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187mm。

後灣水庫按百年一遇洪水標準設計,樞紐工程改造完工後水庫防洪標準可以提高到抗禦兩千年一遇洪水,蓄水量比原來增加3300萬m?。建庫以來,樞紐工程未經過高水位考驗,但出現過一些質量問題,如:壩體輕度縱橫向裂縫、壩頭繞滲,輸水洞豎井平台與工作房之間出現裂縫等,現一直在觀察中,沒有大的變化。

水庫下遊河道的安全泄量為500m?/s,經調蓄最大下泄量為529m?/s,大大提高了下游地區的防洪標準,對保護太洛公路、榆長公路、太焦鐵路、襄垣縣城及沿河鄉鎮、村莊、廠礦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技術指標

水庫樞紐工程由大壩、溢洪道、輸水洞三部分組成。

大壩為均質碾壓土壩,築漿砌石防浪牆,上游乾砌石護坡,下游碎石護坡。壩體土料為砂質粘土,施工質量較好。

溢洪道位於壩體左岸,砂頁岩基礎,為寬頂堰,泄槽底板為鋼筋砼,側牆為砼重力式擋土牆,尾部用挑流消能。

輸水洞座於夯實的土基上,為鋼筋砼壓力管道,漿砌石進水塔設平板鋼閘門,人工啟閉。

歷史作用

水庫原按100年一遇洪水標準高駐地,1976~1978年樞紐工程進行了改造,水庫標準經1981年“三查三定”認定,可達1000年一遇洪水設計,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的標準,1995年溢洪道進行加閘改造。

水庫下遊河道的設計泄量為500立方米/秒,如遇1000年一遇洪水,入庫洪峰2259 立方米/秒,經調蓄最大下泄最僅為500 立方米/秒,對保護太洛公路、榆長公路、太焦鐵路、襄垣縣城及沿河及鎮、村莊起到極大作用。建庫以來最大一次洪水發生在1993年8月4日,入庫洪峰498 立方米/秒,泄量144 立方米/秒,相應頻率5%。

水庫運用三十年來,攔蓄了多次洪水,防洪淨效益1450萬元。

水庫原設計灌溉面積8.2萬畝,有效灌溉面積6.1萬畝,現擴建灌溉工程,灌溉面積20萬畝,其中自流灌溉4.1萬畝;工業年供水量180萬立方米,供水總效益463萬元;水產養殖水面9600畝,捕撈成魚270萬公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