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窯紅綠彩羅經文盤

漳州窯紅綠彩羅經文盤

羅經有兩種,一種是旱羅經,一種是水羅經。 明代航海使用的羅經,其具體的形式和用來做指標的文字,究竟是什麼樣子,目前尚沒見到一個傳世的明代羅經實物。 可是根據上述這件明紅綠彩羅經文盤,可以知道明代航海用的羅經的形狀,仍然用二十五個字(即乾支八卦)做方向指標。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漳州窯紅綠彩羅經文盤
明萬曆(1573-1620),高8厘米、口徑39厘米、足徑18厘米。
“羅經”也叫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羅經有兩種,一種是旱羅經,一種是水羅經。明代航海使用的羅經,其具體的形式和用來做指標的文字,究竟是什麼樣子,目前尚沒見到一個傳世的明代羅經實物。可是根據上述這件明紅綠彩羅經文盤,可以知道明代航海用的羅經的形狀,仍然用二十五個字(即乾支八卦)做方向指標。在清康熙50年(公元1171年)刊行的《中山傳信錄》卷一中,敘述了航海的一些情況,其中附有一個針盤圖,與這件紅綠彩羅經文盤上所畫的圖案幾乎一樣,因此這件羅經文盤,是我們了解和研究當時航海“羅經”的重要實物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