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四寶

漳州素有“花果之城”、“魚米之鄉”的美稱,其中八寶印泥與水仙花、片仔癀、九龍壁合稱新"漳州四寶"。

漳州四寶簡介

八寶印泥與水仙花、片仔癀、九龍壁合稱新"漳州四寶"。

八寶印泥冬不凝固,夏不吐油,用於印章,有"入水經火永不褪色"的特點,也是漳州歷史悠久的特產。

水仙花是龍海市的名優特產,它以球大、形美、花多、味香、期長而馳名海內外,素有“天下水仙數漳州”的稱譽。

片仔癀是一種名貴的中成藥,可以治療多種腫痛病症,效果非常好。

九龍璧石,似石非石,猶如矽質碧玉,五彩彩斕,嵯峨萬象,其自然美和滄桑感是其它岩石類無法比擬的,是石中一絕。

八寶印泥

簡介

八寶印泥冬不凝固,夏不吐油,用於印章,有"入水經火永不褪色"的特點,也是漳州歷史悠久的特產。

八寶印泥 八寶印泥

早在清初已經馳譽國內,清未"五口通商"後,更成為行銷海外的中國珍品。

孫中山題詞"品重珍珠",海外華僑題詞"金石增輝"、"馳譽神州"。

清宣統二年(1910年)在南洋第一次勸業會獲優等到獎。

八寶印泥創製

漳州八寶印泥創製於清康熙十一年,至今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創始人魏長安原先經營“源豐藥店”,他刻苦鑽研,製成八寶藥膏,可治刀傷、灼傷、瘋犬咬傷,但因造價昂貴,問津者無幾.魏氏平素愛好書畫,一次偶然用以鈐印,鮮艷非凡,效果甚佳,於是在製作藥膏的基礎上,研製成“八寶印泥”應市,克服了歷代沿用以蜜敷朱蓋章易脫落不耐藏的缺陷。文人墨士驚為異寶,一時生意興隆。當時澄漳成道尹用過魏長安研製的印泥後,認為品質極優,便勸他專營八寶印泥,並為其店取號“魏麗華齋”。這個道尹還將八寶印泥作為貢品送上京城,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將 其頒賜近臣,又派員到漳州徵調,專供朝廷使用.清未,隨著對外貿易的開展,八寶印泥暢銷于海外。

相關事件

漳州八寶印泥深受各界名人的高度讚揚。一九八二年春天,藝術大師劉海粟到福建,對漳州八寶印泥讚不絕口,並親筆題寫“漳州八寶印泥”以志留念。

一九八七年五月,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啟功題增了“霜葉爭輝”墨寶,北京著名畫家尹瘦石、盧光照、何海霞、寧文洲、秦嶺雲和上海著名畫家唐雲、應野平,錢行健等也分別為漳州八寶印泥作畫題詞。

一九八九年春節,原國防部長張愛萍為漳州八寶印泥題寫了“萬花叢中別樣紅”的讚詞。

一九八九年十—月,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名譽會長方毅視察漳州八寶印泥廠時說:“書畫作品完成之後蓋上印章,就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印泥也是一寶呀!”並贈送“八寶生輝”墨寶,此後方老又二次視察該廠,並留下“三訪漳州八寶印泥廠”的珍貴題詞。

一九九四年春節,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沖題寫廠名。

一九九五年春節,國務委員李鐵映到廠視察時,題贊“文房五寶”。

至今已有一百多位名人書畫家為漳州八寶印泥作畫、題詞,給漳州八寶印泥增光添彩。

一九八九年,靳羽西主持的“看東方”和台灣的“八千里雲和月”電視節目中對漳州八寶印泥都作過專題介紹,中央電視台“書壇畫苑”也在一九九六年做過專題報導。使外界對漳州八寶印泥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規格

獨樹一幟的漳州八寶印泥,既是文房用品,又是旅遊紀念品。目前已有特級貢品、一級貢品,貢品、極品、珍品、上品等六種等級,有半兩,一兩、二兩、四兩、十兩、二十兩等多種裝量,有樟木盒、脫胎盒、皮紋盒等三類裝潢,另硃砂泥一十二個品種規格,共有八十四個品種規格。

漳州八寶印泥暢銷於國內大中城市的友誼商店、書畫社和賓館,遠銷美國、加拿大、瑞士、日本、東南亞各國和港、澳、台地區。

水仙花

水仙花是龍海市的名優特產。因龍海隸屬漳州,故歷來以“漳州水仙花”名世。

水仙花 水仙花

水仙花、片仔癀牌片仔癀、八寶印泥、九龍壁素稱漳州四寶。 它以球大、形美、花多、味香、期長而馳名海內外,素有“天下水仙數漳州”的稱譽。

水仙花是漳州市花,福建省花;1987年6月入選中國十大名花;

產地龍海市九湖鎮,於2000年被國家林業部、中國花協評為“中國水仙花之鄉”。

別名

水仙花別名雅蒜、天蔥、麗蘭、凌波仙子、洛神、玉清、玉霄、姚女花、女史花等。石蒜科水仙屬,多年生宿根草本,地下有鱗莖,葉狹長、叢生。龍海水仙花有兩個品系:單瓣花,花被六裂,平展如盤,白色,副冠黃色,盞形,端坐盤中,名“金盞銀台”,俗稱“酒盞”、“單葉”水仙;復瓣花:花被12裂,花皺團簇,上端素白,下端淡黃,名“玉玲瓏”,俗稱“百葉”、“千葉”水仙。兩種品系均花態俊雅,芬芳馥郁。

分布

我國栽培水仙花已有千多年歷史,到了宋化已盛極一時,其時龍溪縣(龍海縣前身)亦已栽培,且為士人所喜愛。南宋間,任過漳州知州的楊萬里、朱熹、劉克莊、趙以夫,龍溪縣丞徐璣和邑人陳淳(1159~1223)等均有吟詠水仙花的詩詞傳世。漳州水仙花產地近千年來,集中在圓山東南麓琵琶坂周邊地區——九湖鎮的蔡坂、洋坪、新塘、下庵、大、小梅溪、田中央等村,近十年來已擴展至本鎮其他村和顏厝、榜山、角美、海澄、港尾等鄉鎮。

傳說

據說,宋代時,有一閩籍的京官告老回鄉,當他乘船南返,將要回到家鄉漳州時,見河畔長有一種水本植物,並開著芳香的小白花,便叫人採集一些,帶回培植。據《蔡坂鄉張氏譜記》載;明朝景泰年間,他們的祖宗張光惠在京都做學官,一年冬天請假回鄉,船過江西吉水,發現近岸水上,有葉色翠綠、花朵黃白、清香撲鼻的野花,於是拾回蔡板栽培育成新卉傳下。

傳說崇明水仙來自福建。那是唐代則天女皇要百花同時開放於她的御花園,天上司花神不敢違旨,福建的水仙花六姐妹當然也不例外,被迫西上長安。小妹妹不願獨為女皇一人開花,只行經長江口,見江心有塊淨土,就悄悄溜下在崇明島。所以,福建水仙五朵花一株開,崇明水仙一朵怒放。

栽培

《廣群芳譜》載:“水仙花江南處處皆有之”。何以數百年來,漳州水仙花能異軍突起,獨享盛名,而他處卻湮沒無聞?主要得益於龍海花區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花農積累了豐富、獨特的栽培經驗。水仙花具有秋生長、冬發花,春貯養分,夏季休眠的特性。需要冬季溫暖濕潤,少霜雪的生長環境。龍海主產地圓山琵琶坂,北有風障,西有疏林,無雪微霜,山泉長流,土壤疏鬆,土層深厚,排水良好,雖是冬季,而花田溫暖濕潤,構成一個得天獨厚栽培水仙花的優良環境。更由於龍海花農在世代栽培水仙花過程中,不斷積累,研創了“三年複種”和“人工閹割”等獨特栽培技術,使花頭增大,形態獨特。即:用“二年生”鱗莖分櫱的小鱗莖為種子,於每年霜降種下,次年芒種挖起收藏,複種三年,方上市出售;第三年複種前,對經過栽培2年的鱗莖,進行特殊的閹割處理再種下,這種獨特栽培方法,打破了植物生長自然規律,培育出的成熟鱗莖(商品球,俗稱水仙花頭),中間主鱗莖特大,兩側具有一對或二對小鱗莖相連,這種形態在水仙植物中十分罕見,令國內外植物學家和園藝家讚賞稱奇。

品質和產量

龍海水仙花的品質和產量居全國首位。清末,水仙花的種植面積已達千畝;抗日戰爭期間,最低年份僅種46畝。解放後至1978年,年種100~400畝(其中1972年僅種70畝),1979年後種植直線上升,1979年超500畝,1981年超千畝,1986年超2000畝,1999年後達萬畝,產花頭4000萬粒,創值達億元。

龍海出產的水仙花,歷來是主要的花卉出口商品,給產區帶來較高經濟效益。明隆慶三年(1569年),水仙花作為商品從海澄月港輸出國外。清乾隆版《龍溪縣誌》、《漳州府志》載:“閩中水仙,以龍溪為第一,栽其根至吳越,冬發花,時人爭購之。”廈門海關年度貿易報告中有水仙花出口的記錄:清同治三年(1864)水仙花球輸出口值(包括內銷,下同)2800銀元,宣統三年(1911)出口增加到386.729萬粒,價值為45353海關兩。據龍溪縣建設科民國二十三年四月農村調查統計,“水仙花年產5萬擔,350萬粒,價值40萬元。由石碼運往廈門分銷上海、廣東、香港、美洲等地,其輸出口岸以蘇(上海)、粵為最多,而貨價以英、美各埠為最佳。”民國二十一年,本籍商人陳潤生、林主達在香港設行經營漳州水仙花,以“宜春”為商標註冊登記,贏得顧客信賴,此後,“宜春水仙”馳名中外。建國後,1956年恢復出口,1956~1976年,年均外銷在20~30萬粒左右;80年代初,年輸出量在60萬粒左右,1987年外銷達300多萬粒,1999年,出口創匯達3500萬港元。

龍海水仙花具有主鱗莖肥碩,側鱗莖勻稱,箭多花繁(每鱗莖能抽花5~9箭,多的達15箭,每箭開花5~11朵,是世界公認的多花水仙),色美香郁,優雅多姿的特點,為水仙花愛好者“據形授意”雕刻培育各種水仙雕刻造型盆景,提供理想花頭。漳州水仙花雕刻技藝,在清代已聞名國內外。

水仙雕刻分為動物、植物、人物形態以及風景、器具等九大類百餘種造型。千姿百態,維妙維肖,妙趣橫生。近30年來,漳州花農和廣大水仙花雕刻愛好者,繼承民間傳統技藝,並通過舉辦花展、競賽評比、不斷提高、創新,創造出不少造型,先後在香港、澳門、新加坡和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舉辦花展,受到人們讚賞,提高了水仙花觀賞價值。

水仙花素潔清雅,超凡大群,她那“含香體素欲傾城”的香姿,“不許淤泥侵皓素”的品格,“不怕曉寒侵”精神和只憑一勺水,到處生根發芽,迎春開放,而深受人們喜愛,視為吉祥如意、和平友好的象徵,千家萬戶不可或缺的“歲朝清供”的珍品。難怪清朝康熙皇帝也不禁賦詩稱讚曰:翠帔緗冠白玉珈,清姿終不污泥沙。騷人空自吟芳芷,未識凌波第一花。

藝術珍品

1959年開始,漳州水仙花,登上中南海、人民大會堂、釣魚台國賓館的廳堂茶几,成為國家大型慶典活動、國家領導人接見外賓的迎春花、迎賓花。改革開放以來,漳州、龍海通過花展、花節、新聞傳播等形式,使漳州水仙更加四海馳名。

1981年5月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到龍海攝製《凌波仙子》紀錄片,在全國播映;同年冬,龍海縣首次在香港海洋公園、北京北海公園同時舉辦福建漳州水仙花展,向廣大水仙花愛好者展視和傳播水仙花雕刻造型藝術,被譽為“有性命的藝術珍品”,轟動京港,盛況空前,蔡坂花農張北山大展覽現場和香港電視台表演水仙花雕刻技藝,被香港多家報刊譽為水仙花雕刻大師。

1985年中國南極考察隊攜帶的漳州水仙花,在南極中國城站,傲然盛放、飄芳吐艷。1990年漳州舉辦水仙花雕刻藝術大獎賽,參賽展品1500件。同年,中國郵票發行公司設計師萬維生為漳州創作T147《水仙花》紀念郵票5枚發行全國。

1991年1月,中國花卉協會,國家旅遊局、漳州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漳州·中國水仙花節”。

2002年漳州水仙花獲福建省首批通過“原產地標記”註冊產品。

2002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第五套人民幣“五角硬幣”上雕鏤有水仙花,“5元紙幣”防偽標誌中有水仙花水印。

片仔癀

片仔癀牌片仔癀是一種名貴的中成藥,可以治療多種腫痛病症,效果非常好,一粒藥目前的售價就在200元以上,可以稱做“靈丹妙藥”。片仔癀牌片仔癀據說還是國家批准使用野生麝香的四個中藥之一。

組成成分

片仔癀是由牛黃、三七、蛇膽、麝香等製成的錠劑,氣微香,味苦、微甘。具有消炎、清涼解毒、消腫止痛等作用,對急性肝炎、眼炎、耳炎、癰疽疔瘡、無名腫毒、跌打損傷及一切炎症引起的疼痛、發熱等症均有療效;並能抑制消化系統癌細胞的生長。

歷史故事

傳說在明代嘉靖年間,奸相嚴嵩父子掌權,貪官污吏當道,朝政每況愈下。有一位御醫,因痛恨奸相殘害忠良,就逃離京城,隱姓埋名,輾轉來到福建漳州東門外璞山岩寺出家為僧。當時寺中和尚多習武強身護廟,舞棒弄槍免不了皮肉受損或刀傷骨折。御醫見狀,即多方採集藥材,按家傳秘方精製成錠,並將藥錠切成片狀,即可吞服,亦可外用。和尚們用此藥後,跌打損傷不日痊癒,無不拍手叫絕。久而久之,附近百姓聞之,一染痼疾便到寺中討藥。凡紅、熱、腫、痛者,只要吞服一片,立見功效。因當地人稱各種炎症為“癀”,又因一片即可退“癀”,所以名“片仔癀”。

九龍壁

九龍壁 九龍壁

九龍璧石,古又稱茶烘石、梅花石、華安玉,分布在福建漳州市一帶九龍江流域的華安縣、南靖縣和長泰縣等地。九龍江畔青山綠水、落差大、水流急、水質好,江水長年累月清澈見底,兩岸四季常青,九龍璧觀賞石歷經漫長歲月,受急流的沖刷、拍擊、磨洗、滾動,自然造就千姿百態,斑駁、離奇,集柔美、秀美、壯美、雄美於一身。

九龍璧石是由沉積岩經熱力自變質作用而成的。其岩石沉積年代距今約二億四千萬年的晚生時代三迭紀早期。在距今約一億六千三百萬年至一億四千四百萬年的中生代侏羅紀時是閩、浙、粵沿海一帶地區陸地火山強烈噴發階段,由於地層在封閉的高靜壓力的環境中又受到強烈的岩漿熱力作用,形成了沒有外界物質參與脫水重結晶角岩化的自變作用,形成獨特的條帶狀鈣矽質角岩。這是大自然的傑作和恩賜。

九龍璧石,似石非石,猶如矽質碧玉,五彩彩斕,嵯峨萬象,其自然美和滄桑感是其它岩石類無法比擬的,是石中一絕。1999年12月,其被中國寶玉石協會確定為十大國石、“中國國石”候選石之一。據《龍溪志》記載,自明朝起就有先驅者採取“九龍璧”奇石作為家藏珍品。在《徐霞客遊記》中,明朝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兩次遊覽九龍江北溪峽谷險灘,對九龍璧極盡讚美之詞,至今漳州許多舊室庭院仍可覓九龍璧之蹤。據在漳州古民居考證,(漳州市新行街98號施宅)在唐朝漳州就有將九龍璧作為園林用石。閩南民間俗傳“家有石平安,店有石興旺”,“事競成,石敢當”,明清時為貢品,故宮現亦有收藏。

質地

九龍璧石屬隱晶質或霏細的顯微變晶角岩結構,這就決定了它石質緻密堅硬(莫氏硬度7—7.5度),抗壓、抗拉、抗剪強度大;質地細膩,孔隙率和吸水率小,耐磨、耐腐蝕。從成分而言,它含有很高的SiO2、FeO、Al 和透輝石等,使它與硬玉較近。據微量元素測試,九龍璧含有十多種對人體有益的鈷、鍶、鋅等微量元素,石不含放射性元素,符合國家規定A類標準。熱力地質成因及含鐵質形成的色調和花紋,使它具有碧玉類玉石的特徵,此類碧玉在我國玉器界被稱為“肝石類卡石”,屬較高檔玉石。

同是九龍璧石,則其質以水沖好,光潔度高,有瓷石的九龍璧觀賞石為佳。

色彩

九龍璧石的礦物組成以透輝石、石英或玉髓為主,還有綠簾石、黝簾石及少量的矽灰石、透閃石、石榴子石、長石、方解石等。礦物含量的變化造就了九龍璧石的色彩繽紛。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俱全,它有單一色的,也有多種顏色組合的(藕紅、古銅、墨玉、翠綠、藏青、碧蘭等),還有一彩、五彩、七彩相間的彩色石。九龍璧石色彩斑斕,典雅古樸,晶瑩剔透,貌似碧玉,令人喜愛,其中尤以翠綠、古銅、墨玉、五彩色為貴。

紋理

據肉眼觀察,九龍璧石主要有三種條帶(紋)類型:一是淺綠粉紅色不規則條帶(紋)石;二是黑色條帶(紋)石;三是灰白色條帶(紋)石。經電子探針查悉,九龍璧石中含量較多的透輝石含鐵較高,屬鐵次透輝石,較高的含鐵量使其顏色呈綠色;粉紅色部分含鉀長石較多;黑色條帶中的不透明物為磁黃鐵礦。

因九龍璧是條分帶狀鈣矽質角岩,所含成份不同,結構不同,其紋理也就不同,所以它的紋理千變萬化,有皺紋、平行紋、水波紋、雲紋……,如行雲流水,花紋奇特,紋理清晰,絢麗多姿,這給九龍璧石增添了更多的內涵和美感,也是九龍璧石又一顯著的特色。

九龍壁紋理以紋理松密有致、比例有序、對比度高、主題突出、有新創意、富有美感的為好。

肌理

九龍璧石最大的特色是石肌變化大,是其他水沖石(6度以上)所沒有的,也就是九龍璧石特有的,如帶有中國畫山水的“皴”法肌理,這是提升自然藝術品很需要的因素。有如,肌理凹凸大大地陷入的凹皺,有的石頭布滿“巢立“,表面似乎有很多蜜蜂起飛後空巢似的小凹洞。也有的石頭叫“梨地肌”,有的石頭生“梅花眼”,等肌膚之美。特別是山形石近山景,九龍璧石體現出的石肌紋理適當的變化,它的美感、自然,使人久觀不厭。

九龍璧觀賞石,造型奇特千變萬化,有景觀石、圖案石和抽象石等。據不完全統計,有橢圓形、圓形、方形、條形、三角形、圓柱形、多邊形、菱形、不規則形等。就個體而言,有巨壁如屏,有如小山,小的如鵝蛋,特別是九龍璧山形石,其石形變化大,能夠體現山形石特有的峰、巒、丘、壑等要素,景觀石有遠山、近山,有高山、平湖,有小島、山崖,有洞門等。如圖作者收藏的山形石《湖光山色》,古樸、帶有綠意的石色和石肌高貴而典雅,石紋自然流暢,帶有中國畫體現的技法“皴”法,主峰如同雄獅,副峰穩重,特別是山腰下優美的雙湖影映著方略帶著春意的山巒,顯出了湖光山色的寧靜,意境深遠的景觀山水石,尤其是環山抱湖的山形,更是歷代賞石家夢寐以求的石形之一,也是九龍璧山形石特有的形態。

藝術魅力

九龍璧石的“藝術魅力”,完全可以同人為藝術相關,甚至有的奇石高於人為藝術品。例如作者收藏的《聖人》。高聳的額頭,深邃的目光,突出的鼻樑,長髯,寬嘴,平扁雙手攏於前腹,撐起了下垂的衣袖,經千萬年九龍江水沖刷,石表富有光澤和皺紋,表現了“他”雖然風塵僕僕,但仍舊衣冠齊楚,疲憊的面容也掩飾不住通體發出的智慧光芒。此石極富傳神,柔中有剛,靜中有動,令人品賞之餘,遐思無限。

總之,九龍璧石是我國南方一種名貴石種。要收藏九龍璧石,就要深入了解九龍璧石的成因和特色,提高鑑賞能力和知識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