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 該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揚"團結實幹,務實創新"的拼搏精神,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1997年全村有各類企業8個,職工1900人,年產值(現價)15506萬元,銷售收入11437萬元,實現利稅1214萬元, 其中利潤918萬元。村民人均收入3693元。資產原值2981萬元。
經濟發展
其綜合經濟實力已躋身於全市百強村之列, 在1997年全區139個行政村的位次排序中居第七位。先後榮獲市級文明村、明星村、十佳黨員活動室和區經濟工作先進單位、紅旗黨支部、五好村等榮譽稱號。 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該村以走適度規模經營之路為重點,不斷最佳化產業結構,投資約300萬元建起了養雞場、養鴨場、養豬場各1處,形成了種、養、加一條龍。1997年投資120萬元, 對漫泗河進行了徹底整修,為農業豐產豐收奠定了基礎。10年間, 對農業投入累計達520萬元。1990年首批跨入全鎮"噸糧村"行列。1991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農機化試點先進單位。 工業發展速度不斷提高。 1993年投資300萬元建起興河煤井; 1994年投資1000萬元建起淄博興河建陶廠。1995年投資1800萬元與義大利合資建起了淄博長河建陶有限公司, 投資300萬元建起了耐火材料廠,擴建了興河機械廠和興河預製廠。1996年投資近300萬元興建和返修了3隻瓦窯等。以上項目的完成,使全村固定資產總值由1990年的890萬元, 猛增到1997年的5070.51萬元, 工業產值由1990年的1352萬元,增加到1997年的1.55億元,形成了以"山東興河集團"為代表的"興河工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