漣水縣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2月5日在漣水縣 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代縣長 王向紅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漣水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縣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2014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巨觀形勢、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牢牢把握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總基調,凝心聚力,積極作為,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重生態、維穩定各項工作,圓滿完成了縣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突出結構調整、產業最佳化,綜合實力持續增強。統籌推進穩增長促轉型,經濟發展穩中有進,質量效益持續提升。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2億元,同比增長11.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9.72億元,增長15.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9億元,增長14%;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15.8億元,增長29.5%;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1389元、11206元,分別增長9.7%和11.8%。新型工業化紮實推進。圍繞“7+1”產業體系,不斷推進項目集聚、產業集群。完成規模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09.1億元,增長34.3%,申報固定資產購置進項稅5000萬元。實現規模工業開票銷售收入208.3億元,增長30.3%;完成工業用電量9.6億千瓦時,增長8%;新開工3000萬元以上項目81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8個,新竣工設備投資超千萬元項目13個;淨增規模工業企業31個,總數達329個。今世緣機械化釀酒、睿基家具等一批在建項目順利投產,婭茜內衣、鈦聚體育用品等一批簽約項目如期開工。今世緣酒業成為全市首家境內主機板上市企業,銀鳳化纖在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成功掛牌。高效農業穩步發展。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積極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新增高效設施農漁業2.9萬畝,建成特色基地1.4萬畝、高標準農田5.1萬畝,完成灌區節水改造投入2.86億元,新培育家庭農場62家、發展省市級示範社22家、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17個、改造糧食危舊倉庫21個,糧食收購和托市收購均創歷史新高。發放扶貧小額貸款1.78億元,居全市之首;新增26個達“新八有”標準經濟薄弱村,5.1萬低收入人口實現脫貧。全省黃河故道綜合開發現場會在我縣召開,農機化工作被省評為先進集體。現代服務業提檔升級。投資49億元,實施5000萬元以上經營性三產項目15個。德潤酒店、東鼎商城二期等項目全面建成,龍源國際大酒店、象富商業廣場等項目主體封頂,錦宏農貿市場通過標準化驗收,汽車城項目進展順利。完成服務業增加值122.97億元,增長16%,占GDP比重達42.1%;淨增限額以上批零企業和規模服務業企業30戶,總數達273戶;規模服務業營業收入103.5億元,增長20%。

突出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發展活力日益增強。堅持靠改革增動力、憑開放添活力、用創新聚後勁,不斷加大改革力度,提升開放層次,加快創新步伐。行政審批全面最佳化。在全省率先建立“全集中”、“全到位”政務服務平台,在全市率先對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實行目錄化管理,將有審批事項的43個部門行政許可科全部集中到政務服務大廳集中辦公,並探索建立了“一窗並辦”、“同城同辦”、“縣鄉通辦”等審批制度,典型經驗被人民日報、新華日報和人民網、新華網等主流媒體廣泛報導。與此同時,金融財稅、醫療衛生、教育文化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試點等改革穩步推進。招商引資成效顯著。積極搶抓發達地區項目“溢出”機遇,主動對接各類商會、產業協會,廣泛捕捉信息,全力招引項目,簽約3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53個,乾鈞重工、品創金屬、合盛塑膠等一批項目相繼落戶。註冊外資實際到賬2716萬美元,其中台資占78.5%。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4億美元,增長53.2%;外經營業額1350萬美元,增長12.5%。園區建設紮實推進。經濟開發區圍繞“新興產業集聚區、創新發展引領區、產城融合示範區”目標,不斷加大建設投入,完善設施配套,承載能力明顯提升,新開工3000萬元以上項目11個,新竣工3000萬元以上項目9個,順利通過省級生態工業園區技術評估考核,電子電氣產業園躋身省級特色產業園行列。薛行化工園、機場產業園穩步發展,永安化工、中歐房車等項目相繼建成。鄉鎮工業集中區廠房利用率不斷提高,漣城工業集中區被認定為省級中小企業產業集聚示範區,徐集工業集中區被評為省級小企業創業示範基地。創新能力明顯提升。以企業為主體、院校為依託的產學研合作深入推進,各類創新要素在企業集聚、各種技術成果在企業轉化的速度進一步加快。新認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省級研究生工作站3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重點企業研發機構1家;完成專利申請1543件,其中專利授權636件;4人入選省“雙創”和“博士計畫”、5人入選市“淮上英才”。金融支持成果豐碩。金融機構儲蓄存款餘額238.9億元,貸款餘額164.2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17.8億元、29.2億元,增幅均列全市第一。銀企對接成效明顯,11家金融機構與195戶企業簽訂融資協定28.2億元,資金到位率94%。小微企業“格線化”金融服務全面拓展,新增擔保貸款6.47億元。金融產品不斷創新,推出“金陽光商家樂”商戶貸、就業貸、創業貸等特色信貸產品22種,建立農村金融服務站267個,鄉鎮覆蓋率100%,行政村覆蓋率71%。

全縣城鎮化率達46.2%,縣城建成區面積達33.07平方公里,中心城區人口增至28.12萬人。城市功能更趨完善。完成城市總規和17個鄉鎮總規修編。五島湖公園綜合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城市特色進一步彰顯。漣水路等17條道路改擴建、紅日路等22條道路綠化美化亮化全部完成,建成1個“城市綠色小客廳”,既緩解了城區交通壓力,也為市民休閒觀光提供了新平台。投資超億元的總部經濟大樓即將投入使用,連淮揚鎮高鐵順利開工。326省道高溝至沭陽交界段、329省道漣水段全面完工,235、346省道漣水繞城段、327省道黃營連線線等工程啟動實施。改造農村公路60.7公里,新建改建農橋122座。城市公共腳踏車一期工程全面完成,投放車輛700輛,極大方便了居民出行。城市管理紮實推進。以完善城市格線化及路長制管理為重點,以“九整治、三規範、一提升”工程為抓手,全面啟動城市管理數位化建設,交通秩序、建築工地、城市廣告、店外經營、環衛保潔等領域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以市容“門前三好”競賽和達標工地創建為載體,積極開展流動商販、便民攤點、渣土運輸車管理等專項整治,建成安東南路、常青西大道2個非機動車示範停放點和渠北西路、淮浦北路2條廣告牌匾設定示範路。城鄉環境不斷改善。新增各類綠地126.5公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1.5%。投入1500萬元實施了老舊小區改造,桃園、湖濱、常青3個小區面貌煥然一新。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750套,滿足了部分困難群體的住房需求。完成房屋徵收10.18萬平方米,交付安置房5000套。投入3600萬元開展了農村環境全域整治,南集、徐集、義興等11個鄉鎮通過市驗收,農村生產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生態文明建設得到加強。大力推進省級生態縣創建和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高溝、紅窯榮獲國家級生態鄉鎮命名,保灘、岔廟、南集、梁岔通過國家級生態鄉鎮驗收,創建國家級生態村1個、省級3個、市級14個。紮實推進節能減排,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淨削減率完成目標。鄭梁梅大道截污工程、取水口護坡工程順利完工,飲用水安全得到進一步保障。

共為1.1萬人發放援助金835萬元。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組建12個城鄉教育發展聯盟,高分通過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國家督導認定;承辦江蘇省第十八屆運動會腳踏車(山地、公路)項目比賽,我縣代表隊取得2金4銀3銅優異成績,漣水賽區被授予“最佳賽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全面建成。全縣醫療衛生機構“五定”工作如期完成,新農合連續五年參合率100%;縣醫療中心全面建成,保灘惠民示範醫院投入使用,縣中醫院加入南京都市圈中醫院合作發展聯合體;以縣為單位通過省消除瘧疾考核評估,“一刻鐘醫療服務圈”初步建成。低生育水平得到鞏固,免費孕前優生檢查覆蓋率達96.9%,全市領先。文化惠民活動深入推進,新建3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和6個村級電子閱覽室,為147家農家書屋添置辦公網路設備;在全省率先完成第二輪地方志續修,《文化漣水》系列叢書第一輯交付印刷。國土資源管理更加嚴格規範,在接受國家土地例行督察和國土專項審計中,既“全面體檢”合格,又通過整改促進了耕地保護、規範了用地行為。就業創業富有成效。新增城鎮就業726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18%,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583人;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02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5467人。積極實施“居民收入倍增計畫”,新培育3人以上就業創業典型20個,新發展私營企業2626戶,新增個體工商戶4570戶,均列全市前茅。“圓綠”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社會保障能力穩步提高。開展全民參保登記,全縣“五大保險”參保率均達95%以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城鄉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完成社保擴面2萬人。建成3個社會福利中心、2個“省級示範性養老服務中心”、44個鄉鎮居家養老中心、3個農村老年關愛之家、2個關愛驛站、3個區域養老中心,改造鄉鎮敬老院21個。實施殘疾人康復項目進醫保,出台困難精神病人免費用藥政策,為1200名殘疾人開展康復進家庭服務。社會治理不斷加強。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五德”教育,創建省級文明單位19個、省級文明村鎮8個,高溝被評為“全國文明鎮”。

2015年工作任務

今年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和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節能減排完成市定目標。

一、堅持壯大總量和提升質量並舉,全力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積極順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更加注重提質增效,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不斷增強綜合經濟實力和區域競爭力。加快產業高端發展。堅持新型工業化第一方略不動搖,圍繞做強“7+1”主導產業,立足建鏈補鏈強鏈,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項目,確保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0個,新竣工設備投資超千萬元項目15個,淨增規模企業21戶;規模工業開票銷售增長12%,全部工業入庫稅金增長6%,工業用電量增長8%,固定資產購置進項稅增長20%。加強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互動融合,加快推動現代物流、文化創意、信息服務等新興服務業集聚。重點圍繞“打造蘇北重要的空港物流城市”,統籌規劃專業市場和物流業發展,加快機場物流園等區域性物流中心和物流節點建設。狠抓招商引資突破。以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為主攻點,以大企業、大項目為主目標,不斷拓展招商引資的深度和廣度,努力引進一批技術含量高、投資規模大、產出效益好、稅源貢獻大的龍頭型、基地型項目。更廣範圍謀劃外資招商,更大力度推進外資項目,不斷提高台商集聚度,力爭實現日韓、歐美招商“零突破”。全面發揮產業招商局主體作用,建立更加科學的考核激勵機制,集中優勢資源,精心包裝項目,積極捕捉信息,深入開展駐點招商、委託招商、以商引商,力爭新簽約億元項目30個以上。合力攻堅項目建設。堅持“項目為王”,以工業項目為主體,以城建項目、三產服務業項目為補充,千方百計引項目,不遺餘力跑項目,持之以恆上項目,強化要素保障,及時解決問題,定期組織觀摩,不斷掀起項目建設新高潮。進一步完善項目建設推進機制,建立健全重大項目儲備、報批、建設跟蹤管理制度,重點做好項目用地指標爭取和項目審批協調,確保汽車線路板、鋼結構等項目建成投產,高檔紡織面料、樂器等項目順利推進。夯實園區載體支撐。按照“量質並舉、打造特色、加速突破”的發展思路,加大“一區兩園”建設投入,加快集中供熱、污水處理等設施配套和環境影響跟蹤評價報批,不斷增強園區承載力,擴大園區輻射面。發揮緊鄰綜保區特有優勢,放大電子電氣省級特色產業園效應,大力發展紡織服裝、醫藥化工等傳統產業,積極培育電子電氣、機械裝備等特色產業,不斷提升園區發展能級,確保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高於全縣平均水平。完善高溝等重點鄉鎮工業集中區多層廠房建設規劃,加快提檔升級,爭創省高標準廠房建設與使用先進園區。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完成專利申請1600件,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20個,新增校企聯盟6家。抓好創新平台建設,新建市級以上研發機構10家,新培育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6家、新研發高新技術產品5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工業產值20%以上。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引進國家“千人計畫”、省“雙創人才”、市“淮上英才”等高層次人才10人以上,建立院士工作站、企業研究生工作站3個。高度重視品牌創建工作,申報中國馳名商標1個、省著名商標3個。加強優質服務保障。繼續開展“百企幫扶”活動,逐戶建立企業“健康清單”,分層分類制定扶持方案,重點實施融資保障、用工服務、土地供給等要素助企行動。積極創建“金融生態優秀縣”,有序發展各類金融機構,新增貸款25億元,新增存貸比高於全市平均水平。進一步深化銀企合作,全年對接融資30億元,資金到位率90%以上。加強中小企業應急資金互助會和擔保公司建設,新增中小微企業擔保貸款7億元。加快企業上市步伐,確保1戶、力爭2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上市。

二、堅持全面貫徹和重點突破並舉,強力推動改革不斷深化。按照“整體謀劃、分類指導、循序漸進”的思路,在確保中央、省市改革措施在漣水不折不扣落實的同時,突出重點領域,狠抓關鍵環節,積極探索、創新突破,為加快發展增創更多改革“紅利”。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規範行政審批行為,清理削減審批事項,縮減歸併審批環節,全面最佳化行政審批服務環境;建立健全行政審批監管長效機制,紮實推進政務服務網路化、標準化建設和鄉鎮政務服務中心建設,儘快把政務服務中心打造成“蘇北領先、全省一流、國內知名”的政務服務平台。推進經濟領域改革。建立全口徑預算,用好財政政策,健全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管理機制。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逐步將城區保潔、綠化養護、社會養老服務納入購買範圍。創新政府投融資機制,積極探索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融資模式。合理調整財政收入分配關係,進一步形成“誰發展誰受益、多發展多受益”的格局。加快金融重點領域改革,鼓勵支持企業通過發行票據、企業債券和股票直接融資。探索發展民營中小金融機構試點,努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題。推進園區“二次創業”。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舉措,在新的起點上加快經濟開發區“二次創業”步伐。支持開發區開展人事管理制度和薪酬發放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人員聘用制、幹部競崗制”等企業化用人制度和基本薪酬、績效薪酬、獎勵薪酬相結合的工資發放制度,激發開發區全體人員幹事創業的積極性。推進農村各項改革。放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試點成效,在全縣50%行政村開展登記頒證工作。探索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最佳化土地資源配置,依法依規、節約集約使用土地,確保耕地總量不減少、質量不下降、農民利益有保障。以完善農村公共服務投入機制為重點,加強基層公共服務機構建設,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三、堅持空間最佳化和內涵發展並舉,著力提升新型城鎮化水平。抓住淮安成為江蘇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市機遇,全力攻堅城鄉建設“三年行動計畫”,努力譜寫具有漣水特色的新型城鎮化美麗篇章。做強中心城區龍頭。以“多規融合”為抓手,加快城市總規報批與城區控制性詳規編制,努力實現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詳規全覆蓋,引領分工發展、協同發展、最佳化發展。圍繞創建省級園林城市和生態宜居城市,積極拓展城市公共空間,不斷擴大綠化覆蓋面積,努力提高亮化美化檔次,加快提升城市品位、彰顯城市魅力。啟動環城路、235省道朱碼閘橋連線線建設,新建改建上海路等10條道路,渠化改造安東路與炎黃大道交匯處等部分道路節點,努力實現城外有環線、進出有快線、南北西東有貫通線目標。加快提升安東南路、常青東大道兩大商業圈商業質態,著力引進一批旗艦店、品牌店和連鎖店。全面推進汽車城項目建設,力爭引進5個以上品牌4S店。分類推進鎮村建設。圍繞“縣域副中心、現代小城市”目標,在用足用好各項扶持政策基礎上,積極組織實施提升改造和規劃建設“10個功能項目”,加快建設新型城鎮化先行區。本著“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態宜居、特色鮮明”原則,進一步提升高溝、紅窯等鄉鎮城鎮綜合功能。堅持因地制宜、放大特色,統籌推進其他鄉鎮建設,積極培育工業型、農業型、旅遊型特色鎮,實現錯位發展。加大規劃保留村莊投入,留住正在消逝的農村景觀、鄉村風情,努力建成一批凸顯鄉土氣息、田園風光、看得見藍天碧水、記得住濃郁鄉愁的美麗鄉村。加大城市管理力度。進一步加快數位化城管建設,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的管理網路,推動城市面貌平面整潔、立面規範、空間和諧、動態有序。加強市容市貌管理,依法取締占道經營,糾正違章攤點,規範招牌設定,力爭將安東南路建成省級市容管理示範路。加強城區交通秩序綜合治理,倡導文明出行理念,加大機動車亂停亂放、三輪車亂闖“禁區”、電瓶車亂闖紅燈管理力度。推進小區物業管理規範化建設,加強選聘前期介入,強化過程評議考核,暢通差評退出渠道,努力提升物業服務水平。加大違法建設打擊力度,落實屬地管理責任,重拳出擊,鐵腕整治,形成防違治違的強大聲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爭創省級生態縣和國家級生態鄉鎮,推進拉網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完成38個村整治任務,爭創國家級生態鄉鎮4個。認真貫徹落實《江蘇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開展重點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燃煤鍋爐整治、老舊機動車輛淘汰等專項整治,強化建築工地綠色施工管理,確保空氣品質穩步提高。加快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設,完成化工園區污水處理廠委託第三方運行。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全面封堵水源地排污口,確保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嚴守生態紅線和環保底線,對各類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

四、堅持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並舉,努力開創城鄉統籌發展新局面。堅持現代、特色、精品、生態發展道路,突出規模基地建設、龍頭項目招引、特色產業培育,加快集中連片、規模開發、產業集聚,積極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發展層次。抓好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古黃河現代農業產業帶、保灘花卉苗木休閒觀光園、唐集有機農業產業園等園區建設,力爭申報國家級農業園區1個、省級農業園區1個,建成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區3個。以各類園區為平台,主攻農產品精深加工和農業綜合體項目,力爭引進投資3000萬元以上農產品加工項目5個,投資1000萬元以上高效設施農業、畜禽水產規模養殖、休閒觀光旅遊等農業項目10個。加快富民強村步伐。將增加農民收入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使農民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成為常態。大力培育農業經營新型主體,加強農業職業技術培訓,加大農技推廣力度,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積極調整種養結構,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推動產加銷一體化,實現增產增收、加工增收、流通增收,幫助農民獲得更多收益。加大精準扶貧力度,完善掛鈎扶持制度,發放扶貧小額貸款2億元,力爭新增脫貧人口5.9萬人、剩餘26個經濟薄弱村全部達新“八有”標準。加強農村“三資”管理,促進“三資”保值增值,力爭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長20%以上。激發農村內生活力。在穩定農戶土地承包經營的前提下,引導專業大戶向家庭農場轉型,鼓勵能人大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牽頭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開展聯耕、聯種、聯管、聯營試點,新培育家庭農場50家、土地規模經營示範點5個、市級以上示範專業合作社20個。依託網際網路拓展農產品行銷渠道,推動農業生產與市場需求有效對接。繼續推進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建設,實現村級全覆蓋。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擴大高效農業保險覆蓋面,確保“應保盡保”。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繼續實施灌區節水改造、農村河道疏浚整治、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等項目,啟動實施陳師鎮高標準農田綜合整治項目。加快推進黃河故道綜合開發,新建高標準農田6萬畝,高標準農田比重達54%。強化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建設,實現預警信息全覆蓋。積極整合水利、開發、一事一議獎補等各類涉農資金,把資金使用與農村環境整治有機結合,推動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五、堅持發展指標和幸福指數同升,極力促進民生福祉更大改善。積極順應人民民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期盼,將精力儘可能向民生集中,財力儘可能向民生投放,政策儘可能向民生傾斜,讓人民民眾更多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協調發展社會事業。切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全力推動城鄉教育發展聯盟深度合作,不斷加快義務教育階段薄弱學校改造,大力發展民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積極推進更高水平教育現代化建設。加快縣醫院、中醫院、縣三院與南京中大醫院、省中醫院、市一院醫療聯合體組建,加強衛生信息化平台建設,完善醫務人員補償分配機制。強化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健全征管機制,規範征管行為,持續穩定低生育水平。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鼓勵創作更多富有漣水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為漣水發展凝聚強大精神力量。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各類精神文明創建,積極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繼續推進全國第一次不可移動文物普查和全國“詩詞之鄉”創建,啟動《文化漣水》系列叢書第二輯編撰。加快有線網路整合,做好農村有線電視數位化整轉工作。不斷提高保障水平。推進省級創業型城市建設,以創業帶動就業,重點解決高校畢業生、農村剩餘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問題。統籌發揮慈善總會、紅十字會等援助平台作用,讓特困戶、重災戶、因病返貧戶等弱勢群體得到及時有效援助。實施養老助殘關愛工程,進一步完善3個社會福利中心配套設施,整合社區衛生服務、文體活動、生活娛樂等公共設施,形成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依託、各類養老服務機構為支撐的居家養老服務平台。全面落實好睏難精神病人免費用藥政策,發展殘疾人托養服務,做好扶殘助殘工作。切實強化社會治理。深化平安漣水、法治漣水建設,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切實維護民眾的合法權益,不斷提升民眾安全感。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全面落實信訪穩定工作責任,健全完善長效工作機制,依法依規解決各類合理訴求,營造和諧有序的社會環境。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強化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努力從源頭上消除事故隱患。不斷深化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確保“舌尖上的安全”。集中精力辦好民生實事。今年我們將重點辦好十件為民實事:一是最佳化市民出行環境。實施城區道路暢通工程、公共腳踏車二期工程等項目。二是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推進農村道路提檔升級,改善田間通行條件,疏浚河道,整治河塘,綜合整治村莊環境,新增區域供水鄉鎮10個。三是保障困難群體住房。新開工建設(收儲)公共租賃住房100套,新開工棚戶區改造400套。四是改善辦學條件。實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提升中國小裝備水平,資助困難學生。五是最佳化創業就業服務。設立綜合服務中心,新增就業7000人,開展創業培訓3000人。六是關心幫助特殊群體。設立關愛驛站2個,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490元、370元。七是整治提升城區環境。投入3000萬元,改造提升城區老舊小區8個。八是完善便民服務設施。實現行政村綜合便民服務全覆蓋。九是繼續開展送文化下鄉下基層活動。十是實施全民健康工程。繼續完善城區“一刻鐘醫療服務圈”,對城區自來水進行深度處理,將新農合籌資標準提高到470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