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簡介
漢語教師志願者,又稱為漢語志願者。漢語教師志願者項目是目前非常重要的一個國家項目,旨在全世界推廣漢語,以期普及漢語。漢語教師志願者(以下簡稱“志願者”)項目是中國為幫助世界各國解決漢語師資短缺問題而專門設立的志願服務項目。漢語教師志願者項目由中國教育部下屬的非政府機構國家漢辦負責組織實施。國家漢辦下設 “志願者中心”負責具體實施工作。
志願者主要從所學專業為對外漢語、漢語言文學、外語、教育學、歷史、哲學等文科專業的在職教師、在讀研究生、本科以上應屆畢業生中招募選拔,經培訓合格後派出任教。志願者任期一般為一年,任期屆滿履職考評結果良好以上者,如本人和接收機構提出續任要求,經國家漢辦審批同意後可以續任。志願

志願者需熱心志願服務工作,具有“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和從事漢語國際推廣工作的光榮感、使命感和責任感。
主辦單位
國家漢辦項目概況
為適應世界漢語教學發展的新形勢,緩解各國漢語教師的緊缺狀況,經教育部批准,國家漢辦從2004年開始組織實施了漢語教師志願者項目,從國內招募志願者到國外從事漢語教學;2006年又
申請條件
具有中國國籍,年齡在65歲以下;具有對外漢語、中文、歷史、哲學、教育學、外語、政治學、心理學、法學、社會學等相關專業的大專及以上學歷;退休大學中文教師;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中、國小退休語文教師;國語標準。能吃苦耐勞;有責任感,並樂於助人、有耐心;生活儉樸,對長期在不同文化的陌生環境下工作和生活有準備;性格開朗、適應性強,能儘快適應派往國的工作與生活環境;有領導管理能力者優先。
申請程式
(1)國家漢辦根據外方要求向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或教育部直屬院校下達派出志願者任務;
(3)凡符合申請條件的申請人可通過國家漢辦網站下載《國際漢語教師中國志願者申請表》向上述單位提出申請,參加遴選。
基本條件
(1)自願從事漢語教學工作;(2)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漢語國語標準;
(3)年齡限於22到60歲;
(4)具備所在國家(地區)從事漢語教學的資格,或具有一定的漢語教學經驗和技能;
(5)具有滿足所在國生活和工作需要的語言交際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志願者分布
自2004年以來,國家漢辦已向68個國家派出了近8000名志願者教師,分布於世界五大洲48個國家。志願者故事
在木浦小城的日子父親常說,好男兒志在四方。帶著父母的叮囑和殷切期望,去年10月底,我作為一名漢語教師志願者來到了韓國小城木浦,任教於木浦市的大佛大學孔子學院。木浦是個美麗的海邊城市,位於韓國西南邊陲,人口只有26萬,與中國隔黃海而相望,緯度介於中國的連雲港和日照之間,氣候上與我的家鄉煙臺相似。

漢語教學中的漢字教學在韓國是一個難題,因為韓國社會使用的是繁體字,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韓國曾一度禁止在公文與中國小教材中使用漢字。但由於韓國的古代文化都是用漢字記錄的,且毗鄰韓國的中國在經濟發展上也加快步伐,所以韓國政府於2005年又做出新規定:在所有公務檔案及交通標誌中恢復使用漢字。很多韓國學生學過繁體字,再學簡體漢字時免不了出現許多困惑。我就從他們的姓氏名字入手,講解簡體字與繁體字的對應關係。但他們還是懶於動手寫字,我又給他們介紹了一個中國諺語:好腦子不如爛筆頭。他們開始心悅誠服地拿筆寫起了漢字。
在最後的期末考試中,一個班有15個人達到了90分以上,另一個班則有10個人達到了90分以上。這種成績讓我為之自豪。可惜的是,大學裡實行的是從A到E的分數制,按照學校規定,能得到A的學生最多只能占到全班人數的30%。對於選修課,學生們關心的是自己的成績,但作為老師,我希望他們能培養一種學漢語的興趣和愛好。學期結束後,有學生給我發簡訊,說:“感謝老師,讓我們帶著熱情學了一個學期的漢語。”
在木浦這個小城市,我是韓國學生的老師,但學生同樣也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老師。韓國社會壓力普遍較大,孩子學習壓力大,成人工作壓力大。中小學生放學後再去補習班很正常,成人下班後再加班也很正常。我以前有一種偏見,認為韓國人那樣耗費時間學習和工作是效率低,是形式主義的表現,直至到了韓國才發現,加班加點已經成為韓國社會的一種風氣,這種時間上的付出往往被看做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一位韓國學生曾告訴我,因為韓國能源匱乏,韓國人不得不通過努力工作來彌補這種不足。
來韓國近一年的時間,我擔當了大佛大學公共漢語選修課、木浦市永興中學的放學後漢語班、大佛大學孔子學院成人班的漢語老師,並承擔了孔子學院附設的漢語體驗村的部分漢語教學任務,累計完成600多課時。此外,我還參加了孔子學院內部舉辦的各種漢語文化活動。作為漢語教師志願者,我們擁有共同的志願,但各自的感動和收穫卻是不同的。教學是件快樂的事情,我享受這個過程,特別是看到學生們的漢語水平提高時,心中充滿欣慰。這一年,我的付出和收穫同樣多。
身處異國他鄉,每逢佳節倍思親。思念家鄉和父母的時候,我就會登上孔子學院旁邊的笠岩山,舉目望向西北方,那裡是我的家鄉——中國煙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