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漢源花椒油採用漢源優質花椒,配以植物油精製而成漢源花椒油,根據科學膳食配方,秉承傳統獨特工藝與現代工業相結合的原則,具有芳香濃郁、麻味純正、純淨爽舌和取之方便的特點。
藥用價值
花椒具有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魚腥毒。治積食停飲,心腹冷痛,嘔吐,噫呃,咳嗽氣逆,風寒濕痹,泄瀉,痢疾,疝痛,齒痛,蛔蟲病,蟯蟲病,陰癢,瘡疥等作用。
產地環境
漢源花椒油產自四川省漢源縣,漢源地處橫斷山脈北段東緣,地形以山地為主,西北高東南低,海拔最高點4021米,位於富鄉鄉境內馬鞍山,最低點550米,位於永利鄉境內白熊溝與大渡河匯合處,最大相對高差3471米。東北緣為邛崍山余脈南支大相嶺,西北緣為邛崍山余脈飛越嶺,南面為大涼山群峰。大渡河橫穿東西,流沙河縱貫南北,形成了四周高山環繞,中部河谷低平的地勢。
漢源縣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冬暖夏涼,四季分明。高地寒冷,河谷炎熱,雨量偏少且不均,氣候垂直變化大,縣城年平均氣溫17.9度,無霜期300天,日照時數1475.8小時,年活動積溫5844.7度,年均降雨量741.8毫米,適宜種植花椒。
歷史淵源
漢朝元鼎六年(111年),漢武帝平定西南夷後“夷人以紅椒、馬同漢人交換鹽和布”,表明漢源花椒已有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
唐朝元和年間(806年),漢源花椒被選作皇室宮廷貢品;
漢源花椒油民間製作歷史悠久,據傳始於明末清初。而漢源花椒油的生產歷史,有文字記載的至少可考究到民國初年。在《漢源縣誌》(民國版)有載,“花椒油:縣產花椒,氣味甲於他處,每值新椒下樹時用田菜油煎沸,注入新椒中,冷後取油盛罐,香芬異常”的記載。在《漢源縣誌》~(1991年修訂版有“漢源花椒油,民間製作歷史悠久。
2012年,正式掛牌成立漢源縣花椒局;
2016年,成立了漢源花椒產業發展領導小組。
生產情況
1979年,漢源花椒油成為商品,批量生產,由縣土產果品公司與建黎供銷社聯辦本縣第一家漢源花椒油廠,廠址位於建黎鄉永安村,三口鍋爐,四把鋁瓢起家,租借民房作為廠房,投資540元。土法生產花椒油6.3噸。
1986年,漢源花椒油廠點擴大到7個,八年間共生產成品漢源花椒油1613噸,產僧788萬元,企業效益167萬元,財政收入125萬元,農民獲利494萬元。
截至2014年底,漢源有漢源花椒油生產企業13家,年產量近13000噸,收入近3億元。
產品榮譽
1983年,漢源花椒油獲四川省商業廳優秀產品獎;
1984年,漢源花椒油獲四川省優秀產品獎;
1985年,漢源花椒油獲四川省牛年民眾最喜愛產品獎;
1986年,漢源花椒油獲四川省虎年最佳消費品獎;
2014年02月1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漢源花椒油”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漢源花椒油產地範圍為四川省漢源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原料
鮮花椒:
(1)品種:貢椒。
(2)立地條件:產地範圍內海拔1100米至1800米,水稻土、黃棕壤、沖積土、紫色土,有機質含量≥1.0%,pH值6.8至8.0。
(3)栽培管理:
種苗繁育:以種子繁殖,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容器育苗移栽。
栽植:春季在2至3月栽植,秋季在9至10月栽植。栽植密度每667平方米(畝)≤110株。
整形:採用“以采代剪”,形成外展內空、杯狀樹形。
施肥:以施有機肥為主,成齡樹每年每株施入腐熟有機肥≥40千克。
採收:8月至9月人工採收,椒果呈鮮紅,油囊飽滿,選擇晴天或不下雨天摘椒。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
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菜籽油:產地範圍內的菜籽油,在本地菜籽油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可以採取外購的方式補充,產品質量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加工工藝
將加熱到160℃至200℃的菜籽油和24小時以內採摘的鮮花椒按2:1的比例進行淋噴混合,攪拌浸泡,油椒分離,靜置油體到澄清透明。
•質量特色
感官特色:淺黃色至棕黃色,清澈透明,具有花椒固有的香氣,麻味綿長。
理化指標:
項目 | 指標 |
水分及揮發物(克/100克)≤ | 0.80 |
酸價/KOH(毫克/克)≤ | 4.0 |
過氧化值/(克/100克)≤ | 0.25 |
醯胺類物質毫克/克≥ | 1.5 |
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漢源花椒油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漢源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漢源花椒油的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