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將軍位

漢朝將軍位

漢朝將軍位,分六品近百種稱呼雜號將軍更是無法統計。比較顯赫的有一品:大將軍(以上為三公級將軍);

官名

一品:大將軍(以上為三公級將軍)

二品: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以上為三公級將軍)

撫軍大將軍、中軍大將軍、上軍大將軍、鎮軍大將軍、鎮國大將軍、南中大將軍(以上為二品大將軍)

征東將軍、征南將軍、征西將軍、征北將軍(以上為四征將軍)

鎮東將軍、鎮南將軍、鎮西將軍、鎮北將軍(以上為四鎮將軍)

三品:中領軍(資深者為領軍將軍。以上為禁衛軍)

安東將軍、安南將軍、安西將軍、安北將軍(以上為四安將軍)

平東將軍、平南將軍、平西將軍、平北將軍(以上為四平將軍)

征蜀將軍、征虜將軍、鎮軍將軍、鎮護將軍、安眾將軍、安夷將軍、

安遠將軍、平寇將軍、平虜將軍、平狄將軍、平難將軍、

輔國將軍、虎牙將軍、輕車將軍、冠軍將軍、度遼將軍、橫海將軍(以上為三品雜號將軍)

四品:中護軍、武衛將軍(中護軍資深者為護軍將軍。以上為禁衛軍)

屯騎校尉、越騎校尉、步兵校尉、長水校尉、射聲校尉(以上野戰軍五校尉)

中堅將軍、驍騎游擊將軍、左軍將軍(以上為四品常設將軍)

建威將軍、建武將軍、振威將軍、振武將軍、奮威將軍、

奮武將軍、揚威將軍、揚武將軍、廣威將軍、廣武將軍、

寧朔將軍、左積射將軍、右積射將軍、強弩將軍(以上為四品雜號將軍)

東中郎將、南中郎將、西中郎將、北中郎將(以上為四中郎將)

振威中郎將、建義中郎將、奉義中郎將、平虜中郎將、

典軍中郎將、撫軍中郎將、武衛中郎將、司金中郎將、司律中郎將、

護匈奴中郎將、率善中郎將(以上為四品雜號中郎將)

戊己校尉、平虜校尉、討寇校尉、建忠校尉、護羌校尉、

護東羌校尉、護烏丸校尉、護鮮卑校尉、西域校尉、西戎校尉、

東夷校尉(以上為派遣軍)、監軍(以上為監軍或護軍)

五品:偏將軍、裨將軍(以上為五品常設將軍)

鷹揚將軍、折衝將軍、虎烈將軍、宣威將軍、威遠將軍、寧遠將軍、

伏波將軍、虎威將軍、凌江將軍、蕩寇將軍、昭武將軍、昭烈將軍、

昭德將軍、討逆將軍、破虜將軍、討寇將軍、宣德將軍、威虜將軍、

捕虜將軍、殄吳將軍、殄夷將軍、揚烈將軍、建忠將軍、立義將軍、

懷集將軍、橫野將軍、樓船將軍、復土將軍、忠義將軍、建節將軍、

翼衛將軍、討夷將軍、懷遠將軍、綏邊將軍(以上為五品雜號將軍)

安夷護軍、撫夷護軍(以上為監軍或護軍)

六品:和戎護軍、殄虜護軍(以上為雜號護軍)

將軍名號

1、西漢將軍名號:

註:以下人物名錄不完全,作參考用

1)大將軍:地位崇高,位上公,武帝後大將軍同為大司馬。韓信、竇嬰、衛青、霍光、王鳳先後擔任此職。

2)驃騎將軍:武帝元狩二年置,與大將軍同列大司馬。霍去病曾任此職。

3)車騎將軍:漢高帝時就有,靳歙、衛青、張安世、王音等曾任此職,掌宮衛禁軍。

4)衛將軍:漢高帝時就有,王恬啟、宋昌、張安世等曾任此職,掌南北軍。

5)上將軍:呂后七年時以呂祿為之。

6)前將軍:武帝時趙信、李廣曾為之。

7)左將軍:武帝時公孫賀、荀彘曾為之。

8)右將軍:武帝時蘇建、趙食其曾為之。

9)後將軍:武帝時李廣、曹襄曾為之。

10)中將軍:武帝時公孫敖曾為之。

11)游擊將軍:漢高帝時就有,陳豨、蘇建、韓說曾為之。

12)復土將軍:文帝七年以張武為之。

13)將屯將軍:文帝七年以屬國悍為之,武帝時王恢為之。

14)驍騎將軍:武帝元光二年以李廣為之。

15)護軍將軍:武帝元光二年以韓安國為之,諸將皆屬之。

16)輕車將軍:武帝元光二年以公孫賀為之,後李蔡曾任此職。

17)材官將軍:武帝元光二年以太中大夫李息為之。

18)騎將軍:武帝元光年間以公孫敖為之。

19)伏波將軍:武帝元鼎五年以路博德為之,擊南越。

20)樓船將軍:武帝元鼎五年以楊仆為之,先後擊南越、朝鮮。

21)戈船將軍:武帝元鼎五年以歸義越侯嚴為之,擊南越。

22)下瀨將軍:武帝元鼎五年以歸義越侯甲為之,擊南越。

23)橫海將軍:武帝元鼎六年以韓說為之。

24)浮沮將軍:武帝元鼎六年以公孫賀為之。

25)匈河將軍:武帝元鼎六年以趙破奴為之。

26)十二部將軍:武帝元封元年置十二部將軍伐匈奴(?)。

27)拔胡將軍:武帝元封四年以郭昌為之。

28)因杅將軍:武帝太初元年以公孫敖為之,因杅為地名。

29)貳師將軍:武帝太初元年以李廣利為之,征大宛。因貳師城而得名。

30)浚稽將軍:武帝太初二年以趙破奴為之,征匈奴。因浚稽山而得名。

31)強弩將軍:武帝時李沮曾以左內史為之。

32)度遼將軍:昭帝元鳳三年以中郎將范明友為之,因度遼水而得名。

33)虎牙將軍:宣帝本始二年以田順為之。

34)蒲類將軍:宣帝本始二年以趙充國為之,因蒲類澤而得名。

35)祈連將軍:宣帝本始二年以田廣明為之,因山得名。

36)破羌將軍:宣帝神爵元年以辛武賢為之。

37)護羌將軍:王尊曾為之。

38)奮威將軍:元帝永光二年以太常任千秋為之。

39)建威將軍:元帝永光二年以韓次君為之。

40)步兵將軍:平帝元始五年以執金吾王駿為之。

41)文成將軍:武帝元狩中,以少翁為之。

42)五利將軍、天士將軍、地士將軍、大通將軍:元鼎四年,拜欒大五利將軍,並佩天士將軍、地士將軍、大通將軍印。

43)天道將軍:《史記·封禪書》中說,天子刻玉印為“天道將軍”。

2、新莽將軍名號:

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官職改動甚多。新朝以四輔、三公、四將為十一公,其中四將為更始將軍(曾改寧始將軍)、衛將軍、立國將軍、前將軍。另設定不少雜號將軍,如:司命將軍、五威將軍(五威中城、前關、左關、右關、後關將軍)、九武將軍(九人,均以武為號)、虎賁將軍、厭難將軍、震狄將軍、振武將軍、平狄將軍、相威將軍、鎮遠將軍、誅貉將軍、討穢將軍、奮武將軍、定胡將軍、田禾將軍、著武將軍、平蠻將軍、填外將軍、捕盜將軍等。

王莽始建國三年,曾令七公(太師、太傅、國師、國將、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六卿(納言、作士、秩宗、典樂、共工、予虞)號皆兼稱將軍。地皇元年又設前後左右中五大司馬之位,賜諸州牧號為大將軍,郡卒正、連帥、大尹為偏將軍,屬令長裨將軍,縣宰為校尉。

3、東漢將軍名號:

東漢大致沿襲西漢,將軍可大致分為重號將軍與雜號將軍。重號將軍不常置,比公者有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四職;位上卿者有前後左右將軍等。光武帝時,吳漢以大將軍為大司馬,景丹為驃騎大將軍,位在公下。明帝初即位,以弟東平王蒼有賢才,以為驃騎將軍;以王故,位在公上,數年後罷。章帝即位,西羌反,故以舅馬防行車騎將軍征之,還後罷。和帝即位,以舅竇憲為車騎將軍,征匈奴,位在公下;還復有功,遷大將軍,位在公上;復征西羌,還免官,罷。安帝即位,西羌寇亂,復以舅鄧騭為車騎將軍征之,還遷大將軍,位如憲,數年復罷。自安帝政治衰缺,始以嫡舅耿寶為大將軍,常在京都。順帝即位,又以皇后父、兄、弟相繼為大將軍,如三公。以後,大將軍常錄尚書事,東漢外戚多以此職而秉朝政,如梁冀、竇武、何進等。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初為大將軍,後讓大將軍位與袁紹。除以上將軍外,明帝初所置的度遼將軍,職掌護衛南單于眾新降有二心者,以後數有不安,遂為常守。

東漢前後的雜號將軍甚多,皆主征伐,事訖皆罷。雜號將軍中加“大”者權力也大,常節制數路將軍。有史可查的東漢雜號將軍以及擔任人員有:

驃騎大將軍(杜茂、景丹)、建威大將軍(耿弇)、建義大將軍(朱祐)、強弩大將軍(陳俊)、虎牙大將軍(蓋延)、征南大將軍(岑彭)、征西大將軍(馮異)、河西大將軍(竇融)、西州大將軍(隗囂)、橫野大將軍(王常);驍騎將軍(劉振、樊崇、劉歆、劉喜)、建威將軍(鄧尋)、振威將軍(宋登、馬武)、強弩將軍(陳俊)、積弩將軍(馬音、傅俊)、積射將軍(焦進)、征西將軍(耿秉、馬賢、司馬鈞)、征虜將軍(祭遵)、誅虜將軍(劉隆、王霸)、捕虜將軍(馬武)、威虜將軍(馮駿)、越騎將軍(劉宏)、復漢將軍(鄧曄)、輔漢將軍(於康)、輔威將軍(臧宮)、武威將軍(劉尚)、武鋒將軍(竺曾)、平狄(一作平敵)將軍(龐萌、朱鮪、孫鹹)、赤眉將軍(耿欣)、中堅將軍(杜茂)、宣德將軍(梁統)、伏波將軍(馬援)、漢忠將軍(王常)、度遼將軍(明帝以後常置)、蕩寇將軍(周盛)、討虜將軍(王霸)、破虜將軍(鄧奉、賈復、董卓)、破奸將軍(侯進)、刺奸將軍(祭遵)、游擊將軍(鄧隆)、樓船將軍(段志)、孟津將軍(馮異)、都護將軍(賈復)、揚化將軍(堅鐔)、忠義將軍(陸康)、揚武將軍(馬成)、威寇將軍(楊茂)、偏將軍(王霸)、興義將軍(楊奉)、安集將軍(董承)等。

其實以上這些還很不完全,據《通典》記載,還有徵東將軍(漢獻帝初平三年以馬騰為之,或雲以張遼為之)、征南將軍(漢光武建武二年置,以馮異為之)、鎮東將軍(後漢末曹操為之)、鎮南將軍(後漢劉表為之)、鎮西將軍(後漢劉表為之)、安東將軍(後漢陶謙、曹休曾為之)、安南將軍(光武元午以岑彭為之)、安西將軍(後漢末段煨為之)、平北將軍(漢獻帝以張燕為之)、鷹揚將軍(後漢建安中魏武以曹洪為之)、討逆將軍(後漢末以孫策為之、凌江將軍(後漢置,以羅獻為之)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