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漢服理論?
漢服理論是指導漢服復興的理論形態,包括服飾制度,禮儀法則,思想闡發等幾個方面。
其主要爭執是對漢服興起背後思想內涵的認識,進而衍生出了幾個大致的流派。
漢服理論的流派
大致分為重視漢服民族性的民族主義派,重視漢服禮儀節俗特點的文化論者,重視漢服之美的展示、走秀者。
漢服三義
漢服具有審美、象徵與禮法的內在屬性,分別指向華夏社會審美心態、民族精神與社會秩序的重塑。
審美、象徵與禮俗被稱為漢服三義。只有兼有三者才是對漢服的完整而客觀的認識。
禮學三本
荀子在《禮論》中說: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焉無安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天地者,生之本也。審美者,取之於天地也。●先祖者,類之本也。象徵,民族身份之表達也。《禮經》冠禮之義曰:古之服也,既衣冠禮儀是為延續民族傳統,此所謂類之本也。即延續文化的基因。●君師者,治之本也。君師,君即國家制度,國家之禮,師禮代表民間之禮,此所謂禮俗。
禮學有三本,而衣冠是禮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在衣冠上,就是漢服三義。
執其一端者
求審美者,知衣冠華美,而失其內質,故其末流近乎作秀;重民族者,知華夷之防,而失其氣象,故其末流落入右翼;隆禮俗者,知衣冠踐行之途,而失其神韻,故其末流蒙於表象。
漢服興起以來,形成的這三個大致的流派是漢服的三個特點分別走向極端的產物。
隨著漢服發展的深入,這三種傾向逐步衰落,只有兼備三者、客觀認識漢服本質才可以繼續將漢服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