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斯·費舍爾

漢斯·費舍爾

漢斯·費歇爾,Hans Fischer,(1881~1945) 德國生物化學家,193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漢斯·費歇爾190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並成為柏林大學埃米爾·費歇爾助手。1908年獲得慕尼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不久去該校任教。1916-1921年在因斯布魯克大學、維也納大學任醫藥化學教授。1921年回慕尼黑,任慕尼黑大學有機化學教授。

基本信息

漢斯·費舍爾(1881~1945)是德國生化學家,他研究了樹葉、血液和膽汁中的色素。因為在氧化血紅素(hemin,血紅蛋白中所含的一種化合物)和水溶性葉綠素(chlorophy II ,植物中的綠色色素)構成方式方面的研究,特別是合成氧化血紅素的成果,費舍爾獲得193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費舍爾出生在德國的霍赫斯特(Hochst)。他的父親是一名染料化學家,還是一家染料製造公司的主管。1904年,費舍爾從馬爾堡大學(University of Marburg)獲得化學博士學位(doctorate)。然後,他在慕尼黑大學(University of Munich)學習醫學,並於1908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費舍爾為獲得諾貝爾獎的化學家埃米爾·費舍爾(Emil Fischer)-沒有親屬關係-做研究助理,然後又在慕尼黑教授內科醫學和生理學。
1916年,費舍爾成為因斯布魯克大學(University of Innsbruck)醫學化學教授。1918年,他又接受了維也納一份類似的職位。
1921年,費舍爾接受了慕尼黑理工大學(Technische Hochschule)有機化學教授的職位,這份工作他一直做到1945年去世為止。在任期中,費舍爾進行了他最為重要的研究,對吡咯的研究。
費舍爾發展並指導了用微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化合物,尤其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色素。這種研究方法很有成效。費舍爾的實驗室對超過六萬種化學物質進行了微量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期間,費舍爾的實驗室在盟軍的轟炸中幾乎完全被毀。實驗室和他一生研究的破壞使費舍爾極度絕望,1945年3月,費舍爾用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