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記載
侯霸在任湖北隨縣令時,盜寇橫行,危害百姓,霸鋤盜安良,民生以安。後任臨淮郡守,勵精圖治,民以擁戴,時劉玄與王莽戰亂,率民眾自衛,使莽後和劉玄後不得入境,劉玄稱帝,派使臣費遂、侯盛去臨淮捉拿侯霸,百姓傾城而出,阻止使臣車不能行。公元28年,劉秀稱帝,拜侯霸為尚書令,他熟知舊制,收錄遺文,將符合東漢使用的法律典章奏請皇上批准施行,後升大司徒,封關內侯。霸子昱,徒封於陵侯(濟南),永平中兼太僕,昱子建,建子昌。
墓冢規模
侯霸在東漢時期,官位顯赫,祖孫數代為官,史書記為密縣人,在漢代注重厚葬的禮制下,他們的墓葬在那裡呢?侯氏得姓應追溯到蒼頡,字侯岡,其後以侯為姓。東漢時期,密縣縣城在大隗鎮,如若侯霸當時故居在大隗附近,其安葬地應在大隗不遠。
大隗鎮東南與新鄭縣交界處的大侯莊,周圍三個大形墓冢。大侯莊東南500米辛店鎮歐陽寺村墓冢,周長370步,高15米,從冢的半腰處撿到陶筒瓦、板瓦殘片15片,原地仍存較多,均帶有繩紋;大侯莊北500米小侯莊組又一無名墓冢,周長310步,高10米,在墓冢上也採集到漢代陶筒瓦和板瓦殘片6片,原地也存較多。此二個墓冢當地民眾傳為:南則為歐陽修墓,北則為歐陽修母親墓,因該墓距歐陽修陵園僅500米左右,可歐墳陵園內歐陽修墓冢和其父母墓冢都在,並樹有墓碑,歐陽修系北宋天聖八年(1030)進士,其墓冢上不可能有漢代陶片。在侯莊北去三里雙樓村新莊組又一大形無名冢,周長340步,高12米,因位於村邊,荊棘叢生,漢代陶片較少,採集到5片,當地民眾稱牛王冢即洪山真人遺骨,洪山廟鐘樓處立有墓碑,這種傳說亦應排除,此墓應是漢代侯氏墓冢。
據當地民眾介紹:大侯莊、小侯莊多數居民都是侯姓,包括周圍其他村有二千多口人,村名來歷,可能與這裡的墓冢有關,原來可能叫“大侯冢”、“小侯冢”,可能叫“冢”的村名不雅,改成了大侯莊和小侯莊。
從以上調查的情況分析,大侯莊一帶的三個墓冢很可能是侯霸的家族墓。從地形看為南高北低,南為大隗山作屏,北有洧水河環繞。應是理想墓地。
河屯村東北崗的蒼頡墓(俗傳祝英台墓),為什麼會有漢代陶片呢?很可能是侯霸後人在修建家族墓時,對其先祖蒼頡墓也進行修建。
總之,追根溯源,河南省新密市應是中國侯氏發祥地之一。蒼頡葬於夷山侯崗,東漢大司徒、關內侯侯霸及家族葬於大隗鎮大侯莊,其後代遷上谷(河北易縣),郡望在上谷。後又遷丹徒,再後又遷陝西、山西、甘肅、寧夏乃至全國各地。孔門弟子侯郢公,字炎宋,因葬於蒼頡墳旁而被追封為侍聖公爵,侯霸因是郢公炎宋的正傳後代,被晉升為關內侯。
新密侯姓在境內居住比較普遍,境內帶侯姓的地名有二十多處,大隗鎮大侯莊《侯氏族譜》記載:密之侯姓,始祖兄弟三人,長居大侯莊,次居來集趙溝,三居平陌侯家坪,以後遷往他處。山東陽穀侯繼榮、河南修武縣侯衛東收集整理侯氏世家譜系,聯名撰寫《關內侯姓溯源》刊登《中州統戰》1995年第4期,稱祖籍開封府禹州密縣,蒼頡為侯姓開創始祖。湖南省攸縣侯迪生來信問祖,說始祖侯曉是河南密縣人,唐代舉進士受官衡州府刺史,現在已開始十萬多人,想來新密尋根拜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