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馬簡介
滇馬也稱矮腳馬,是雲南的一種馬,在歷史上以耐力而著稱,是茶馬古道上最重要的運輸工具。滇馬的特徵就是穩健耐力長,適合山路險路。
滇馬與文學作品
金庸先生在《鹿鼎記》第 三十八回“縱橫野馬群飛路 跋扈風箏一線天”,說到韋小寶與雲南提督張勇、副將王進寶,總兵趙良棟在吳應熊府中談論滇馬與其他馬匹孰優孰劣一節一直為眾多讀者所喜愛,讀來精彩紛呈令人忍俊不禁:
【韋小寶笑問:“兩位爭甚么啊?說給我聽聽成不成?”張勇道:“我們在談論馬匹。王副將相馬眼光獨到,憑他挑過的馬,必是良駒。剛才大家說起了牲口,王副將稱讚雲南的馬好。趙總兵不信,說道川馬、滇馬腿短,跑不快。王副將卻說川馬滇馬有長力,十里路內及不上別的馬,跑到二三十里之後,就越奔越有精神。”
韋小寶道:“是嗎?兄弟有幾匹坐騎,請王副將相相。”吩咐親兵回府,將馬廄中的好馬牽來。
吳應熊道:“韋都統的坐騎,是康親王所贈,有名的大宛良駒,叫做玉花驄。我們的滇馬又怎及得上?”王進寶道:“韋大人的馬,自然是好的。大宛出好馬,卑職也聽到過。卑職在甘肅、陝西時,曾騎過不少大宛名駒,短途衝刺是極快的,甚么馬也比不上。趙良棟道:“那么賽長途呢?難道大宛馬還及不上滇馬?”王進寶道:“雲南馬本來並不好,只不過勝在刻苦耐勞,有長力。這些年來卑職在滇北養馬,將川馬、滇馬交配,這新種倒是很不錯。”趙良棟道:“老兄,你這就外行了。馬匹向來講純種,種越純越好,沒聽說雜種馬反而更好的。”王進寶脹紅了臉,說道:“趙總兵,我不是說雜種馬一切都好。馬匹用途不同,有的用以衝鋒陷陣,有的用以負載輜重,就算是軍馬,也大有分別啊。有的是百里馬,有的是千里馬,長途短途,全然不同。”趙良棟道:“哼,居然有人說還是雜種好。”王進寶大怒,霍地站起,喝道:“你罵誰是雜種?這般不乾不淨的亂說!”趙良棟冷笑道:“我是說馬,又不是說人。誰的種不純,做賊心虛,何必亂發脾氣。”王進寶更加怒了,說道:“這是額駙公的府上,不然的話,哼哼!”趙良棟道:“哼哼怎樣?你還想跟我動手打架不成?”張勇勸道:“兩位初次相識,何必為了牲口的事生這閒氣?來來來,我陪兩位喝一杯,大家別爭了。”他是提督,官階比趙良棟、王進寶都高,兩人不敢不賣他面子,只得都喝了酒。兩人你瞪著眼瞧我,我瞪著眼瞧你,若不是上官在座,兩個火爆霹靂的人當場就要打將起來了。】
金庸先生借王進寶之口對滇馬的描述,確為事實。在古代雲南,馬作為一種重要的畜力,除在小範圍內作為人們的坐騎、架車外,更為普遍的是把馬作為馱運貨物的一種重要的交通工具。滇馬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矮小體健、耐勞善負重,能遠行,非常宜於在崎嶇山道上長途馱運。
關於滇馬的特點,早在兩漢、三國時期就已見諸史書,《華陽國志·南中志》說:“長老傳言,滇池有神馬,或交焉,即生駿駒,俗稱稱之曰‘滇池駒’,日行五百里。”唐宋時期,《蠻書》云:“馬出越賧山東面一帶……尾高,尤善馳驟,日行數百里。……騰衝及申賧亦出馬,次賧,滇池尤佳。”《新唐書·南詔傳》亦載:“越賧之西有薦草,產善馬,世稱‘越賧駿’。始生若羔,歲中,細莎縻之,飲以米瀋,七年可御,日馳數百里。”宋朝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說:“大理馬,為西南蕃之最。”周去非《嶺外代答》也說:“南方諸蠻馬,皆出大理國。”到了元代,《馬可波羅遊記》稱:“雲南省及廣西高地產健馬,軀小而健,販售印度,然應知者,人抽取其筋二三條,俾其不能用尾擊其騎者。”明、清時期,《南中雜誌》載:“滇中之馬,質小而蹄健,上高山,履危徑,雖數十里而不知喘汗,以生長山谷也。”
由此看來,滇馬與大宛馬可謂各有千秋,皆良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