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梗概
《滄浪集》四庫全書本提要
臣紀曉嵐等謹按:
滄浪集二巻,宋嚴羽撰。羽字儀卿,一字丹邱,邵武人。自號滄浪逋客,與嚴仁、嚴參齊名,世號“三嚴”。今仁與參詩集無傳,惟羽集在。其《滄浪詩話》有曰:“論詩如論禪。漢、魏、晉與盛唐之詩則第一義也。大曆以還之詩則小乘禪也。晚唐之詩則聲聞辟支果也。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近代諸公,乃作奇特解會。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夫豈不工?終非古人之詩也”云云。其平生大旨,具在於是。考《困學紀聞》載唐戴叔倫語,謂“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即”。司空圖《詩品》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其《與李秀才書》又有“梅止於酸,鹽止於鹹,而味在酸鹹之外”語。蓋推闡叔倫之意。羽之持論又源於圖。特圖列二十四品,不名一格。羽則專主於妙遠。故其所自為詩,獨任性靈,掃除美刺。清音獨遠,切響遂稀。五言如“一逕入松雪,數峰生暮寒”。 七言如“空林木落長疑雨,別浦風多欲上潮”、“洞庭旅雁春歸盡,瓜步寒潮夜落遲”。皆志在天寶以前,而格實不能超大曆之上。由其持“詩有別才,不關於學。詩有別趣,不關於理”之說。說止能摹王、孟之餘響,不能追李、杜之巨觀也。李東陽《懷麓堂詩話》曰:“嚴滄浪所論超離塵俗,真若有所自得。反覆譬說,未嘗有失。顧其所自為作,徒得唐人體面,而亦少超拔警策之處。予嘗謂識得十分,只做得八九分。其一二分乃拘於才力,其滄浪之謂乎”云云。是猶徒知其病,未中其所以病矣。其《詩話》一卷,舊本別行。此本為明正德中淮陽胡仲器所編,置之詩集之前,作第一卷。意在標明宗旨,殊乖體例。今惟以詩二卷著錄《別集類》。其《詩話》別入《詩文評類》,以還其舊焉。
乾隆四十二年十月恭校上
《滄浪詩話》簡介
《滄浪詩話》是嚴羽所著的一本中國古代詩歌理論和詩歌美學著作,約寫成於南宋理宗紹定、淳祐間。宋代最負盛名、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一部詩話,也是著名的詩歌理論著作。全書系統性、理論性較強,對詩歌的形象思維特徵和藝術性方面的探討,論詩標榜盛唐,主張詩有別裁、別趣之說,重視詩歌的藝術特點,批評了當時經文字、才學、議論為詩的弊病,對江西詩派尤表不滿。又以禪喻詩,強調“妙悟”,對明清的詩歌評論影響頗大。清馮班不滿其說,撰有《嚴氏糾謬》一卷。今人郭紹虞有《滄浪詩話校釋》,為各家注中最詳備者。全書分為《詩辨》、《詩體》、《詩法》、《詩評》、《考證》等五冊。
作品年代
南宋(約宋理宗時代)
作品目錄
卷一
詩辨
詩體詩法
詩評
詩證
【附】答出繼叔臨安吳景仙書
巻二
五言絕句
七言絕句
五言律詩
七言律詩
古詩
巻三
楚詞
操
吟
引
謠
歌
行
詞
滄浪逸詩
五言絕句
五言律詩
七言絕句
四言古詩
嚴羽部分詩詞鑑賞
別客
客鬢風霜晚,離亭鼓角聞。念君當此去,把袂不能分。
衡霍連秋氣,瀟湘合暮雲。愁心將落葉,向晚共紛紛。
訪益上人蘭若
獨尋青蓮宇,行過白沙灘。一逕入松雪,數峰生暮寒。
山僧喜客至,林閣借人看。吟罷拂衣去,鐘聲雲外殘。
出塞行
將軍救朔邊,都護上祁連。六郡飛傳檄,三河聚控弦。
連營當太白,吹角動胡天。何日匈奴滅,中原得晏然。
關山月
今夜關山月,偏能照馬鞍。盧龍征戍客,圓缺幾回看。
遙想金閨里,應悲玉露寒。黃沙三萬里,何日①是長安。
(按:① 林序本、夏校本作處)
蜀女怨
幾時離月峽,五見紫蘭凋。塞雁隨魂斷,江花逐淚飄。
沙頭南北客,京口去來潮。日日無訊息,空登萬里橋。
尋寧山人所居
幽人以道隱,結室①岩之東。余亦避世客,逢君於此中。
鳥因留食至,泉為煉丹紅。向晚下山去,月高秋色空。
(按:① 林序本、夏校本作茅)
作者簡介
嚴羽,南宋詩論家、詩人。字丹丘,一字儀卿,自號滄浪逋客,世稱嚴滄浪。邵武莒溪(
今福建省邵武市莒溪)人。生卒年不詳,據其詩推知主要生活於理宗在位期間,至度宗即位時仍在世。早年就學於鄰縣光澤縣學教授包恢門下,包恢之父包揚曾受學於朱熹。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隱居在家鄉,與同宗嚴仁、嚴參齊名,號“三嚴”;又與嚴肅、嚴參等8人,號“九嚴”。嚴羽論詩推重漢魏盛唐,號召學古,所著《滄浪詩話》名重於世,被譽為宋、元、明、清四朝詩話第一人。他的《滄浪詩話》也影響了明代著名文學批評家高棅和明代中後期的前後七子。還著有詩集《滄浪吟卷》。
據宋人黃公紹序《滄浪嚴先生吟卷》所云,嚴羽為人“粹溫中有奇氣,嘗問學於克堂公。為詩宗盛唐,自風騷而下,講究精到。”他一方面受魏晉以來求仙思想的影響,一方面又依稀可見他對當時社會的不滿與失望。嚴格來說,嚴羽與歷史上大多數失意、歸隱的知識分子一樣,並非真心想歸隱,中國自古那種“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念決定了他即使隱身布衣,而憂患之心不減,仍然密切關注著處於危亡之際的南宋朝廷。
關於嚴羽的生平事跡,文獻記載極少。後世只知道,他一生未曾應舉入仕,長年隱居鄉里,養成了清高自許、不喜隨俗的性格。在他生活的後期,有過兩次較長時間的出遊。一次是理宗紹定年間為躲避家鄉的變亂而出走,到過豫章(今江西南昌市)、潯陽(今江西九江市)以至洞庭瀟湘一帶。一次是漫遊吳越,約在端平初年,歷經建康(今江蘇南京市)、揚州、吳中(今江蘇蘇州市)、臨安(今浙江杭州市)等地。兩次出遊中間,在家鄉結識了老詩人戴復古,成為忘年之交,有過一段朋輩三五相聚一起詩酒酬唱、切磋學藝的快活日子,傳為詩壇佳話。其他行蹤,則難以考定。所作詩篇,留存下來的共一百四十六首,另詞二首,這些作品中,有憂國傷時的作品,也有描述隱逸生活之作,以及贈答的作品。另外,他也作有文學理論著作《滄浪詩話》。
他的詩作及文評作品被收輯錄為《滄浪吟卷》三篇。又說編為《滄浪先生吟卷》二卷行世,有明清多種刻本,以近人張鈞衡輯刊的《適園叢書》本收錄較為齊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