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濟澤

溫濟澤

溫濟澤,原籍今廣東梅州市梅縣區,1914年出生於江蘇淮陰;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延安中央研究院研究員,《解放日報》編輯、副刊主編,新華通訊社口語廣播編輯部主任、社務委員。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副總編輯,中央廣播事業局副局長,北京廣播學院教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院長、教授,中國新聞教育學會會長,中華全國科普創作協會理事長。撰有《從邸報到現代新聞事業》、《加強對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研究》等論文。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溫濟澤 溫濟澤

溫濟澤(1914—1999),中國共產黨的新聞廣播活動家與新聞教育家;祖籍今廣東梅州市梅縣區,出生在江蘇淮陰;教授;1932年在復旦大學任共青團支部書記時被捕入獄。在獄中刻苦自學5年,1937年出獄。

1932年7月17日,左傾冒險主義影響下的中共江蘇省委在上海共舞台召集半公開的集會,籌劃成立全國反帝同盟。集會事先已被復興社偵知且有內線通報,但仍然冒險舉行,結果被捕人員達95人,史稱“共舞台事件”。溫濟澤就是在此次事件中被捕。

1938年到延安,歷任陝北公學教員(教哲學、社會科學概論和自然科學概論),中共中央宣傳部幹事,中央研究院哲學研究員,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副刊編輯、主編,新華社口頭廣播部(延安新華廣播電台編輯部)主任及社務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歷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副總編輯,中央廣播事業局副局長,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副秘書長、國際廣播組織1956~1957年度副主席。其間曾在中共中央高級黨校新聞班和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講授新聞廣播課程。

1957年,錯劃成“右派”;1960年到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任教,並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講授廣播業務課程。

1976年以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院長,中國科普作協副理事長、理事長、名譽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位委員會委員,院哲學、新聞學教授和研究生指導教師。

1985年離休後還擔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名譽會長,全國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顧問,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廣播電視學會顧問,中國新聞教育學會顧問,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理事,中國文化研究會顧問等。

從1940年起業餘從事科普創作;這一年,在延安,為陝甘寧邊區高級國小編了一套《自然課本》,由邊區政府教育廳出版,在陝甘寧邊區和其他一些根據地用了好幾年。半個多世紀以來,在《解放日報》、《人民日報》、《中國青年》、《科普創作》等多種報刊上和廣播中發表過百餘篇科學小品、科普文章和講話,出版過《人類征服自然的武器》等科普小冊子。

在1979年擔任中國科普作協的領導工作以後,寫過不少文章,發表過多次報告和講話,還在一些講習班講過課,對科普創作的方向、方針、任務、對象、作用、內容、形式、方法等一系列重要問題,都從理論上和實踐上作了較系統的論述。

1995年出版的文選《征鴻片羽集》中有《哲學·科學編》,其中收集了重要科普論文;此外他還出版過《人類征服自然的武器》、《征鴻片羽集》、《溫濟澤科普文選》等著作。

人物貢獻

溫濟澤對科普創作事業的貢獻,正如董純才同志在為《溫濟澤科普文選》所作的序言中提到的:“他在這些文章和講話中,對當前科普創作的方向、對象、性質、任務、作用、內容、形式、方法等一系列重要問題,作了比較全面、系統和深入的論述。這些論述,不僅體現了他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修養和對黨的方針政策的深刻理解,而且包含著幾十年來他從事科普工作和創作的可貴的切身經驗。這對我國科普創作理論的建立和發展是有貢獻的,對當前和今後科普創作也是有指導意義的。”

科普創作理論

科普創作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地位

溫濟澤同志 溫濟澤同志

溫濟澤於1986年在《科普創作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務》一文中談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文化建設兩個方面。《決議》(《指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在‘普及和提高教育科學文化’一節中講到了各項事業,頭一項是‘教育’,第二項是‘科學’,並且指出教育和科學是‘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重點。如果得不到應有的發展,不但精神文明建設上不去,經濟建設也將沒有後勁’。科普創作的內容是科學,科普創作的功能是教育。雖然我們所宣傳的科學是普及的科學;雖然我們的教育是一種社會教育,但是科普創作畢竟是和科學、教育分不開的。教育和科學在我們現代化建設中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這也就決定了我們科普創作工作在整個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需要什麼樣的教育呢?溫濟澤在同年發表的《談談創作思想問題》中說:“在普及方式上,要從灌輸式轉變為啟發式。我們應當把對象,包括兒童和少年在內,都看成是願意動腦筋、能夠動腦筋,但還不大善於動腦筋的人。我們的任務是要引導他們、幫助他們獨立地去思考,啟發他們、激勵他們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地去探索。今天是知識激增的時代,知識在日新月異地激增和發展著,光靠傳授是不行的,一定要善於誘導讀者自己主動去學習、探求和前進。”

科學與文學,以及與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的結合

1986年5月,溫濟澤在《幾點希望》中談到:“科學,今天已經進入了大綜合和一體化的時代。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就預言過:‘自然科學往後將包括人的科學,正像關於人的科學包括自然科學一樣:這將是一門科學。’140多年來,馬克思的預言已經成為現實。在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一體化的潮流愈來愈強大了。我們從事科學文藝創作的人,一定要順應這個潮流。”

同年,他在《談談創作思想問題》中說:“現在有兩股潮流:一股是從自然科學奔向社會科學的潮流越來越強大了;一股是近幾十年出現的從社會科學奔向自然科學的潮流。這兩股潮流正在匯合成一股強大的潮流。現在自然科學工作者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十分重視兩者的相互結合,正在為促進自然科學工作者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建立聯盟而努力。我們從事科普創作的人,更要迎頭趕上,趕在這個潮流的前頭。我們在創作中,要注意自然科學中各有關學科知識相結合,要注意與哲學社會科學知識相結合,還特別要重視同社會各方面的實踐知識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合乎時代潮流的新作品。”

在創作手法上,溫濟澤強調“要重視科學與文學相結合”。他說:“閱讀科普作品,已經成為許多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寫科普作品,就更應當照魯迅所說的那樣,要去莊而諧,要做到使讀者觸目會心,不勞思索,就能在不知不覺間得到一些科學知識。因此,用文學的手法來搞科普創作,現在成為一個更值得重視的問題了。”“這就要求作者有一定的文學修養。科普作品的對象是廣泛的,它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它的體裁是多樣的,它在科學與文學結合方面也應當有多種形式和多種層次。”他又說:“寫科普作品,要套用文學的手法和文學的語言。這一點,魯迅在80多年前就提倡了。我國的高士其同志,蘇聯的伊林,都是把科學與文學結合起來的大師。世界上很多科普名著都是科學與文學結合的產品。我們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更要提倡科學與文學相結合。”

關於創作手法,溫濟澤還指出:“我們寫科普作品,要做到通俗化,很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把你所要寫的那個知識,同本來與它有聯繫的一些方面結合起來,使它還原到自然中去,使它還原到社會實際生活中去,使它還原到人們的實際生活中去,使它變成活生生的東西,讀者就會容易理解,就會感到興趣了。因此,從事科普創作的人,應當具有豐富的關於自然的、社會實際的(現實的和歷史的)以及人們生活實際的種種知識。這些知識越豐富,就越能寫出高質量的科普作品來。”而且還要“學會用民眾的語言來講科學,學會用形象化的方法來講科學,善於用感情來打動和感染讀者”。

關於弘揚科學精神

溫濟澤早在1950年,於《我們愛科學》這篇文章中提到:“我們還應該提倡以科學的態度來對待我們遇到的問題,我們的日常工作,乃至我們的日常生活。什麼是科學的態度呢?毛澤東同志說得好,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科學態度也就是老老實實的態度,實事求是的態度。有了這種老老實實的態度,就有可能有創造性。史達林說過,科學所以叫科學,因為它不承認偶像,不怕推翻過時的東西,卻能很仔細地傾聽實踐經驗的呼聲。在實踐過程中,有了新的經驗,就能有勇氣打破舊傳統、舊標準和舊原理,而建立新傳統、新標準和新原理。我們用這樣的精神來工作,就能使工作不斷地向前發展。”

溫濟澤在這裡說的“這種精神”,顯然指的是“科學精神”。

他在1979年為《智慧的花朵》寫的序言中講到,高質量的科普作品首先要增強思想性。“科普作品是傳播科學知識的,但是不能單純地介紹科學知識。”“科普作品要能夠鼓舞讀者不畏艱險、敢於攻克科學難關和攀登科學高峰的勇氣,要能夠激勵他們向四個現代化勝利進軍的壯志豪情。”

1986年,溫濟澤在《科普創作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務》中,談到了科普創作的六條基本任務,其中有一條就是“宣傳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他說:“科普作品不僅傳播科學知識,還應當宣傳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道德、科學精神等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要有思想性。說到宣傳科學思想,過去我們往往是把它同破除封建迷信、破除愚昧落後的風俗習慣等聯繫在一起的。這方面工作我們還要繼續做。但這只是低層次的一項工作。我們還應當做較高層次的宣傳科學思想的工作。”“我國的知識分子,我國的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有個光榮的傳統,這個傳統就是他們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為祖國獻身、為科學獻身的精神,以及在科學研究中求實、創新、不畏艱苦困難、勇於攀登高峰的精神。我們應當宣傳這種精神,把這種精神發揚光大。”

1987年,溫濟澤在《關於創作方法的幾點思考》的講話中說:“現在我們的科普作品,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傳授科技知識的;另一類不光是傳授科技知識,還能啟迪人們的思想,就是講些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科學道德、科學精神等等。前者,是要提高人們的科學素質;後者,不僅這樣,它還要提高人們的思想素質。現在前一類的作品比較多,後一類作品比較少,我們應當大力提倡,促進它的發展。”

科幻的是是非非

溫濟澤在1983年10月的講話中說:“科學幻想小說能夠啟發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熱愛科學,鼓勵他們去進行科學探索、攀登科學高峰,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理想和科學態度,因此對促進物質文明的建設,以及創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方面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它在科普創作的地位,只能是一個輔助的方面,是一個側面,而不是主要的方面。”

溫老又認為:“對於好的和比較好的科幻小說,應當加以提倡和鼓勵。中國科協及所屬科普創作協會對這類作品的創作和出版要給予支持和必要的幫助。科普創作研究所要組織力量對這類科幻小說進行系統的研究,從理論上給予指導;科普創作協會要組織有關的學術討論會和經驗交流會,開展評論和推薦、獎勵優秀作品,逐步建立一支精悍的又紅又專的科幻創作隊伍和評論隊伍。”

人物著作

《人與自然的鬥爭》

人與自然進行了長期的堅決的鬥爭,才能成為自然的主人。人怎樣和自然進行鬥爭而得到勝利呢?主要是人類能夠正確地認識自然法則,並正確運用自然規律。表現在人類能創造各種各樣的勞動工具上,利用工具加強了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作者在這本小冊子裡,描繪了人和自然的鬥爭史,人類在各階段的創造發明,指出了今後的發展方向,並介紹國外先進國家機械化、電氣化的發展狀況。

《人類征服自然的武器》

人類從前只靠兩雙手使用工具和自然鬥爭,以後利用了畜力、水力和風力。等到使用蒸汽機、內燃機、發電機和電動機,以及原子能,人類征服自然的武器就越來越完備了。本書將人類征服自然的武器作通俗簡明的介紹,還特別介紹了世界先進國家的現代化發展狀況。

論文

《加強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研究》

《從邸報到現代新聞事業》

《中國新聞學研究工作發展概況》

《我國新聞研究生教育發展概況》

逝世新聞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原黨組成員、研究生院院長溫濟澤同志,因病於1999年4月16日凌晨零時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溫濟澤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

李嵐清、丁關根、李鐵映、李德生、胡繩、鄧力群等同志送了花圈並以不同方式表示悼念。

溫濟澤1914年生於江蘇淮陰,1929年參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擔任上海復旦大學共青團支部書記,1936年轉為中共正式黨員。1937年到達延安,先後任陝北公學教員、中央宣傳部幹事、中央研究院研究員。1943年至1946年,先後任《解放日報》副刊部秘書、編輯、主編,撰寫了大量普及科學知識和歷史知識的文章。1946年6月任新華社口頭廣播部(延安新華廣播電台)第一任主任。

新中國成立以後,溫濟澤歷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副總編輯、中央廣播事業局副局長等職,是新中國廣播事業的主要創始人之一,特別在對國外廣播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建設和開拓工作。

在“反右”和“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不公正待遇,下放在北京廣播學院工作,仍然在可能的條件下為培養教育廣播人才而辛勤工作。1978年1月後,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組織局副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院長等職。為建設我國第一所社會科學的研究生院,他艱苦創業奔波勞累,還擔任新聞系研究生指導教師。1985年離休後,溫濟澤仍積極從事社會文化活動,繼續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等職。他還主編了數百萬字的《瞿秋白文集》、《革命烈士傳》和《中華英烈》雜誌,並發表了大量學術論著和文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