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溫湯古井”古蹟位於江西宜春市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的溫湯鎮南街(古袁州宜春縣修仁鄉溫湯里的禪宗寺廟定光院門前);還有另一處古井在溫湯中心集鎮裡面的河邊,要略為小些,在低於地面2、3米處。沿石階而下,長方形的井面不論春夏秋冬一直騰騰的冒著熱氣,據村民說水溫同樣常年都有六、七十度。
歷史記載
“溫湯古井”碑誌云:“南宋紹定已丑年間,定遠禪師雲遊溫湯,步至龍坡嶺,見此地群山秀奇,田連阡陌,茂林修竹成蔭,一條小溪蜿蜒其境,溪流潺潺,清澈見底。溪旁有一溫泉,猶如涌珠,飲之,泌人心扉,浴之,潤體肌膚,知有解毒、健身、療疴之功效。於是,募集資金、砌泉井、修浴池、建寺院(俗稱定光寺或溫湯院),在此誦經修道,常飲常浴此泉,定遠禪師壽享耄耋高齡,仍心身健康。以後,井池幾經修建,遠近人們從中受益匪淺,為慮及首建與捐資者之功績,特刻此碑文以紀之。宋景定四年秋建立。”自此溫湯的“千年禪宗溫泉”之名開始遠播。又歷史記載,溫湯溫泉曾經有三處之多。明朝嚴嵩編撰的《正德袁州府志》之《山川.宜春縣.溫泉》記載:“府城西南三十里,修仁鄉溫湯里定光院前,氣溫如湯,冬可浴,以生雞卵放之即熟,水中猶有魚。凡三出:一出在東岸,僧人泛為池;一出湧出江心石中,石類鍋狀,石上寬五六尺許,平坦可坐,游者多於此飲為樂;一出在西岸下,宋黃叔萬詩:離火自天爐,溫泉由地生,我來需曉吸,聊用灌塵纓”。
人文歷史
南宋高宗建炎初(1127年),宋朝大詞人阮閱(舒城人,今屬安徽)出任袁州州知事,游遍了宜春山水,退休以後就定居在宜春城。他的一首詩詞是歷史上最早讚頌千年禪宗溫泉的。《郴江百詠並序·溫泉》詩云:
誰將炎熱換清涼,可使澄泓作沸揚。
從賜驪山妃子沐,人間處處得溫湯。
現代作家梅潔《天沐神泡》遊記:
在美麗的明月山腳下的溫湯鎮,幾乎每一戶人家、每一個單位、每一個人、每天都可享受著天沐神泡的幸福,所有人家、單位的水管、浴缸、浴盆里都流淌著神奇的溫湯水,勞動一天的溫湯人,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沏一壺溫湯茶提神,泡一個溫湯浴銷魂。即使在單位上班的人也可在辦公室的湯缸里泡著午休。
在溫湯鎮寧靜的小街上有一處溫湯古井,古井汩汩流淌了幾百年還在流淌下去。古井邊有一大風景:無數男人女人們在井邊的大街小巷露天泡腳敷腿,沿著古井四周橫豎擺滿了木桶或塑膠桶,人們一彎腰即能從井裡打上一桶熱水,隨即在井邊的石凳或木椅上坐下來,脫掉鞋襪,雙腳放進桶里,“神泡”就此開始 溫湯里有二十多種治癒疾病的物質呢。井裡、桶里都冒著熱氣,熱氣霧靄般瀰漫開來,朦朧著街巷裡、樹蔭下神泡的人們。桶里水涼了,就再打一桶;涼了,再打一桶。
在經受大自然洗滌之後我們清脫而出,我不禁雙手合十,用自然洗滌後無污的身心默默感恩:感恩宇宙的萬物之靈創造了世界,感恩世界的萬物眾生福佑著我們.
旅遊信息
正是因為宜春溫湯溫泉的這些特質,使得這塊偏僻的地方成了一個療養基地,一方旅遊勝地,從六七十年代開始,江西省轄各地市許多單位陸續在這裡建起了療養院;近幾年,隨著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旅遊的升溫,這裡更是車水馬龍,遊人如織。中國宜春溫湯正逐步成為聞名世界的“白天爬山賞明月,晚上泡泉品禪宗”的中國禪宗溫泉旅遊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