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勝古蹟
溫嶺應綸平原仰望天皇山,氣勢恢宏,山體厚重,竹幽林密,雨日嵐煙飄渺,座勢似泰山之穩固。因此,譽其“天皇山”。天皇村境內天皇寺,始建於唐代,天皇禪寺其前身稱天皇護法禪寺,是聞名遐邇之千年古寺,據清《太平縣誌》記載:本寺於唐大順二年(891年)建於鳳城山,相傳一日寺內撞鐘不鳴,里人聞聲天皇山下,特邀高人察之乃福地也,故遷徙現址。宋治平三年(1066年)賜額〖天皇禪寺〗 ,座落於群山懷抱松柏叢中的古寺,東有獅水依託,西有鶴泉奔鳴,前有溫嶺五峰山為屏,後有溫嶺天皇山為障,東臨鳳城,西連鳳鳴.寺周有獅子岩、仙人榻、石龜大橋、姑娘嫂殿、仙人造船、擎天柱、仰天斗、白龍潭等十景綴其中,是獨有的佛國勝地.。隨時光之流逝,而殿宇之續修,至清初乾隆四十二年修後殿九間,道光庚子年,建後殿東廂樓三間,光緒十五年建金剛殿三間,遊廊十間,宣統辛酉年建西廂樓三間及膳房等修建三透計四十二間.。天皇禪寺歷經唐,宋,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至今佛像盛衰數度。文革期間,寺廟建築和佛像毀於一旦,除東廂樓三間外余皆破壞殆盡,尤惜者,金剛殿前東側兩棵千年古銀杏高80餘米,直徑210-120厘米,枝葉覆蓋面達500平方米左右的浙南夫妻銀杏王亦難逃遭砍伐之厄運,凡目睹者,無不晃首嘆之!但香火仍絡繹不絕,盛名長青。鏟山移林,今復重建,規模宏大,占地余傾。
其它景點
天皇山南白塔村肚兜里廢石場新建白塔寺,村民因採石毀山而彌補風水立寺址。古障虬枝,溪流潺潺,白塔自古有之,矗立於山脊之上,與新河鎮文筆塔遙相呼應,所以,又名白塔山,天皇頂峰白龍廟,旁有一潭,潭深莫測連通東海,舊時百姓請龍祈雨,無不靈驗。龍游山崗之處,謂白龍崗。雨後水流湍急。瀑如白龍,沿溪瀉江,蔚為壯觀。
徒步天皇山腰翁岙嶺,古道崎嶇,連跨黃太(溫嶺古起太平縣),官商走卒,往來路廊。道旁烏仙廟,相傳善鴉在此山修煉成仙;廟前老鴉井,四季不涸,甘甜爽口,過路行人無不爽飲。
天皇山伸延馬咀山尚書墓文革時遭破壞,現石虎移至趙大佑紀念館保存。姑娘嫂地事跡在白塔村邊沿婦孺皆知、代代相傳。
埂頭村硃砂岩透天硐玉清宮道觀楊家將保疆衛宋,神威遠播。甬台溫鐵路穿越鳳凰山隧道轟然直奔南下。
山坑百年樟百畝坦駕摩上黃茅山,登天皇頂,俯瞰溫黃平原,美景盡收眠底。黃茅山易守難攻,昔日解放軍搗毀匪窩殲滅土匪數十名。
自然資源
天皇山地質由黃泥,白石泥組成,山岩堅硬適中。埂頭村硃砂岩上硃砂泥很適合製作皮蛋。番薯園起廠房,山體炸、鏟、掘多處,天皇、白塔採石場窟窿巨大,現被關閉。有些村山區繼續種植經濟林楊梅、枇杷、蒲瓜梨、水蜜桃、無核桔、雲霧茶等。原始森林主要有針葉林、胖杉、紅楓、烏桕、毛竹等。中草藥植被資源減少。九零年前山坑、天皇楊梅名噪一時。白塔村百梨花開,遠觀如夏日白雪。後由於開山起廠、焚燒舊電器等環境污染而名景無存。
動物四十年代有華南虎遭捕殺,出沒斑貓、狗頭虎、山麂、穿山甲等;公安禁獵槍前曾有人獵殺過。鳥類有雉雞、鵓鴣、斑鳩、竹雞、貓頭鷹等。現常有個別黔人張網偷獵林鳥、非法買賣。野豬有所繁殖。由於104旁鳳凰山鳳城嶺頭傳言風水好,山坡擴建公墓造成黃泥塌崩,雲娜颱風摧毀山體,導致泥石橫流滑坡,現雖修整仍大煞風景,希望政府加強保護山境,山民自覺維持生態平衡。
天皇頌讚
天皇山古老而又神奇,溫嶺人很少知道。其山雄偉而不陡峭。雖名副其實,遜於樓旗尖。但虛懷若谷、出自該山,真正形容、恰不過當。讓更多熱愛溫嶺山水的人們去探索、去攬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