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五峰山是五峰山脈的總稱,座落於溫嶺市中北部,山域多聳立於大溪鎮境。
主脈東南山嵴橫亘甬台溫鐵路,朝霞潘牧平原;東北支脈下珠山毗鄰巿高鐵站,主脈最北端金岙尖矗立大溪二小旁;北麓下延東南伸展彎曲環圍應綸平原,沈岙村登板山尖,西南眺望大溪新區念姆洋;西北脈坦頭村經高橋穿104老國道距雁盪山余脈太湖山系下圓山嶺口不足半里,新修104複線替代羊洞嶺古道,交通非常便利,給五峰山區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前景。
山貌地形
五峰山是溫嶺市比較獨立隆起的低山山脈,主體為西北往東南走向。從實地或衛星地圖上觀察,應該歸宗溫嶺天皇山系,與號稱山市管理區永不沉之山——鸕鶿山隔翁山河相望。山體西端沈岙村與小墩頭、冠嶼山、木魚山陌田相連,
沈岙村坡留北宋瓷窯遺址,現新建文化公園,名聞遐邇。其間山腳走勢成弓形,有弓岙漲、呂岙二村。主脈由陶家埠、西山金延村進入潘郎老街邊緣。
流慶寺位於大溪鎮東部潘郎管理區⒈⒌公里。北上山後堂小水庫,兩山腹夾成峽,芧岙溪繞山門東流潘郎鴻溪河。支脈象山跨四姑嶺綿伸至呂岙,新建王家岙為南極端。
沈岙村北繞經下坦頭邁出白山門至利岙頭東端為北麓;山勢跌宕起伏、峰雖矮而形態各異、維妙維肖;有的聳峙如筆尖:金岙尖、馬家尖;凹彎象筆架、座勢似馬鞍;因而形成新莊岒、曹岙嶺。有的橫伸象鴨嘴,有的伏勢象牛頭,山徑似牛繩,如孫家村支脈牛頭山,有的蹲踞似臥虎,山延白山片與脈伏虎山形成一山門,呼白山門。五峰山脈北麓面置落在大溪鎮山市片、白山片境內。環遊全山支主脈道路共26公里。
風景名勝
五峰山脈主要景區為五峰樟樹頂、靜雲寺,流慶寺、山後堂水庫;白山廟、下珠山旁渭渚。次景點古蹟有天波府(楊府廟)、西山金將軍殿,北麓龍珠寺(金山寺)、牛頭嶺大禹廟、曹岙嶺二寺等。
流慶寺景區
冬暖夏涼、是溫北最佳避暑勝地;方向往溫嶺市大溪鎮潘郎片西北2公里。以五峰山為核心,包括茅岙山、茅岙溪、流慶寺、靜雲寺,面積229公頃。
流慶寺古時屬靜雲分寺居五峰山南麓,茅岙溪傍。寺建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幾經興衰。民國時為台州淨土宗大寺院,高僧雲集,僧眾達100多。
山門內數三株千年古樟,樹樁三四人抱,枝葉繁茂,女蘿蔓引,覆蓋數丈,為鎮寺之寶。幾十棵青松蒼柏、香樟、厚朴環植圍牆四周,枝葉橫出,遮天蔽日。寺後茂林秀竹、針葉闊葉混交林,蒼彩蓊鬱。茅岙溪繞山門東流入鴻溪。
1985年,流慶寺竺禪師被選為溫嶺縣佛教會會長,在他主持期間然後重建大雄寶殿、天王殿、藏經樓、齋堂、禪房,修葺西方殿、地藏殿。1989年台州行署批准對外開放。1992年定為溫嶺縣文物保護單位。現在該院多為朩磚結構,青瓦黃牆,殿宇雕樑畫棟,飛檐翹角,扁額、楹聯多為當代名家撰書。收藏有清代李鴻章、陸潤庠、何紹基、俞長霖、范鼎三,名僧了生的手跡楹聯和《大藏經》。
五峰樟樹頂景區
位於溫嶺市大溪鎮五峰村五峰山巔,在流慶寺北,即靈伏山;山巔有五峰,故稱“五峰山”。樟樹頂海拔191米。《嘉靖太平縣誌》載:靈伏山,山如五爪金龍伏地,其上有龍湫,其龍常伏不現,故名。其南有流慶寺,右峰頂有貯雲亭。左峰頂崦地平曠,可五六畝,有井有池。亦傳是葛洪仙煉丹處。明初,鏡川葉氏父老築庵其上,號棲雲庵。
川水自西麓縈環而南而東而北,其圓如鏡,曰鏡川。貯雲亭,棲雲庵不復存在,今存曲徑遊廊通亭庵,濟公殿前普佛法,華佗廟堂布醫道。信徒重建靜雲寺。進入五峰上岙馬家裡,可覽五峰錫(方言“蠟”)石礦。
五峰村上岙步登、越峰游頂,可南翻流慶。增開車道;不再清靜,煞風省勁。
昔溫州明臣大學士黃淮過黃巖縣方岩鄉〔舊名〕題詩《五峰山》贊曰:
“靈伏之山高插天,雲開疊嶂含青蓮。
鏡川之水流寒玉,風揚晴波散文縠。
川迴路轉林木叢,浮嵐暖翠千萬重。
中有仙人練丹井,相傳自昔居葛洪。
仙翁一去渺無跡,夜夜丹光照泉石。
雲深芝草有餘香,洞口桃花自春色。”
白山廟與伏虎山
位於溫嶺高鐵站北側1華里伏虎山。五峰山脈低延南經白山,與支脈伏虎山(下珠山)形成一門,村民謂“白山門”。
白山門口原白山古廟石磉巨重、棟粱粗大;石板道地,鏤花戲台。後改為白山公社,因未申請文物保護單位被拆。伏虎山南北有民間故事,舊時傳說廟老爺三大元帥、神通廣大,松門石塘、討海捕魚,風波洶湧、遇惶憂懼·,焚香誦請、無不逢凶化吉。又保白山鄉里民康境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廠興業旺。昔民稱讚:“ 黃岩龍潭廟,太平白山廟”可見並非徒有虛名。
伏虎山項端石峰,如梅花功樁,有一足石印,長約九寸九,寬約三寸三,恰似仙人腳踏。傳說仙者從天台山漫遊雁盪山邁踩路過。山雖矮,勢如臥虎,由南三仙帥、北兩神將守護。北頭鎮虎廟,祭二位將軍為去澤國山坑村救駕不成拔劍自刎於此。傳說鮮血化為一泓涓涓細泉北流下珠山河;下珠山河被先民稱謂“天上銀河”。邁過幾步,河上之橋,名“鵲橋”,牛郎織女七月七曾在此相會。今峰頂由善男信女募資新建白山廟、三官堂、永樂寺等。
伏虎山虎頭依山傍水,蔣洋河、白山里河、下珠山河等交匯成潭,潭中數渭渚,猶如五龍戲珠,又名“下珠山”。伏虎山風景如畫;猶如劉禹錫《陋室銘》的描述: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人人皆言:此處虎山傍銀河風水獨到,玉龍搶珠雄虎盤踞,原景不亞於臨海桃江十三渚。
今因新建高鐵橋,挖掘黃泥半片山,大橋雄跨山自餒,武警輪守器宇軒。
次景點
游完虎山頂,邁出白山門;南繞主脈復成坳,高鐵站旁有曹岙、利岙二村。越曹岙嶺頭旁,可觀光福安寺、慈光普寺;峰迴路轉入毛頭村,重返潘郎街。潘郎古鎮美女山婀娜多姿,山腹坐勢如太師椅,傳言風水蔭貴人。旁存東嶽大帝廟,信仰者絡繹不絕。由南北上西山金村參觀將軍殿,堂殿瑰麗,莊嚴肅穆。翻越陶家埠村四姑嶺,途中稍歇路廊,大溪鎮呂岙村象山瞻仰天波府廟、廟宇宏偉,供奉楊家將精忠報國、名垂千秋。
北麓龍珠寺
(金山寺)位置金岙峙頭,靠山傍河,寺底為集體時代金岙大隊麥芽廠遺址,洞廠寬敞、夏日納涼理想之所。孫家村牛繩路牛頭山嶺大禹廟旁,黛山碧青、茂樟虬枝、翠松綠竹,廟景獨俱一格。
名人軼事
蔡鎬
蔡鎬(1143~1191)字正之,宋白山(今白山鄉五峰)人。淳熙二年(1175)武榜進士,為鹽城武學教諭,遷武學博士。朱熹駐節台州,建議修築黃岩河閘,薦蔡與林鼐主持其事。遂合理規劃,建築六閘,修理三閘,皆堅固耐用。
生態環境
五峰山自然資源,由於邊區建設發展,每村山體採石掘土,植被連帶破壞;到處翻砂泵業區,果地番園起廠房;如今煤氣代柴燒,森林面積仍減少。環遊全山令人感慨萬千,今朝看罷山體殘,痛心環境思發展。昔今輪廓無法比,過把五百一千年,子孫五峰山脈難尋找;惜哉!牛頭無情遭削鏟,孤廟尚存山體殘。牧嶼片庵前山腰公墓密布,山坡荒禿少林,崖壁滿目瘡痍。各村有翻砂污染灰燼揚,廢碴亂傾隨意倒現象。利岙山因建髙鐵站被夷為平地,五峰山脈為溫嶺站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她無私無怨、為溫嶺人民立下了不世之功。
原白山片五峰等村早熟楊梅較有名氣,種植水蜜桃、枇杷、桑椹、雪梨等。原始林馬尾松、花桐、烏桕、樟樹、楓樹、杉樹等較多;竹林中有毛竹、揺絲竹、金竹、丹竹等。如今山腳接藤纏伏行,山園點豆菜難種。大薊草藥金銀花、魚腥草、五峰山麓也難采。金櫻子、夏枯草、地埝、山楂、山馬蘭、野菊花偶爾少數還能找;茯苓、靈芝更稀少。
動物八十年代有:下珠山(伏虎山)峰頂雉雞壘窩,後由於頂多建寺廟,山腳工廠林立,無奈漂亮雉雞棲息地受威脅。曹岙嶺頭有獾狗鑽洞;馬家尖里野兔躥,陶家埠頭齧豬橫。如今人口更密集,偷獵張網捕捉畫眉鳥等。今尚聞芒種鵓鴣咕咕鳴叫、犁頭蛇、三角棱蛇、山蛤蟆等爬行動物活動較以前少。
五峰山是潘郎、白山人民中的聖山,她與邊區百姓休戚相關,雖然是溫嶺嶺字的一小部,但她是大溪鎮群山中的佼佼者,敢於犧牲為建設,雄心壯志話藍圖。為我們人類創造出光輝燦爛的典範!
旅遊指南
游流慶寺溫嶺、路橋、大溪均有到潘郎的麵包車;到達潘郎街換乘三卡直達。游五峰樟樹頂、白山古廟可乘坐溫嶺至山市麵包車,到目的地白山街、五峰村要求司機停車。三景點離火車站很近,打的二十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