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莓茶學名為“顯齒蛇葡萄”,系葡萄科蛇葡萄屬中一種藤本植物,在《救茺本草》、《全國中草藥彙編》等藥典中均有記載 。溪洲莓茶,俗稱溪洲藤茶、霉茶,是永順縣山區的珍貴野生藤本植物“顯齒蛇葡萄”的藤條經加工製作成的飲品,因永順縣屬古溪州地而得名。
營養價值
據中國預防醫學科學營養與食品生物研究所營養成分分析結果,每100克溪洲莓茶產品含水分9.4克,熱量約為1218.3千焦,主要營養素為蛋白質20.4克、脂肪0.8克、胡蘿蔔素5.23毫克、維生素E6.32毫克、鐵10.1毫克、鋅1.58毫克、鈣411.3毫克、銅0.67毫克、硒10.62微克,表層含有一層天然植物蛋白霜。其營養成分比較齊全,與綠茶、紅茶和花茶相似。
20世紀70年代以後,永順就採用近似綠茶的加工方法進行加工,作為藥飲兩用,既有茶葉的功用,又有藥理功效,是集營養、醫療、保健為一身的新型綠色飲品,常飲用能調節腎功能,對心腦血管疾病、風濕、類風濕有較好的預防作用。
藥用價值
經測定,溪洲莓茶中總黃酮的含量達6%,黃酮類化合物含量之高罕見。黃酮類是中草藥的主要成分,是生物活性相當高的物質,其最小抑菌及殺菌濃度相當於同等量的黃連素,且無任何副作用。總黃酮中以二氫楊梅素含量為最高,臨床上用於消炎止咳、平喘、祛痰,對擴張冠狀血管和降低血管脆性具有良好效果。二氫楊素在解除醇中毒、抗高血壓、抑制體外血小板聚集和體內血栓的形成,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提高SOD活性以及保肝護肝方面具有特殊功效。其所含的可溶性糖、胺基酸、微量元素等能生津止渴,臨床上用於消炎止咳、祛痰、擴張血管和降低血管脆性等,經曬乾用瓷罐熬煮,用於治療痔瘡、腰關節痛、肝炎等,並且對咽炎、口腔潰瘍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是一種集營養、醫藥、保健為一體的綠色藥食飲品。常飲用能調節腎功能,對心腦血管疾病、風濕、類風濕有較好的預防作用,並且對咽炎、口腔潰瘍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具有抗高血壓、止咳、祛痰、降脂、保肝等作用的雙氫黃酮醇為野莓茶所獨有。
生產環境
湖南省永順縣地處雲貴高原邊緣、武陵山脈中段,具有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熱量充足的中亞熱帶山地季風氣侯特點和土質肥沃、山高谷深、森林茂密、常年雲霧繚繞的山區地勢特點,非常適宜莓茶生長,野生莓茶(學名顯齒蛇葡萄)豐富,永順縣萬坪等地有大量分布。同時,永順縣有千年採用近似綠茶的加工方法加工莓茶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莓茶加工經驗。
毛壩鄉是溪洲莓茶的集中產區,因此在當地溪洲莓茶也稱“毛壩莓茶”。毛壩鄉位於永順縣東北部,轄18個行政村,98個村民小組,平均海拔450米,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有三坡、亞東、范家、毛壩、柯溪、廖家等6個村盛產野生莓茶,全鄉適宜大面積人工栽培莓茶。
歷史淵源
相傳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永順宣慰使彭翼南率士兵三千,致仁宣慰彭明輔率士兵二千,應徵奔赴東南沿海抗擊樓寇,因水土不服,士兵多有腹瀉,幾乎失去戰鬥力,軍醫建議回永順收集毒茶一千餘斤,用軍鍋熬煮以止腹瀉,後每餐必備,致使獲得王江徑大捷,被譽為“東南戰功第一”,溪洲莓茶功不可沒。
解放前,一些會道門組織將莓茶全株藥用,置於岩融石洞水中浸泡,詭稱為“神水”,可治百病,一些感冒發熱、咽喉腫痛等患者服用後得到好轉或康復,一時間,“神水”更神,成為反動會道門組織大肆宣傳封建迷信和散布謠言的工具。
解放後,隨著會道門組織的取締,“神水”被揭開了神秘的面紗,莓茶的功效在老百姓心中得到了進一步認識。
生產情況
2016年以來,永順縣毛壩鄉莓茶開發達到1萬畝以上,產值1億元以上,已規劃彭家灣、柯溪、毛家莊等8千畝莓茶產業園。
產品榮譽
2005年08月25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溪洲莓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2017年4月,“溪州莓茶”在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茶產業委員會主辦第三屆亞太茗茶大獎賽上,獲得“第三屆亞太茗茶銀獎”。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溪洲莓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湖南省永順縣人民政府《關於將溪洲莓茶列入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請示》(永政[2004]11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湖南省永順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栽培技術
1.土壤選擇:人工栽培須選擇紅砂岩發育而成的土壤。
2.栽植密度:畝栽1000株,株行距為20×33厘米。定植時間為11月至翌年2月。
3.修剪:栽後第一年二次修剪,第一次在定植時,離地50厘米處剪去主枝;第二次定型剪為6至7月,在第一次基礎上提高20至30厘米。以後每年在茶季結束後進行一次修剪,主要是剪除病蟲枝、枯枝、交叉重疊枝等。
4.施肥:主要以有機肥為主,在每年茶季結束後一次性施入。
(二)鮮葉採摘
每年的3月中旬至5月上旬採摘,新梢、嫩芽葉長度約10厘米。鮮葉要求嫩綠柔軟,無機械損傷和夾雜物。鮮葉進廠後進行分級攤放,攤放時間5至8小時後切成長2厘米左右的小段進行加工。
(三)加工工藝流程
1.殺青:分手工殺青和機械殺青兩種方式。技術操作上分蒸氣殺青和炒青。
2.揉捻:
手揉:雙手握葉成團,順時針方向旋轉團揉,先輕後重,揉至葉捲成條,白霜顯露即可。
機揉:揉捻時間和加壓輕重根據原料老嫩適度掌握。
3.殺二青:採用炒或烘等方式進行,溫度80℃左右,炒或烘至4至5成乾即可。
4.復揉:與初揉方法相同,只是加壓或用力比初揉重一些。
5.解塊:將揉捻成團的原料進行解塊,採用手工或機械解塊。
6.再揉:用力再次加重,揉至白霜滿披即可。
7.攤放:揉捻葉要經一定時間的攤放,白霜才能更白,攤於坡箕內,時間6至10個小時。
8.乾燥:
日曬加烘焙:將茶坯放在竹蓆上或簸箕內,攤厚2至3厘米,中途翻運3至5次,曬至7成乾,上烘籠用炭火烘至足乾。
直接烘乾:用焙籠或烘乾機烘,溫度50至80℃,掌握溫度先高后低,攤葉厚3至5厘米,每隔5分鐘翻一次,烘至足乾。
(四)質量特色
1.感官:
條索:緊結纖細,捲曲,尚小巧勻齊。
包澤:銀白,隱綠,鮮活。
香氣:清高,悅鼻,鮮,持久。
湯色:黃綠明亮。
滋味:濃、醇爽、回味甘涼。
葉底:細嫩、黃綠、勻齊。
2.理化指標:
胺基酸總量≥10.1%,黃酮≥2.9%。
專用標誌使用
溪洲莓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永順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