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莓薔薇

刺莓薔薇

刺莓薔薇別名刺莓果、野玫瑰、山刺莓,屬薔薇科薔薇屬,落葉灌木。一般高1-2米,枝無毛,暗紫色,小枝葉柄基部常有成對的皮刺,刺彎曲,莖部大。羽狀複葉,小葉5-7片,矩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5-3.0厘米,寬0.8-1.5 厘米,尖端急尖或稍鈍,莖部寬形,邊緣近中部以上有銳鋸齒,上面無毛,下面灰綠色,有白霜、柔毛和腺體,托部葉大,附著於葉柄上,邊緣下面及葉柄均被腺毛。花單生或數朵聚生,深紅色,直徑約4厘米左右,花梗 具有腺毛,柱頭剛伸出花托口處。薔薇果球形或卵形,直徑1-1.5厘米,紅色。野玫瑰一般喜生於林緣開闊地、河岸、山坡灌木及雜木林中。每千克鮮果中含580毫克維生素C,是提取天然維生素CCCC的主要原料之一。此外,還含有葡萄糖、果糖等多種糖類,以及檸檬酸、蘋果酸、奎寧等各種有機酸和多種色素。其花含有揮髮油0.03%,香氣濃郁,既是調味佳品,又是治療肝胃氣痛、風痹、吐血咳血、月經不調、赤白帶下、乳痛、腫毒等病症的良藥。野玫瑰花木不僅具有觀賞價值,而且還可藥用、食用等,是一種用途廣泛的植物。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植株叢生,蔓延或攀援,小枝細長,不直立,多被皮刺,無毛。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小葉5~9,倒卵形或橢圓形,先端急尖,邊緣有銳鋸齒,兩面有短柔毛,葉軸與柄都有短柔毛或腺毛;托葉與葉軸基部合生,邊緣篾齒狀分裂,有腺毛。多花簇生組成圓錐狀聚傘花序,花多朵,花徑2~3cm。花瓣5枚,先端微凹,野生薔薇為單瓣,也有重瓣栽培品種。花有紅、白、粉、黃、紫、黑等色,紅色居多,黃薔薇為上品,具芳香。每年開花一次,花期5~9月。果近球形,紅褐色或紫褐色,徑約6mm,光滑無毛。

生長環境

野薔薇多自然分布於溪畔、路旁及園邊、地角等處,往往密集叢生,滿枝燦爛,微雨或朝露後,花瓣紅暈濕透,景色頗佳。

薔薇喜陽光,亦耐半陰,較耐寒,在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都能露地越冬。對土壤要求不嚴,耐乾旱,耐瘠薄,但栽植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濕潤而又排水通暢的土壤中則生長更好,也可在粘重土壤上正常生長。不耐水濕,忌積水。新株定植時要施入腐熟有機肥。霜植後頭一二年可於每年深秋開溝施一次基肥,以利生長和開花。萌櫱性強,耐修剪,抗污染。

分布範圍

原產於中國黃河流域及以南地區的低山丘陵、溪邊、林緣及灌木叢中,現全國普遍栽培,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中國人在文學作品和日常生活中、口語中的薔薇,一般指黃薔薇和野薔薇。嚴格的說來,薔薇屬除少數玫瑰及月季外都稱作薔薇,而每一種薔薇前面都有形容詞,如矮薔薇、藏邊薔薇、多腺小葉薔薇等。此屬品種全世界約有200種,變異極大,有許多變種及園藝栽培種,多產北半球溫帶、亞熱帶及熱帶山區。

主要價值

【採集】果實在將成熟時摘下,立刻曬乾,乾後除去花萼,或把新鮮果實切成兩半,除去果核,再行乾燥。

【藥材】乾燥果實呈球形,壁堅脆,橙紅色,直徑1.2厘米,種子有毛茸,共24粒左右。味酸甜。

【功用主治】①《黑龍江中藥》:"助消化。治小兒食積。"

②《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健脾理氣,養血調經。治消化不良,氣滯腹瀉,胃痛,月經不調。"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3錢。

【選方】治頑固淋病:刺莓果一束。水煎服。(《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

主要品種

常見栽培的主要變種有:粉團薔薇,花型較大,單瓣,粉紅或玫瑰紅色,多花簇生呈傘房狀;荷花薔薇,花重瓣,粉色至桃紅色,多數簇生;七姊妹,花重瓣,深粉紅色,常7~10朵簇生在一起,具芳香;白玉堂,花白色,重瓣,常7~10朵簇生;日本無刺薔薇,花白色,單瓣,一村枝多花,聚狀開放,香。

化學成份

花的揮髮油含28種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為2,5,5-三甲基庚二烯(2,5,5-trimethylheptadiene),牻牛兒酸甲酯(香葉酸甲酯methyl geranate)等。葉含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木麻黃鞣亭(casuarictin)。根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即2a-二羥基熊果酸(2α,19α-dihydroxyursolic acid),野薔薇葡萄糖酯(rosamultin)。

繁殖栽培

種子可供育苗,但生產上多用當年嫩枝扦插育苗,容易成活。名貴品種較難扦插,可用壓條或嫁接法繁殖,無性繁殖的幼苗,當年即可開花。用作盆花的苗,應選擇優良品種中較老的枝條,用壓條法育苗,還要注意修剪主芽,進行人工矮化。用作切花的苗,應選擇能形成採花母枝、花大色艷的品種育苗。栽培

栽培薔薇與培養月季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它比月季管理粗放。栽植株距不應小於2m。從早春萌芽開始至開花期間可根據天氣情況酌情澆水3~4次,保持土壤濕潤。如果此時受旱會使開花數量大大減少,夏季乾旱時需再澆水2~3次。雨季要注意及時排水防澇。因薔薇怕水澇,水澇容易爛根。秋季再酌情澆2~3次水。全年澆水都要注意勿使植株根部積水。孕蕾期施1~2次稀薄餅肥水,則花色好,花期持久。

修剪為薔薇造景整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序,修剪不善,長成刺蓬一堆,參差不齊,不僅病蟲害多,外形亦不雅觀。一般成株於每年春季萌動前進行一次修剪。修剪量要適中,一般可將主枝(主蔓)保留在1.5m以內的長度,其餘部分剪除。每個側枝保留基部3~5個芽便可。同時,將枯枝、細弱枝及病蟲枝疏除並將過老過密的枝條剪掉,促使萌發新枝,不斷更新老株,則可年年開花繁盛。植株蔓生愈長,開花愈多,需要的養分亦多,每年冬季需培土施肥1次,保持嫩枝及花芽繁茂,景色艷麗。培育作盆花,更注意修枝整形。切花因產花量大,產花季每周需施肥1~2次,並應注意培育採花母枝,剪去弱枝上的花蕾。

病蟲害及防治

野生薔薇少有病蟲害,人工栽培的常有鋸蜂、薔薇葉蜂、介殼蟲、蚜蟲以及焦葉病、潰瘍病、黑斑病等病蟲害,除應注意用藥液噴殺外,布景時應與其他花木配置使用,不宜一處種植過多。每年冬季,對老枝及密生枝條,常進行強度修剪,保持透光及通風良好,可減少病蟲害。

黑斑病:主要侵害葉片、葉柄和嫩梢,葉片初發病時,正面出現紫褐色至褐色小點,擴大後多為圓形或不定形的黑褐色病斑。可噴施多菌靈、甲基托布津、達可寧等藥物。

白粉病:侵害嫩葉,兩面出現白色粉狀物,早期病狀不明顯,白粉層出現3--5天后,葉片呈水漬狀,漸失綠變黃,嚴重傷在時則造成葉片脫落。發病期噴施多菌靈、三唑酮即可,但以國光英納效果最佳。

薔薇 鏽病:鏽病是薔薇一種常見的病害。葉片和新枝條都可能發病。病情嚴重,會引起葉片大面積脫落,以致使花卉失去觀賞價值,甚至死亡。如果發現此病,要及時處理,可用800倍液三唑酮葉面噴霧,每周一次,連續3-4,此疾病可基本痊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