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德化縣湯頭鄉湯頭村
湯頭村是湯頭鄉人民政府所在地,地處德化通往尤溪縣交通要道,海拔在800~850米之間,距離縣城58公里。湯頭村土地總面積23.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286畝,林地面積23410畝。湯頭村有洋面、壠頭、彭園、赤土寨4個自然角落,劃分為8個村民小組。至2009年底,全村579戶1913人,有郭、賴、林、徐等姓氏。湯頭村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赤土寨盛產木材、毛竹、松脂、柑桔等,還有瓷土礦;壠頭寨尾有鉛、鋅礦;彭園有鎢礦等。湯頭村交通方便,機耕路通往各自然村落,並已開通程控電話。教育、衛生事業不斷發展。有一座400平方米的村部、鄉衛生院和村衛生所,滿足了村民保健、醫療的需求。
近年來,湯頭村兩委圍繞“加強農業,發展林業,振興果業,開發礦業”這條經濟發展思路,帶領全村人民團結一致,開拓進取,努力建設湯頭新農村,在洋面公路兩側進行中心街規劃建設,村容村貌有了很大變化,2001年引進創辦了湯新竹製品廠,解決了全村、全鄉竹農賣竹難問題,提高了村民種竹積極性,增加了農民收入。2009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1125萬元,其中工業產值159萬元,農業產值966萬元;企業產值159萬元;村財收人3.5萬元;農民...
1、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王莊堡鎮湯頭村
湯頭村位於渾源縣王莊堡鎮湯頭溫泉景區,這裡的溫泉聞名縣內外,水量充沛,四季不斷,溫度恆定在63゜C左右。據專家勘測化驗,溫泉地下有死火山地熱,泉水內含有鐳、氡等多种放射性原素和鉀、鈉、鈣、鎂、硫化氫等多種礦物質,對於皮膚病、糖尿病、關節炎、風濕病、神經衰弱等疑難雜症均有很好的療效。遠在1400多年前的北魏時期,人們就懂得利用溫泉治療各種病症,甚至某些帝、王、將、相也喜歡來湯頭沐浴,以圖身體健康。因此,北魏王朝曾在此修建行宮,經常駐蹕療養。正如《大同府志》所述:“興光元年冬十一月,帝自中山還,幸靈邱至溫泉宮------高祖太和二年春二月,行幸代郡湯泉------三年春二月,幸代郡溫泉。”後來,遼代景宗皇帝於“統和十八年秋七月,駐蹕於溫泉。”
為了充分利用溫泉,造福於人類,渾源縣政府於1974年在湯頭村,動工興建一所療養院,四周林蔭茂盛,花果滿園,浴室寬闊講究,置有男、女池塘、盆塘及分類病案盆塘,專供廣大遊客居住療養。
2、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里湖鎮湯頭村
湯頭村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里湖鎮西部,距離鎮區8.2公里,一條安池公路(省道)從村中間通過,交通方便。該村由7個自然村組成(湯頭村、石門村、湯頭新村、寶地村、半坑村、三鋪村),全村總人口3953人,全村山地面積715畝,耕地面積650畝。該村村民以種植橄欖、樵柑、水稻等農作物、從事涼果加工和外出務工經商為主,近年來該村充分利用地下溫泉優勢,致力打造旅遊村莊,現建有多家溫泉洗浴中心,吸引了大量村內外客人。村里設立國小一所:湯頭國小;曾設立過湯頭中學。在公路北邊,雄偉的工農紀念碑屺立在綠如茵的草地上,銘刻著老蘇區人民的英雄事跡。湯頭國小學生每年清明節都會前往掃幕,緬懷先烈,繼往開來。
湯頭村有溫泉,泉水溫度在65度左右。據村裡的老人說,老湯本來是一座墳墓,後來有盜墓者把墳墓挖開,看到了一具“陽屍體”(未腐化的屍體),而且還發現了汩汩溫泉!再後來,人們到了傍晚都會到溫泉旁洗澡,引來冷水兌涼一些,要不然被泉水燙壞了。婦人們在下午三四點去挑水回去洗澡,到傍晚就只剩下大男人們光著屁股洗去身上的污垢和疲憊。能省去燒水的柴草。這種景象已經是很多年的事了,現在的人應該很少露天洗澡了吧。
據村裡的人說,村里原來叫做竹籬園,住著楊姓人家,相傳地域廣闊。村裡有廟兩座:三山國王廟和天地父母廟。每年正月十八村里都會舉行”迎老爺“的活動,放鞭炮,敲鑼打鼓。走在前面的是兩個舉著“楊光祿大夫”燈籠的小伙子,可見楊姓人家曾經有人當過官兒。可少女們扛著一面面精美的“標”(有吉祥語的橫旗),剛結婚生子的則抬著神像轎繞著村里一條巷一條巷地轉,好不熱鬧。最後把神像擺在禾堂(曬穀坪)的後面,供村民們祭拜。村民還請了放電影的師傅放三場電影供村民觀賞。
聽說村里要興建旅遊村莊,村民們擔心沒田種了之後沒飯吃。有些村民和我談起這事便情緒失控,對沒田種帶來的沒飯吃很是不滿。根據土地政策,土地轉讓要避免占用耕地。所以旅遊建設過程中必須保留足夠多的耕地給農民,讓他們吃得上飯。賣點可以變為溫泉度假農莊。即可以洗溫泉,又可以飽覽田園風光。一舉多得。
村設黨支部1個,共有黨員64名,其中35歲以下的15名,60歲以上的22名,高中以上學歷的35名(含大專以上學歷2名),女黨員10名。現有“兩委”幹部6人。
3、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湖頭鎮湯頭村
地處湖頭鎮政府駐地南1.6公里處。因該村有一口溫泉,面積0.16平方公里,水溫48℃,俗稱“湯”,故名。村委會設在中點,轄4個自然村。村中有兩條小溪,在西洋點有福壽溪,下點有湯池溪。據傳,此溪原系由橫山村大亭後流經橫山金龜寨、湯頭中點、三鄉蓮花寨、中亭庵與福壽溪匯合,流向溪美村,注入湖頭溪。明末清初,湖頭街李氏,在清溪宮開一水渠,將水引入湖李“色仔坑”,經湖頭街章節附注入湖頭溪。該村盛產湖頭米粉。村民主要為蘇、李、楊姓。西 洋 在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建有一座方形土樓,名“仰泰”,其意為仰望泰山岩,國泰民安。今土樓門尚存。
三 鄉 又稱鑼山頭。古時此地居住著高、楊、葉三姓,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