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湯經武,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教授,1941年出生,湖南湘潭人,中共黨員。1963年畢業於成都地質學院,曾任地質學系構造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校數學地質學科組成員、地礦部第二屆構造地質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兼秘書)、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成都地質幹部學院客座教授、成都理工學院大學生科技協會顧問、成都地質學院高新技術礦業開發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四川地球起源演化研究所研究員、 四川綜合科學院科技經濟系統工程研究所副所長、四川省礦業協會礦業專家。長期從事地質類專業基礎課室內外教學工作,多次獲國家、省和學校教學獎,為課程及學科建設做出一定貢獻。科研上將構造的定量解析套用於礦田構造、成礦預測和工程地質勘察實際,代表著《微型計算機在地質構造解析中的套用》及其套用軟體受到同行業院校、科研和生產單位好評。主講課程有:構造地質學、礦田構造學、普通地質學、微機在構造地質中的套用、地質學基礎 、旅遊地學基礎、地球科學概論、工程地質學基礎。
主要論著及科研成果
1.廣西德保縣葉臘石石棉研究。
2.校定項目“微型計算機在構造地質研究中的套用”,1985.12獲校科技成果三等獎。
3.參加地礦部“南方泥盆紀岩相古地理及主要沉積、層控礦產遠景預測”項目二級課題,項目獲1990年校科技成果二等獎。
4.地礦部定向生產項目子課題“康滇地軸東緣重點鉛鋅礦床控礦構造模式及靶區預測”,1991.1獲校科技成果三等獎。
5.水電部成勘院定向生產課題“雅礱江官地水電站壩址穩定性的構造綜合評價”,1991.1獲校科技成果三等獎。
6.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青藏項目經理部“藏北羌塘盆地油氣勘查階段技術經濟評價研究”,第一子課題負責,主管部門1996.11評審驗收“優良”。1997.1獲校科技成果二等獎。
7.葉臘石石棉在我國的發現,《礦物學報》,1981.4期。
8.一種求極密部產狀的新方法,《成都地質學院學報》1982.4期。
9.根據共軛剪節理計算並繪製主應力軸分解圖的新方法,《成都地質學院學報》1983.3期。
10.岩石組構資料和成圖的自動化,《礦物岩石》1983.4期。
11.根據節理擦痕自動配套,《成都地質學院學報》,184.1期。
12.關於疊加斷裂的構造解析,《成都地質學院學報》1985.2期。
13.利用派生小構造恢復斷層應力場,《成都地質學院學報》1986.1期。
14.方解石雙晶紋C、T方位等密圖在PC1500袖珍計算機上的實現,《礦物岩石》1986.3期。
15.褶皺構造解析的三種計算機方法,《成都地質學院學報》1987.3期。
16.求解優勢方位的袖珍計算機方法,《地質與勘探》1987.10期。
17.構造地質微機程式目錄(引入榜首的17個),《地質地球化學》1991.4期。
18.特提斯洋的關閉與康滇地軸東緣鉛鋅礦床控礦構造之關係,《中國西部特提斯構造演化及成礦作用學術討論會文集》,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1.4。
19.主構造期與主成礦期的耦合――成礦規律研究中的新思路,《理工科技新進展》,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8。
20.岩石應變測量與確定主構造期,《礦物岩石》,1996.3期。
21.構造定量解析的探索與套用,《成都理工學院學報》(數學地質專輯)1998增刊。
22.壩址工程地質勘察中的小構造解析――以雅礱江官地水電站為例,《成都理工學院學報》1998.4期。
學術論文
1.葉臘石棉脈及其纖維形成的構造因素,1980.12,成都,第一屆全國成因礦物及礦床礦物會議,校印論文彙編。
2.一種罕見的臘石石棉及其礦物學特徵。
3.控制Q8含礦構造帶中金礦化富集的構造因素,1982.10海南省,石碌,第一屆全國小構造及礦田構造會議論文摘要集。
4.一種求極密部產狀的新方法,1982.9,成都,中國微電腦成都分會首屆學術年會論文。
5.根據共軛剪節理計算並繪製主應力軸分解圖的新方法,1982.11,成都,四川省數學地質第二次學術交流會論文。
6.微型計算機在構造地質研究中的初步套用,1984.6,武漢,全國第4屆微機套用會議論文摘要集。
7.疊加斷裂的構造解析,1984.6,成都,四川龍門山地質構造及礦產、水文、地震學術研討會,校印論文集。
8.求解優勢方位的計算機方法――等密圖在PC-1500袖珍計算機上的實現,1986.10,成都,四川地質學會礦床、構造、石油學術討論會,獲優秀論文證書。
9.繪製多功能等值線圖其及透視圖,1987.8,四川江油,四川省地質、石油、地震學會構造地質學術討論會論文;1987.11,成都,中國微電腦套用協會成都分會學術年會,獲優秀論文證書。
10.褶皺構造解析的三種計算機方法,1987.10,北京,國際大陸岩石圖構造演化與動力學討論會――第三屆全國構造會議中文及英文摘要集。
11.岩石有限應變測量的微型計算機方法,1989,武漢,大陸構造及成礦作用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彙編。
12.微機在構造地質中的套用簡介,1990.11,編入四川省地質學會構造專業委員會編印的《構造地質新理論與新技術研討班》文集中。
13.伸展――擠壓構造體制的轉化與層控鉛鋅礦床的形成,1991.11北京,伸展構造專題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
14.鉛鋅礦遠景區的構造成礦預測,1993.2,成都,四川省鉛鋅多金屬礦床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
15.礦田構造研究中的定量解析,1998.4,成都,揚子地塊西緣及西南三江地區地質構造與礦產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
專業譯文
1.斷層作用過程中的微觀羽狀破裂,《國外地質》1978.2期。
2.非洲熱點及其與下伏地幔的關係,《國外地質》1980.2期。
3.在變形復理石層序中裂縫的排列,液壓破裂和壓溶構造,《國外地質》1982.1期。
4.纖維生長機理和控制因素,《地質地球化學》1982.6期。
5.計算機在構造地質中套用的趨勢(1969~1979),《國外地質》1984.3期。
6.岩石變形的定量計算(評論),《地學進展》1986.2期。
主要教學成果
1.1987.9獲校1987~1988年度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科研成果在教學中的及時推廣套用”。
2.1992.3獲校1990~1991年度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圍繞課程建設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3.1993.8獲四川省高校第二屆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面向四大實踐,加強地質專業基礎建設”。
4.1995.9獲國家教委和人事部頒發的“全國優秀教師”獎章、證書及資金。
5.1996.9獲校1994~1995年度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隊伍建設是核心,硬體環境是條件”。
編寫教材
1.1976,《構造地質學實習指導書》,獨編,院印。
2.1979,《構造地質學》,合編,其中實習指導書及附圖大部,地質出版社。
3.1980,1984,四川江油馬角壩《野外地質教學指導書》,合編,院印。
4.1981,馬角壩教學基地科研隊刊物《馬角壩地質》1 、2 、4期主編。
5.1986,《地質構造解析中的微型計算機方法》(教材兼專著),第一作者,院內出版。
6.1989,《微型計算機在地質構造解析中的套用》(教材兼代表專著),第一作者,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