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湯姆孫父子
Thomson,Joseph John and Sir George Paget
英國物理學家。
J.J.湯姆孫(1856~1940) 電子的發現者。
簡歷
1856年12月8日生於曼徹斯特郊區的齊山姆,1940年8月30日卒於劍橋。1876年為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數學研究生,此後在劍橋度過一生。1883 年因其對 流體 渦 流的研 究成果獲亞當斯獎金。1884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隨後轉入卡文迪什實驗室工作。當年12月,他精確地測定了電量的靜電單位與電磁單位的數值比( 2.997×1010厘米/秒 ) 而被評選為卡文迪什實驗室教授 ,接替了 B.瑞利的主任職位 ;1905年他接替瑞利任皇家學院的自然哲學教授 。1915~1920年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1919年他辭去卡文迪什實驗室主任職位,由其學生E.盧瑟福繼任,但他仍在該實驗室繼續工作達21年之久 。
湯姆孫在對 J.C. 麥克斯韋的名著《 電磁學專論》的再版工作中,對該書作了註解、更正和補充;並將研究注意力集中到帶電粒子的電學問題,這對他此後對物質的電結構的研究有重要的影響。
湯姆孫的最大貢獻是從陰極射線實驗中,發現並確定了重要的基本粒子——電子的存在,並用電磁致偏的方法測定了其荷質比值約為氫離子對應值的2000倍左右,從而初步確定了這種最輕粒子的質量。他的另一貢獻是通過對極隧(陽極)射線的研究,發明了質譜方法,並用它成功地分離出原子量分別為22和20的氖的兩種同位素,後經F.阿斯頓改進為現代的質譜儀。這些研究引起當時原子構造理論的革命。湯姆孫也是研究氣體導電的權威人士,為此以及他對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的發展工作,而使他獲得190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湯姆孫還是一位卓越的導師,他的研究助手中有7人獲諾貝爾獎。20世紀初期,他是亞原子粒子物理領域中最有影響的人 。著作有《氣體導電》,為兩冊 ,第3版是經他與其子G.P.湯姆孫共同修改補充而成的。
G.P.湯姆孫(1892~1975)英國物理學家,物理學家J.J.湯姆孫的獨生子。1892年5月3日 生於同地,1975年9月10日卒於劍橋。曾就讀劍橋 大學三一學院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曾服役於皇家空軍。1922年任倫敦帝國自然科學院的物理學教授。1952年起 ,任劍橋大學基督聖體學院院長 ,至1962年退休。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英國原子能委員會會長。1943年授封為爵士。曾與其父合寫過《原子》一書 。G.P.湯姆孫的主要貢獻是從電子束射過薄金箔所產生的衍射圖的實驗中求得的衍射波長,正好與L.V.德布羅意所預言的電子波的波長相符,因而證實了電子的 波 動 性 。幾乎同時,C.J.戴維森也由電子束經晶體表面的漫反射的衍射實驗而得到同樣的結論,為此兩人共獲193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