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廣東省運動會主場館,項目總用地面積為664.51畝,總建築面積18.47萬平方米。該項目由一場三館及周邊配套道路工程兩部分組成,建設內容包括:體育場(含訓練場)、體育館、綜合球類館、室外工程、周邊配套工程等。項目整體設計貫穿“飄帶”主題,凸顯了如海灣一般自然流暢的規劃,體育場以“海之貝”為理念,以“海螺”為母體,建築形體簡潔、純淨。體育館、綜合球類館、游泳跳水館,三館串聯,形如三片白色的貝殼,自由散落於沙灘之上,體現了海灣城市特有的建築風格,項目建成後將成湛江市新的地標性建築。
名字由來
第十四屆廣東省運會主場館終於有了自己的名字。2013年,經湛江市委十屆第45次常委(擴大)會議審定,十四屆省運會體育主場館正式命名為:湛江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取此名,意在發揚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體育精神。
第14屆屆廣東省運會主場館征名活動於2013年5月27日在全國範圍開展,通過電視、報紙和網路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引起全國各界人士的關注。至截稿日期7月1日,共收到來自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的應徵作品1811件;7月2日,第十四屆省運會湛江市籌委會辦公室將投稿作品發給評審組專家進行海選,並匯總專家海選推薦作品127件。後經過兩輪投票,評選出“湛江海東體育中心”、“湛江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等10件初選作品。
據介紹,廣東省運會主場館命名為湛江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體現了《全民健身條例》的指導精神,讓每一個人都有著參與體育、享受體育的機會和樂趣。同時,體現了奧林匹克體育精神中培養人們之間真誠的理解、合作和友誼,承認在平等的條件下為獲得榮譽的公平競爭的精神;展現湛江市承辦運動會所展現的全民參與體育,享受體育美好的願景。
工程建設難點
工程組織難度大
主結構吊裝時,土建施工還未結束,現場組裝正在大面積開展,故存在多方施工交叉作業現象。加之,現場場地狹小,施工場地布置、構件運輸及大型吊機行走路線等受到很大限制。同時,本工程結構複雜,各吊裝分段之間相互關聯,必須按一定順序進行組裝、吊裝,否則將出現窩工現象。各施工方需合理協調、統籌管理,工程組織難度大。
構件翻身、吊裝難度大
為降低組裝難度,本工程中的桁架柱將採用臥拼法,主桁架將採用平拼法(內圈主桁架立拼除外),故拼裝結束後、吊裝前必須進行翻身工作。由於構件體型較大,重量重,翻身時吊點的設定和吊耳的選擇難度較大,特別是桁架柱的翻身,吊耳在翻身和吊裝時的受力有所變化,需考慮三向受力。同時,翻身過程中的穩定性比較難控制。由於桁架柱和主桁架的分段口均為箱型斷面,分段吊裝時存在多個管口對接的問題,對於箱型斷面,要保證多個管口的對口精度,難度巨大。起吊時,必須調整好分段構件的角度和方位,而對於體型大、重量重的構件,角度調節相當困難,吊裝難度大。
高空構件的穩定難度大
由於本工程採用散裝法(即分段吊裝法),分段吊裝時,高空構件的風載較大,在分段未連成整體或結構未形成整體之前,穩定性較差,特別是桁架柱的上段和分段主桁架的穩定性較差,必須採用合理的吊裝順序(儘量首尾相接、分塊吊裝)和側向穩定措施(如拉錨、纜風繩等)。
焊接難度大
本工程中既有薄板焊接,又有厚板焊接,既有平焊、立焊,又有仰焊,既有高強鋼的焊接,又有鑄鋼件的焊接,焊接工作量大。薄板焊接變形大,厚板焊接熔敷量大,溫度控制和勞動強度要求高。而高空焊接、冬雨季焊接的防風雨防低溫措施更使得焊接難度增大。
安裝精度控制難
由於施工過程中結構本身因自重和溫度變化均會產生變形,而且支撐胎架在荷載作用下也會產生變形,加之,結構形體複雜,均為箱型斷面構件,位置和方向性均極強,安裝精度受現場環境、溫度變化等多方面的影響,安裝精度極難控制,施工難度大。施工時必須採取必要的措施,提前考慮好如何對安裝誤差進行調整和消除,如何進行測量和監控,使變形在受控狀態下完成,以保證整體造型和施工質量。
質量要求高,施工難度大
本工程無論是外觀質量,如外形尺寸、焊縫外觀,還是內在質量,如焊縫質量等級、焊接殘餘應力消除等,都要求相當高,而現場施工條件差。同時,對於大跨度空間結構,溫度變形和溫度應力較大,為此,設計確定了分塊合攏和合攏溫度,操作難度大。
外形結構
整個體育場結構的組件相互支撐,形成格線狀的構架,外觀看上去就仿若樹枝織成的鳥巢,其灰色礦質般的鋼網以透明的膜材料覆蓋,其中包含著一個土紅色的碗狀體育場看台。在這裡,中國傳統文化中鏤空的手法、陶瓷的紋路、紅色的燦爛與熱烈,與現代最先進的鋼結構設計完美地相融在一起。
整個建築通過巨型網狀結構聯繫,內部沒有一根立柱,看台是一個完整的沒有任何遮擋的碗狀造型,如同一個巨大的容器,賦予體育場以不可思議的戲劇性和無與倫比的震撼力。這種均勻而連續的環形也將使觀眾獲得最佳的視野,帶動他們的興奮情緒,並激勵運動員向更快、更高、更強衝刺。在這裡,人,真正被賦予中心的地位。
基座
基座與體育場的幾何體合二為一,如同樹根與樹。行人走在平緩的格網狀石板步道上,步道延續了體育場的結構肌理。步道之間的空間為體育場來賓提供了服務設施:下沉的花園,石材鋪裝的廣場,竹林、礦質般的山地景觀,以及通向基座內部的開口。從城市的地面上緩緩隆起,幾乎在不易察覺中形成了體育場的基座。體育場的入口處地面略微升高,因此,可以瀏覽到整個奧林匹克公園建築群的全景。
屋頂
體育場的空間效果新穎激進,但又簡潔古樸。體育場的外觀就是純粹的結構,立面與結構是同一的。各個結構元素之間相互支撐,匯聚成格線狀,就象編織一樣,將建築物的立面, 樓梯, 碗狀看台和屋頂融合為一個整體。如同鳥會在它們樹枝編織的鳥巢間加一些軟充填物,為了使屋頂防水,體育場結構間的空隙將被透光的膜填充。由於所有的設施-餐廳,客房,商店和衛生間都是獨自控制的單元,建築外立面的整體封閉因而是非常不必要的。這使體育場有自然通風,是體育場環保設計的最重要的一個方面。
碗狀看台
體育場被設計成為巨大的人群的容器,無論遠眺還是近觀,都給人留下與眾不同的、不可磨滅的印象。體育場內部,這種均勻的碗狀結構形體將能調動觀眾的興奮情緒,並使運動員超水平發揮. 創造連貫一致的外表,座席的干擾被控制到最小,聲學吊頂將結構遮掩使得觀眾和場地上的活動成為注意焦點。在此,人群形成了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