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牛

產區中山為黃壤,肥力較好,低山為黃棕壤,丘陵盆地多為紅壤與紫色土。 湘西黃牛體格中等,各部發育均稱,體軀較短,前高后低,肌肉發達,骨骼堅實,皮膚富有彈性。 湘西黃牛的頭大小適中,頭頂稍圓,公牛頭短額寬,母牛頭較秀長。

主產於湖南省湘西北地區。性情溫馴,耐粗飼、耐熱,體型中等,發育勻稱,前軀略高,肌肉發達,骨骼結實,肩峰高,頭短小,額寬闊,角形不一,頸細長,頸垂大,胸部發達,背腰平直,腰臀肌肉發達,尾長而細,四肢筋腱明顯、強壯有力。毛色一般以黃色、褐色為主。成年公牛平均體重為334.3公斤,母牛為240.2公斤,屠宰率為39-54.4%,淨肉率為46.87%。
湘西黃牛產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慈利縣,以及石門、桃源、沅陵、辰溪、麻陽、芷江、新晃等縣的部分地方。主要產區為鳳凰、花垣、大庸、桑植、永順、慈利六縣。產區地處雲貴高原東北邊緣,西南與黔東接壤,西北與川鄂毗鄰,東南以雪峰山西部山脈為屏障,東北至澧水下游。位於東經109°14′~111°36′,北緯27°32′~29°44′。境內為武陵山脈所盤亘。山勢陡峻,嶺間為小塊盆地與丘陵相間。海拔最高為1890米,最低為82米。澧水、沅水北部支流貫穿全境,向東北流入洞庭湖。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6.1~16.8℃,無霜期240~270天,年降雨量為1300~1800毫米。但因境內地勢複雜,而形成多種小氣候。產區中山為黃壤,肥力較好,低山為黃棕壤,丘陵盆地多為紅壤與紫色土。在這種生態條件下,亞熱帶植物發育甚好,森林覆蓋率為34%。草場資源豐富,全區草山面積約1400萬畝,其中山地草叢類,疏林草叢類和山地草甸類草場以禾本科草類為主,占59.6%。牧草主要有冬茅、野古草、馬唐、雀稗、細柄草等。豆科牧草占21.7%,其餘為菊科、蓼科等多種草類。產區山多坪少,地廣人稀,耕地面積共410萬畝,其中旱土占30.9%。梯田坡地多,生產條件差,耕作粗放。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其次為小麥、紅薯、大豆、馬鈴薯、蕎麥、高梁,以及花生、芝麻、菸葉、甘蔗等。糧食產量中,水稻占60%,雜糧占40%。
湘西黃牛除湖南省湘南地區外,全省均有分布,並遠銷湖北、江西、河南,安徽、山東等省。
湘西黃牛體格中等,各部發育均稱,體軀較短,前高后低,肌肉發達,骨骼堅實,皮膚富有彈性。湘西黃牛的頭大小適中,頭頂稍圓,公牛頭短額寬,母牛頭較秀長。眼大右神,眼眶稍突出,有少數的牛上眼臉和嘴四周有黃白色毛,俗稱“粉嘴畫眉”。耳薄,鼻鏡寬,鼻孔大,嘴岔深。角形以“龍門”,倒八字形為多。公牛頸粗短而雄偉。湘西黃牛的頸部垂皮較發達。前胸開闊,羥甲豐圓。公牛肩峰明顯,背腰平直短寬,腹大而不下垂。母牛乳房不發達,公牛睪丸顯露,大小勻稱。四肢端正,蹄質堅實,蹄以黑色居多。尾較長,尾根較粗且著生部位高,帚毛密而多,越過飛節。全身毛色以黃色者最多,占60%以上,栗色、黑色次之,雜色很少。一般體軀上部毛色深,腹脅及四肢內側毛色較淺。
湘西黃牛成年公牛體高平均為117.11厘米,體重平均為334.29公斤,成年母牛體高平均為106.06厘米,體重平均為240.24公斤。湘西黃牛役力較強,突擊力和持久性能好,善於登山爬坡,步態穩健,行動靈敏。湘西黃牛的肉質優良、脂肪少,試銷港澳市場,曾獲好評。
湘西黃牛主產於湖南省湘西北地區。性情溫馴,耐粗飼、耐熱,體型中等,發育勻稱,前軀略高,肌肉發達,骨骼結實,肩峰高,頭短小,額寬闊,角形不一,頸細長,頸垂大,胸部發達,背腰平直,腰臀肌肉發達,尾長而細,四肢筋腱明顯、強壯有力。毛色一般以黃色、褐色為主。成年公牛平均體重為334.3公斤,母牛為240.2公斤,屠宰率為39-54.4%,淨肉率為46.8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