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內容
全文內容:
前朝奉大夫大理少卿牟巘(記點去)撰
中順大夫揚州路泰州尹兼勸農事趙孟頫書並篆額。
妙嚴寺,本名東際。距吳興郡城七十里。而近曰徐林,東接烏戌,南對涵山,西傍洪澤,北臨洪城,映帶清流而離絕囂塵,誠一方勝境也。先是宋嘉熙間,是菴信上人於焉創始,結茅為廬舍,板行《華嚴》《法華》《宗鏡》諸大部經,適雙徑佛智偃溪,聞禪師飛錫至止,遂以妙嚴易東際之名,深有旨哉。其徒古山道安,同志合慮,募緣建前後殿堂。翼以兩廡,莊嚴佛像,置《大藏經》。琅函貝牒,布互森羅。念里民之遺骨無所於藏,遂浚蓮池以歸之。寶祐丁巳,是菴既化,安公繼之。安素受知趙忠惠公,維持翊助,給部符為甲乙流傳,朱殿院應元實為之記。中更世故,劫火洞然,安公乃聚瓦礫,掃煨燼,一新舊觀。至元間,兩詣闕廷,凡申陳皆為法門。及刊《大藏經》板,悉滿所願。安公之將北行也,以院事勤重,付囑如寧,後果示寂於燕之大延壽寺。蓋一念明了,洞視死生,不閒豪發,寧履踐真實,追述前志,再庋一大藏。命眾翻閱,創圓覺期,會建僧堂、圓通殿,以安像設,備極殊勝。壬辰受法旨,升院為寺,扁今額焉。繼寧者如妙,重辟三門兩廡庖滔等屋。繼如妙者如渭,幻十八開士於後殿兩廂,金碧眴耀,復增置良田,架洪鐘。繼如渭者明照,方將竭蹶作興,未幾而逝。眾以明倫繼之,乃能力承弘願,大闡前規,重新佛殿,建毗盧千佛閣及方丈,凡寺之諸役,皆汔於成,顧未有以記也。都寺明秀狀其事因,余友文心之來求余記。若夫檀施之名氏,創建之歲月,載於碑陰,聞能仁氏集無邊開士於七處九會,演唱雜華以世主。妙嚴冠於品目之首者,良有以也。余老於儒業,獨未暇備,殫其蘊奧,以理約之,世主即佛心也,妙嚴乃佛心中所現之事相也。今重重邃宇,廣博殊麗,苟非佛心所現,孰能有是哉?使推廣此心,一切時中,饒益有情,大作佛事,則上鄰日月,下絕空輪,皆所謂妙莊嚴域者也,不則,吾何取焉?乃為說偈:
妙莊嚴域與世殊,非意所造離精粗。佛心幻出真范模,清淨宛若摩尼珠。光明洞洞含十虛,殿堂樓閣並廊廡。天人降下黃金都,地神捧出青芙蕖。萬善萬德均開敷,廣推祖道充寰區。警發品類空泥塗,曰福曰壽資皇圖。尚何爾佛並吾儒,世出世異惟道俱。功侔造化超有無,其不爾者胡為乎。相。
卷後附題跋,縱為34.6厘米,橫為260.7厘米。題跋作者自明至近代有姚綬、張震、張謇,王同愈等人,其中姚綬先後共四跋。
創作背景
近人楊守敬認為:“此碑不署年月,當在書《膽巴碑》之前,以文敏官階考之可得。”(《平碑記》)因此依署款官銜“前朝奉大夫大理少卿牟巘撰,中順大夫揚州路泰州尹兼勸農事趙孟頫書並篆額”推知,此書當書於1309~1316年之間。
趙孟頫是一位自稱信佛弟子的虔誠信徒,佛書乃是其書法中重要的部分,亦是其心聲的抒發。趙孟頫傳世佛書多種,此書便是其中之一。
藝術鑑賞
用筆
此書的用筆方面,有許多與眾不同之處。首先,就其用筆而言,頗具鋪毫行筆的特點,多有北碑筆意。在鋪毫行筆的過程中,其一方面恪守中鋒、順勢的原則,一方面則揉行書的筆法於其中,或藏鋒痕跡含蓄,或露鋒意味明顯。既不同於魏晉、南北朝的工整、嚴謹,也不同於唐楷的法度森嚴與精雕細琢。
此書的每個字中都有其流暢的筆畫相呼應。這種流暢的氣韻,增強了字的整體感。除筆畫間的呼應之外,還摻入了行草書的筆意,信筆寫來,收放自如,這也是趙體字行文流暢的原因之一。如“寰”字,如按標準楷體字書寫,寶蓋頭下所覆蓋字形應為“瞏”形,但此處未以最規範的楷法來處理,而是採用了行書的省減寫法,至末二筆時,根據全字平衡的需要,將末筆捺畫伸放拖長。而有些字則儘可能收縮緊湊,如“日”、“世”、“仁”等字。
結體
此書的結體也是獨具特色。這些字遵循了緊上緊左的構字原則,全字顯示出前緊後松的特徵,尤其是結構複雜、筆畫繁多的字,更為明顯。例如“嘉”、“煨”、“嚴”、“際”等字。
章法
通篇著眼,全篇以生動活潑為特色,儘管它也如歐、柳、顏體字那樣採用縱橫成行成列的布局形式。
名家點評
清·楊守敬:無一稚筆,所以獨有千古。(《平碑記》)
文物出版社副總編輯張珩:書法精妙,乃文敏無上妙跡。(《木雁齋書畫鑑賞筆記 3 標點整理本 附索引 圖版》)
歷史傳承
此作見於明《珊瑚網》、清《式古堂書畫匯考》等著錄。民國間流出,現藏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
1996年,湖州南潯某建築工地上曾發現《湖州妙嚴寺記》碑刻二石,第一塊是篆額,第二塊每行5字,與現今影印的碑貼內容、字跡大小一致。據查,碑石原為五石。 此碑現位於湖州趙孟頫紀念館。
作者簡介
趙孟頫(1254~1322),元代書畫家,詩人,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湖州市)人。本為宋朝宗室,宋亡後家居自學。後來元世祖忽必烈派人到江南搜訪遺賢,被薦舉入朝,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死後追封魏國公,諡文敏。著作有《松雪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