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科研處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科研處的前身是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於1982年2月正式成立,主要擔負全院科研管理和學術交流等組織工作,兼社會科學學科和科研管理研究,協助院領導貫徹執行黨對科研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制定院科研規劃、計畫並組織實施,作好科研成果和學術檔案管理工作,以及協助人事部門作好對科研人員的培養、考核、專業職務評聘等工作。

(一)歷史沿革

科研開發處(簡稱科研處)是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科研管理與課題開發的職能部門。1979年,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成立後辦公室設立的科研組織科是科研處的前身。1982年2月,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正式成立科研組織處,時5人,其中副研究員1人,助理研究員3人。主要擔負全院科研管理和學術交流等組織工作,兼社會科學學科和科研管理研究。協助院領導貫徹執行黨對科研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制定院科研規劃、計畫並組織實施,作好科研成果和學術檔案管理工作,以及協助人事部門作好對科研人員的培養、考核、專業職務評聘等工作。
2002年科研組織處改名為科研開發處,共8人,其中研究員2人,副研究員4人,下設組織接待辦、管理辦、綜合辦和課題開發辦主要對全院科研工作進行組織、管理、協調和服務,負責課題申報管理、省情課題開發、科研人員量化考核以及全省社科系列職稱評定等工作。
2010年6月,省社科系列職改辦和中國社科院國情調研湖南省基地辦從科研處分出。全省社科系列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等相關工作由職改辦單獨負責,中國社科院國情調研湖南省基地辦掛靠湖南省情與決策諮詢研究基地辦公室。
科研處現共有編制6人,其中研究員1人,副研究員4人。
從科研處的職能演變和擴充來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1979年-1993年,是科研處發展初期階段,主要以科研管理、學術交流等組織工作為重點,建立了科研業務檔案系統、制定了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科研課題管理暫行條例》、《學術活動管理暫行條例》、《科研業務人員考核條例》、《優秀科研成果評獎條例》、《科研業務經費管理暫行辦法》、《研究所崗位責任制》等十餘項基本科研工作規章制度,並初步建立了職稱評定系統。
第二個階段是1994-1999年,是科研處發展壯大階段,主要將成果管理、課題管理、對外交流以及職稱評定作為科研處的常規性工作,配合院黨組的要求改革科研課題管理制度,拓展課題來源的渠道,加大對課題和科研成果的獎勵力度,制定了有利於激勵本院科研人員多出精品力作的生產責任制。科研人員的考核和評定製度更加完善,學術交流活動日益頻繁,省社科系列的職稱評審的範圍逐漸擴大。
第三階段是2000年至今,是科研處發展成熟階段,在這一階段科研處的常規性工作取得突破和進展,開創性工作也開展得有聲有色。主要以課題作為科研工作的龍頭,廣辟課題;以管理作為科研工作的抓手,突出質量。2008年,與湖南省院士專家諮詢委員會聯合發布“湖南省情與諮詢決策課題”。省社科系列的職稱評審在工作人員的努力下在全省職稱系列的評審中擴大了影響力。科研人員在力求精品力作的考核制度鼓勵下科研成果社會反響突出。在對外交流方面,更加注重與中國社科院和各省市級社科院的學術交流。

(二)課題管理與開發

1.課題申報立項
1982-1990年間,科研處逐步對科研計畫和課題實行分等級、分層次的管理方法,起草制定了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科研課題管理的暫行條例》。各類科研項目主要分為院重點項目、所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三個級別。1987年,科研處開始組織國家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的申報。1993年,科研處開始組織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的申報。自此,科研處管理的課題主要分為國家級課題、省級課題、院級課題以及其他橫向課題。
2003年,湖南省社會科學院試行新的科研課題管理條例,在原基礎上拓寬了課題的來源渠道。自此,縱向課題包括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國家軟科學基金課題、省社科基金(含五個一工程)課題、省軟科學基金課題,還包括黨中央、國務院所屬各部門的專業性基金立項課題及有關國際機構在中國設立的基金課題。橫向課題包括各市州和省屬各部門設立的社科或軟科學基金課題、湖南省社會科學院自設的公開申報立項資助課題以及其他委託、招標、自攬等有償服務社會套用課題。2004年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特設四類院屬課題:院級集體課題、重點課題、一般課題、年終考核績優配套課題。
1986-2010年,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共獲準立項國家社科規劃基金課題49項:其中重點項目2項,重大招標項目2項,青年項目6項;共獲準國家軟科學課題5項。
1993-2010年,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共獲準立項省社科規劃基金課題227項,其中重點項目7項,重大項目14項,基地委託項目13項,獎勵項目2項;省軟科學課題共獲準立項52項,其中重點項目4項;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省社科聯課題)共獲準立項32項。
從以上數據來看,進入“九五”以來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社科基金研究課題立項數目呈明顯增長趨勢,“十五”時期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立項數較“九五”時期增長了3.33倍,“十一五”時期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立項數較前五年增長了34.5%,其中青年項目的貢獻率從7.6%增長為22%;重大招標項目也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以朱有志為首席專家的《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和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研究》和以烏東峰為首席專家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體系研究》雙雙中標200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招標課題,占2008年度湖南省中標課題的66.7%;省社科基金課題的增長幅度更為明顯,各個時期的增長比例分別為200%,78.6%,28%。
進入“九五”以來,隨著社科研究轉向經濟建設的主戰場,湖南省社會科學院課題開發轉向了套用研究和省情研究相關課題的開拓,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共承擔省以上套用與開發性戰略布局研究重點項目30餘個,包括長株潭經濟區的決策研究、省際經濟關係反戰戰略研究、湖南西線開發戰略布局研究等有重大影響的課題。通過廣辟課題和鼓勵科研人員多承擔課題,科研人員不僅提高了自身科研水平,也帶動了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科研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更有相當一部分成果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好的反響。
2.課題經費管理與配套資助
“七五”時期,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科研項目平台建設正處於啟動階段,院重點課題以院管為主;所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均由研究所主管。對院、所重點項目給予一定的經費資助,同時對課題進展情況和成果質量進行檢查和監督。在課題經費緊張、院內無法自立課題的情況下,科研處主動協作院黨組鼓勵科研人員向外申請課題。1994年,湖南省社會科學院進行了科研體制的改革,結合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發展要求,注重基礎研究、突出套用研究和省情研究,堅持開門辦院的方針廣辟課題來源,集中力量抓好重點課題。1995年,實行了院重點課題招標制的改革體制,從全院科研人員中招標,並對招標課題實行經費重點資助,目的是研究對湖南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課題,更好地為省委省政府各領導部門決策服務。1994年到1997年每年從院開發收入中抽取10萬元資助院所重點課題和獎勵成績突出的科研人員,國家社科基金課題著作配套資助10000元,省社科基金課題著作配套資助5000元,論文配套資助2000元。
自2008年起,立項課題的配套資助對象僅限於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軟科學基金及省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和重點項目。立項資助課題按照1:0.5的比例配套資助並實行限額配套:最高配套額度一般項目為5萬元、重點項目為7.5萬元、重大項目為10萬元,對申報國家基金重大項目成功者,獎勵2萬元。在課題管理費方面,A、B類課題的管理費有所提升。2009年立項課題的配套資助對象修訂為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軟科學基金項目和省社科基金項目,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國家軟科學基金項目按1:0.5的比例配套資助;省社科基金項目按著作3000元、論文2000元配套資助。
3.科研成果評獎
1992—2010年,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共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2項,分別是:1997年《精神之火——中華民族精神與當代青少年使命》(沈其新、黃啟昌、董江陽)和1998年《窮鄉僻壤的自強之路——12個偏僻村脫貧致富啟示》(劉仕清、陸遠如、彭新沙等)獲優秀著作獎;共獲省級“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26項,其中獲優秀作品獎4項,優秀理論文章11篇,獲圖書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
1992—2010年,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共獲湖南省社科優秀成果獎135項,其中獲著作類特別獎5項,一等獎6項,1項參與;二等獎24項,三等獎23項,四等獎10項,優秀獎17項;論文類特別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14項,三等獎9項,四等獎5項,優秀獎19項。
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課題研究優秀成果獎自2002年8月起,每3年評審一次,分別設一、二、三等獎等級。在兩屆的評審中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共獲獎項18項,其中一等獎6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6項。
4.湖南省情與決策諮詢課題相關工作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相關領導的指示,盡力當好省委、省政府“信得過、用得上”的智囊團和思想庫,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於2007年底設立“湖南省請與決策諮詢研究課題”。科研處主要負責組織課題的評審、結項和成果推介轉化等具體工作。
2007年底,首屆“湖南省情與決策諮詢研究課題”面向全省社科界及各級黨政職能部門的研究機構正式發布。2007年和2008年連續兩屆的課題發布都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反響,全省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和黨政部門及其研究機構共有70餘個單位申報了500多項課題,2007年申報230餘項,2008年課題申報數量達到了270餘項。申報單位的範圍不斷擴大,申報人員的層次也較高,課題也湧現了一批實效性強、對策性強的高質量成果。
從第三屆(2009-2010年度)開始,“湖南省情與決策諮詢研究課題”作為省級課題,由湖南省院士專家諮詢委員會與湖南省情與決策諮詢研究課題評審委員會聯合面向全省發布,不僅提升了課題的規格,也擴大了課題的影響力。2009年課題申報數量再創新高達到340餘項。
2010年11月,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路建平同志,分管副省長郭開朗同志,省長助理、財政廳廳長李友志同志作出批示,設立湖南省情與決策諮詢研究課題專項經費,主要用於湖南省情與決策諮詢研究課題的立項資助經費、重點課題、重大委託課題經費及成果出版編撰等。
第四屆(2010-2011年度)湖南省情與決策諮詢課題申報數量達到了540餘項,申報數量較上一年增長了80%。課題申報單位包括全省高等院校和黨政部門的相關研究機構共60個。
為使“湖南省情與決策諮詢課題”做到服務決策、影響社會效果的最大化,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從課題結項成果中選取對省委省政府有參考價值的理論成果或對策建議,直接以《成果要報》的形式呈遞給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及相關職能部門作為決策參考;二是從每屆結項成果中選取30份左右的優秀成果結集成冊,以《獻計湖南——“湖南省情與決策諮詢研究課題”優秀成果集》正式出版並向社會公開發布;將部分優秀理論研究成果及時推薦給省內外學術理論報刊公開發表。

(三)成果管理與職稱評定

1.全院科研成果的考核與獎勵
自成立以來,科研處實行了對科研檔案和科研成果的有效管理。已經收集整理全院性學術檔案172卷,科研人員個人研究成果檔案215卷,過渡性科研檔案129卷,並對評聘為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的研究人員普遍建立了個人業務考核檔案。多年來,科研處對科研檔案與研究成果的管理同科研計畫與課題管理、評聘專業技術職務及對科研人員經常性考核、獎勵有機結合起來,發揮了明顯的作用。
科研處一直在摸索建立一套適合地方社會科學研究機構的管理體制和辦法。為此,1982年、1986年、1990年、2002-2009年前後多次制定並修改完善科研管理規章制度。
1980年代初,科研處在科研管理上主要借鑑兄弟院的經驗同時結合湖南省社會科學院自身的特點,廣泛吸取科研人員和各方面的意見要求,初步制定出關於科研管理工作的條例和辦法。這對今後促進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科研管理逐步實現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1990年起草制定的《科研業務人員考核、獎勵條例》形成了以科研為中心的各項任務完成的考核條例與辦法,考核的科研業務人員的範圍包括研究人員、編輯人員、圖書資料情報人員、外文翻譯人員以及科研組織管理人員。考核的內容分為考德和考績,主要從思想政治水平和各類科研業務人員的崗位履職情況來進行考核。
1994年制定了《科研工作獎勵試行辦法》,將科研人員年度科研工作的數量和質量一一張榜公布,變過去那種乾與不乾、乾多乾少、乾好乾壞“一個樣”為“不一樣”,促使大家奮發向上。
1995年進一步強化科研考核制度和激勵機制,對年度科研成果實行了分項獎勵,分為課題獎、質量獎、超額獎和反饋獎,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和導向作用,,將將科研人員年度完成的科研任務和獲獎等情況予以張榜公布。
1996年是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科研管理改革重要的一年,也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點開始由數量型轉到質量效益型上來的一年,科研處配合院黨組的精神制定了精品生產責任制,採取獎勵與懲罰措施進行考核和評優,將精品生產上升為科研所和科研人員的崗位職責以及考核科研人員的重要標準。在這一精品意識的推動下,從院領導到各科研所都加強了對精品生產的領導和組織。
2009年實行的《科研量化管理三項制度》是經2004、2008年、2009年反覆討論修改的管理規章制度,包括《科研成果量化管理辦法》、《科研業績獎勵辦法》《科研課題管理辦法》等三項制度,更加規範全面考核科研人員的科研成果和進行業績獎勵。在科研管理制度的不斷最佳化下,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的精品力作不斷邁上新台階。
2.職稱評定
1982年科研處開始參與院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的具體組織工作和承擔湖南省社會科學研究系列職稱評審的組織工作。1986年科研處開始組織全省社科系列高級職稱的評審。
從1986年到2000年10多年間,因參評社科系列職稱人員主要局限於社科研究機構,所以參評人員最多的年份也只有幾十人。科研處作為全省社科系列職稱評審的組織部門,從接收申報材料,審核申報材料到組織評審,與省人事廳積極配合,雖然工作量不是很大,但圓滿完成了任務。
2001年以來,科研處特別是職改辦通過奔赴各地州市高校與參評對象舉行各類型的座談會,舉辦繼續教育學習班等方式,推動了我省社科系列的職稱評審工作,參評對象由原來的單一性發展到了多系統、多行業的人員,不僅包括本科大專院校,還有專業研究機構和銀行、學會等。
2004年省社科系列的職稱申報人數大幅度增加,申報高級職稱101人,中級職稱94人。
2006年—2009年,為貫徹省人事廳有關指示精神,社科系列的職稱評定工作不斷規範和創新。首先,在繼續教育培訓班辦班形勢與課程設定等方面作了重大改革,除了開設基礎課以外,針對專業研究人員和高效管理人員的工作實際增開了選題技巧、課題設計、管理藝術等方面的課程,增強了培訓的實效性;其次,根據省人事廳的基本要求對評審庫做了必要的調整:增加了年輕專家和女性專家;再次,爭取做到學科搭配合理,把有些學科人數偏少的專家吸收到評審庫中,同時對學科人數偏多的專家進行適量削減;最後力求單位平衡;對一些沒有評審的高校和部門增加新評審。最重要的一點,在評審方法和保密工作上有了進一步的改進。在評審方法上採取量化打分,對參評人員的成果和業績等各項指標都予以量化,力求在通過率有限的情況上做到公平、公正;採取現場分組、進出憑證等方式強化了保密措施。
2008年,省社科系列中級職稱參評人數140人,高級職稱參評人數246人。
2009年,中級職稱參評人數156人(其中轉評3人),高級職稱參評人數280人。
2010年省社科研究系列高評會由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新獨立的職改辦負責組織,共有30人通過研究員資格評審,通過率28.8%;有60人通過副研究員資格評審,通過率52.6%。

(四)對外交流

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同外籍學者的學術交流逐漸加強。主要有通過中國社科院安排、來湘參加學術會議及通過其他渠道聯繫來訪的三種。來湖南訪問的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外籍學者,凡是通過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接待的,主要由科研處承擔聯繫、組織、陪同等具體工作。據統計,1982-1992年十年來共接待英、美、法、加拿大、英國、新加坡等國和港澳台的學者共71人次。
21世紀以來,在“通天連地”、“開門辦院”的發展理念和方針的指引下,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科研人員不僅增加了國內學術交流活動的次數,也拓展了對外交流的國際視野。2000年以來,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科研人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以及出國訪問的次數逐年增多,為搭建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國際學術交流平台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2004年,英國利物浦大學斯溫·奈傑爾·約翰教授來湖南省社會科學院講學;2006年與俄羅斯科學院專家合作翻譯俄文版湖湘文化專著《通書》;與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等國外學術機構進行交流合作,取得了重大突破。2007年,與俄羅斯、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建立學術聯繫或交流合作。2010年,與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等東南亞三國簽訂了正式學術交流的文字協定;拓展與美國學者的交流面,全年邀請美國專家4人次來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做學術報告;開闢了與非洲國家聯繫的渠道,邀請馬拉威官方代表團30人來湖南省社會科學院開展學術交流。

(五)其他職能

1.國情調研湖南基地工作
2008年12月26日,中國社科院國情調研湖南省基地在湖南省社科院正式揭牌成立。該基地是中國社科院在全國範圍內選取的十個代表性的省、市區合作的的對象之一,為黨中央、國務院戰略決策服務,對幫助總結湖南省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成就與經驗,為湖南的戰略發展提供決策的綜合性諮詢機構。湖南省社科院作為湖南基地的“聯絡員”和“勤務員”,主要負責為中國社科院專家學者長線“蹲點”湖南,展開實地跟蹤調研,總結湖南經驗為黨中央、國務院戰略決策提供參考並做好服務工作。2009年11月9-13日,國情調研湖南省基地辦公室接待了中國社科院科研局副局長黃群慧、科研局社會政法學部工作室主任劉白駒等一行16人,並全程配合他們在湖南省各市縣開展相關調研。
2010年6月,國情調研湖南省基地辦改為掛靠湖南省情與決策諮詢研究基地辦公室。
2.研究生教育與管理
為有效搭建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生培養平台、擴展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生培養渠道、強化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生教育與管理,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於2008年4月開始籌辦研究生教育與管理中心。2009年正式成立研究生教育與管理中心。自成立以來,研究生教育與管理中心充分利用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吉林大學的教育資源聯合辦學,開辦三年來,已初具規模。現已招收吉林大學軟體工程碩士研究生352人,其中2008年128人,2009年109人,2010年115人。同時,中國社科院公共管理專業共招收學生40人。中心現有專職管理人員和招生工作人員21人,兼職管理人員2人。
目前中心主任陳文勝、執行主任曾著強、中心辦公室主任段致和。科研處主要負責研究生教育與管理中心的發展規劃、人員管理等。
3.“鄧研”中心辦公室工作
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的前身是1995年4月成立的湖南省社會科學院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1999年1月,被湖南省委宣傳部授予湖南省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2002年,湖南省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辦公室落戶湖南省社會科學院。2004年,中心更名為湖南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湖南省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隨之更名為湖南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2009年,中心再次更名為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隨之更名為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湖南省委宣傳部正式向社科院特研基地授牌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辦公室。為了適應形勢需要,2009年,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辦公室工作移交給哲學所。
附:歷任領導簡表
處長及任職時間:
張耀華(1985-1994.6)
王永希(1994.10-2002)
賀培育(2002.8-2006.10)
劉雲波(2006.10-2010.3)
陳文勝(2010.9-)
副處長及任職時間
藍慶祥(1985-1987.2)
史南飛(1987.3-1994)
謝建新(1994.10-2000.9)
歐陽雪梅(2002.9-2004.7)
童中賢(2004.7-2006.10)
向志柱(2008.10.8-2010.9)
林志紅(2008.10.8- 至今)
湛中維(2010.9 - 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