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全國重點大學
1954年6所
1954年10月5日,中央《關於重點高等學校和專家工作範圍的決議》指定6所學校為全國性重點大學: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醫學院、北京農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
1959年20所
1959年3月22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在高等學校中指定一批重點學校的決定》 ,指定16所高校為全國重點大學,試招研究生: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航空學院、北京農業大學、北京工業學院、北京醫學院、北京師範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西安交通大學
同年8月又增加4所全國重點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電信工程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1960年64所
1960年10月22中發(1960)868號 酉字《中共中央關於增加全國重點高等學校的決定》 ,中央決定在原來20所(16+4)重點大學的基礎上,再增加44所重點大學,原有的(校名前加☆的)和新增加的共64所:
1、綜合大學13所
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山東海洋學院(現中國海洋大學)、蘭州大學。
2、工科院校32所
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東紡織工學院(現東華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工學院(現東北大學)、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北京石油學院(現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北京地質學院(現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重慶大學、北京郵電學院(現北京郵電大學)、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北京礦業學院(現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鐵道學院(現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化工學院(現北京化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吉林工業大學(併入吉林大學)、大連海運學院(現大連海事大學)、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學院(併入武漢大學)、中南礦冶學院(併入中南大學)、華東水利學院(現河海大學)。
3、師範院校2所
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
4、農林院校3所
北京農業大學(併入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併入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學院(現北京林業大學)
5、醫學院校5所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併入復旦大學)、北京醫學院(併入北京大學)、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山醫學院(併入中山大學)
6、外語政法3校
北京外國語學院(現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政法學院(現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對外貿易學院(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7、音樂體育2校
中央音樂學院、北京體育學院(現北京體育大學)
8、軍事院校3所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現國防科技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和若干軍校)、第四軍醫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電信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1963年3所
1963年9月12日教育部通知,增加3所全國重點高等學校:
廈門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外國語學院(現上海外國語大學)
1963年年底,南京農學院(現南京農業大學)被列為全國重點高校。
1964年,國際關係學院被列為全國重點高校。
至此,全國重點高校共68所。
1978年88所
中央“統一領導,分散管理”時期:1977年5月2日鄧小平提出要辦重點大學,集中優秀人才辦。1978年2月17日,國務院轉發教育部《關於恢復和辦好全國重點高等學校的報告》,恢復文革前60所全國重點高等學校,並增加28所高校為重點大學。1978年國務院最終確定的88所全國重點大學至今仍具有重要影響力。
下列即是常說的1978年確定的88所全國重點大學(括弧內為當今校名)按檔案排序:
1、綜合大學
雙重領導,教育部為主(11所):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蘭州大學
省領導(5所):雲南大學、西北大學、湘潭大學、新疆大學、內蒙古大學
2、理工科院校
雙重領導,教育部為主(12所):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天津大學、大連工學院(大連理工大學)、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化工學院(華南理工大學)、華中工學院(後更名華中理工大學,再與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合併組建華中科技大學)、重慶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化工學院(後復名華東化工學院,再更名華東理工大學)、浙江大學
雙重領導,中國科學院為主(1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雙重領導,國防科委為主(1所):長沙工學院(後更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再更名國防科技大學)
雙重領導,三機部為主(3所):北京航空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學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
雙重領導,四機部為主(2所):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電子科技大學)、西北電訊工程學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雙重領導,五機部為主(2所):北京工業學院(北京理工大學)、華東工程學院(南京理工大學)
雙重領導,六機部為主(2所):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哈爾濱工程大學)
雙重領導,八機總局為主(1所):哈爾濱工業大學
雙重領導,國家建委為主(1所):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後與重慶大學、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新的重慶大學)
雙重領導,冶金部為主(3所):北京鋼鐵學院(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工學院(東北大學)、中南礦冶學院(後更名中南工業大學,再與湖南醫科大學、長沙鐵道學院合併組建中南大學)
雙重領導,水電部為主(3所):華東水利學院(河海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學院(後更名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再與武漢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武漢大學)、河北電力學院(華北電力大學)
雙重領導,石化部為主(3所): 華東石油學院(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北京化工學院(北京化工大學)
大慶油田黨委領導(1所):大慶石油學院(東北石油大學)
雙重領導,煤炭部為主(2所):四川礦業學院(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阜新煤礦學院(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雙重領導,一機部為主(4所):合肥工業大學、吉林工業大學(後與吉林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合併組建新的吉林大學)、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燕山大學)、鎮江農業機械學院(後更名為江蘇理工大學,再與鎮江醫學院和鎮江師範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江蘇大學)
雙重領導,交通部為主(1所):大連海運學院(大連海事大學)
雙重領導,鐵道部為主(2所):北方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
雙重領導,紡織工業部為主(1所):上海紡織工學院(後復名華東紡織工學院、更名中國紡織大學,再更名東華大學)
雙重領導,輕工業部為主(1所):西北輕工業學院(陝西科技大學)。
雙重領導,建材總局為主(1所):武漢建築材料工業學院(後更名武漢工業大學,再與武漢交通科技大學、武漢汽車工業大學合併組建武漢理工大學)
雙重領導,地質總局為主(2所):武漢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長春地質學院(後更名長春科技大學,再併入新組建的吉林大學)
雙重領導,郵電部為主(1所):北京郵電學院(北京郵電大學)
雙重領導,農林部為主(1所):華北農業機械化學院(後復名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更名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再與北京農業大學合併組建中國農業大學)
雙重領導,中央氣象局為主(1所):南京氣象學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雙重領導,測繪總局為主(1所): 武漢測繪學院(後更名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再併入組建新的武漢大學)
雙重領導,國家海洋局為主(1所):山東海洋學院(中國海洋大學)
3、師範院校
雙重領導,教育部為主(2所):北京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後復名華東師範大學)
4、農林院校
雙重領導,農林部為主(1所):華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
雙重領導,林業總局為主(1所):雲南林業學院(北京林業大學)
省領導(2所):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江西農業大學)、大寨農學院(山西農業大學)
5、醫藥院校
衛生部直屬(1所):北京中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
雙重領導,衛生部為主(4所):北京醫學院(後更名北京醫科大學,再與北京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北京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後更名上海醫科大學,再與復旦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復旦大學)、中山醫學院(後更名中山醫科大學,再與中山大學合併組建新的中山大學)、四川醫學院(後更名華西醫科大學,再與四川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四川大學)。
6、外語院校
外交部直屬(1所): 北京外國語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
雙重領導,教育部為主(1所):上海外國語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
7、政法財經院校
雙重領導,最高人民法院為主(1所):西南政法學院(西南政法大學)
雙重領導,外貿部為主(1所):北京對外貿易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8、藝術院校
文化部直屬(1所):中央音樂學院
9、體育院校
雙重領導,國家體委為主(1所):北京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大學)
10、民族院校
雙重領導,中央主管民族工作部門為主(1所):中央民族學院(中央民族大學)
註:之前68所重點高等學校中的數所高校沒列入1978年年初恢復和辦好的全國重點高等學校名單內。
1978年到1981年陸續追加(恢復)的全國重點高等學校:
國際關係學院(1978年9月,中央批准《調查部關於重建國際關係學院的報告》,仍為全國重點大學)
湖南大學(1978年8月,根據國務院國發27號檔案,決定湖南大學改由第一機械工業部和湖南省雙重領導,以一機部為主,並被列為全國重點高校)
成都科學技術大學(原名成都工學院;第一次全國科學大會後,中國科學院要來三所學校之一,另兩所是浙江大學、黑龍江工學院。1978年10月劃歸中國科學院,更名為成都科學技術大學,成為全國重點大學;1980年10月改屬原國家教委,1993年與四川大學合併成立四川聯合大學,1998年更名為四川大學)
北京語言學院(1979年2月列入全國重點大學,今北京語言大學)
北京體育學院(1979年9月18日又列為全國重點高校,今北京體育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1978年7月7日,國務院恢復1971年4月撤消的中國人民大學,仍為全國重點大學)
中國首都醫科大學(1979年7月31日,教育部下發《關於改變北京中醫學院、中國首都醫科大學領導體制的通知》,並列為全國重點大學;1985年改為中國協和醫科大學,今北京協和醫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1979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今南方醫科大學)
山西農業大學(1979年7月27日,國務院批准大寨農學院併入山西農學院,同年更名為山西農業大學,被列為全國重點高校)
南京農學院(1979年,江蘇農學院恢復為南京農學院,又列為全國重點大學,1984年更名為南京農業大學)
西北農學院、西南農學院、瀋陽農學院、華中農學院、華南農學院(1979年,教育部和農業部聯合發布通知,這5所農業院校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高校,經過合併、更名分別發展為現在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南大學、瀋陽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
上海第二醫學院(1980年,教育部確定上海第二醫學院為全國重點高校,領導體制以上海市為主;1985年更名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工程學院(1979年被列為全國重點高校,今石家莊鐵道大學)
改革開放初,中國共有99所全國重點大學(一說100餘所,含第四軍醫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文革前確定的重點大學)。經過合併調整,至今尚存91所。
原中央部屬重點大學(部分):
華東交通大學(原鐵道部直屬高校,2000年劃轉江西省)
中國醫科大學(原衛生部直屬高校,2000年劃轉遼寧省)
中國美術學院(原文化部直屬高校,2000年劃轉浙江省)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原冶金工業部直屬高校,1998年劃轉陝西省)
上海機械學院(先後為第一機械工業部、機械工業部直屬高校;1994年更名為華東工業大學,1996年與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上海理工大學,1998年劃轉上海市)
哈爾濱科學技術大學(先後為中國科學院、國家儀器儀表工業總局、機械工業部直屬高校;1995年與哈爾濱電工學院、哈爾濱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哈爾濱理工大學,1998年劃轉黑龍江省)
註:“九五”期間,國家重點建設的高等學校為100所左右,中央政府並要求將此事當作面向“21世紀”的大事來抓。這項發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措施開始簡稱為“211計畫”,後來確定為“211工程”。原來的全國重點大學中,北京語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湘潭大學、燕山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江蘇大學、東北石油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陝西科技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瀋陽農業大學、山西農業大學、江西農業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2007年5月18日,與清華大學簽訂合作協定,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的學科建設由清華大學納入“211工程”和“985工程”等國家重點建設工程的整體規劃及其他相關計畫之中,在政策和投入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等15所院校由於政策平衡和自身發展受限等原因沒有納入國家“211工程”計畫,僅存全國重點大學之名。
而原先不屬於全國重點大學的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湖南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東北林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江南大學、長安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第二軍醫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上海大學、蘇州大學、天津醫科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太原理工大學、鄭州大學、遼寧大學、延邊大學、安徽大學、福州大學、南昌大學、廣西大學、四川農業大學、貴州大學、石河子大學、海南大學、西藏大學、寧夏大學、青海大學等36所院校由於部分自身行業特色或者國家重點大學的布局平衡、國家偏遠地區政策照顧等原因,規劃列入國家“211工程”計畫,成為211大學,這些大學進入211工程的時間較晚。
原國家重點建設大學
七五建設15所
“七五”期間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15所)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四所大學校長聯名向中央寫信,建議中央政府增加對教育的財政預算和投入,特別是要撥出專款、大力度地支持全國著名的部分重點大學建設。國務院採納了這個建議,並於1984年確定清華、北大、復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中國科大六所大學納入首批國家“七五”重點投資建設項目。
名單: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醫科大學、北京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中國政法大學
八五建設15所
“八五” 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15所)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醫科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農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原985工程39所
1998年5月4日,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向全世界宣告:“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由此,中國教育部決定在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中,重點支持國內部分高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簡稱 “985工程”。
這些大學全部為中央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全部具有若干院士、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學科、博士點、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博士後流動站、教授任職資格審批權、研究生院、研究生招生自主劃線權。
學校 | 共建部門 | 協定簽署時間 |
北京大學 | 教育部、北京市 | 1999.7 |
清華大學 | 教育部、北京市 | 1999.7 |
復旦大學 | 教育部、上海市 | 1999.7 |
上海交通大學 | 教育部、上海市 | 1999.7 |
南京大學 | 教育部、江蘇省 | 1999.7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教育部、中國科學院、安徽省 | 1999.7 |
西安交通大學 | 教育部、陝西省 | 1999.9 |
浙江大學 | 教育部、浙江省 | 1999.11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工業與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龍江省 | 1999.11 |
北京理工大學 | 工業與信息化部、北京市 | 2000.9 |
南開大學 | 教育部、天津市 | 2000.12 |
天津大學 | 教育部、天津市 | 2000.12 |
中山大學 | 教育部、廣東省 | 2001.1 |
華南理工大學 | 教育部、廣東省 | 2001.1 |
山東大學 | 教育部、山東省 | 2001.2 |
華中科技大學 | 教育部、湖北省、武漢市 | 2001.2 |
吉林大學 | 教育部、吉林省 | 2001.2 |
廈門大學 | 教育部、福建省、廈門市 | 2001.2 |
武漢大學 | 教育部、湖北省 | 2001.2 |
東南大學 | 教育部、江蘇省 | 2001.2 |
中國海洋大學 | 教育部、山東省、國家海洋局、青島市 | 2001.2 |
湖南大學 | 教育部、工業與信息化部、湖南省 | 2001.2 |
中南大學 | 教育部、工業與信息化部、湖南省 | 2001.2 |
西北工業大學 | 工信部、教育部、陝西省、西安市 | 2001.4 |
大連理工大學 | 教育部、遼寧省、大連市 | 2001.8 |
四川大學 | 教育部、四川省 | 2001.9 |
電子科技大學 | 教育部、工業與信息化部、四川省、成都市 | 2001.9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教育部、工業與信息化部、北京市 | 2001.9 |
重慶大學 | 教育部、重慶市 | 2001.9 |
蘭州大學 | 教育部、甘肅省 | 2001.12 |
東北大學 | 教育部、遼寧省、瀋陽市 | 2002.1 |
同濟大學 | 教育部、上海市 | 2002.6 |
北京師範大學 | 教育部、北京市 | 2002.8 |
中國人民大學 | 教育部、北京市 | 2003.9 |
中國農業大學 | 教育部、北京市、農業部、水利部 | 2004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教育部、陝西省 | 2004 |
中央民族大學 |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教育部、北京市 | 2004 |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 中央軍委、長沙市 | 2006 |
華東師範大學 | 教育部、上海市 | 2006 |
原211工程112所
“211工程”是中國政府為了迎接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面向21世紀,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專業,到2000年左右在教育質量、科學研究、管理水平及辦學效益等方面有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顯進展,力爭在21世紀初有一批高等學校和學科、專業接近或達到國際一流大學的水平的建設工程。“211工程”是建國以來國家正式立項在高等教育領域進行的規模最大,投資最多的重點建設工程,是中國政府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舉措。
省區 | 數量 | 院校名稱 | |||
北京 | 26 | 北京大學 | 清華大學 | 北京理工大學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師範大學 | 中央民族大學 |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化工大學 | ||
北京郵電大學 | 北京林業大學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
中國傳媒大學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中央音樂學院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
中國政法大學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華北電力大學 | 中央財經大學 | ||
北京體育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 | ||||
黑龍江 | 4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東北林業大學 | 東北農業大學 |
吉林 | 3 | 吉林大學 | 東北師範大學 | 延邊大學 | |
遼寧 | 4 | 東北大學 | 大連理工大學 | 遼寧大學 | 大連海事大學 |
天津 | 3 | 南開大學 | 天津大學 | 天津醫科大學 | |
河北 | 1 | 河北工業大學 | |||
山西 | 1 | 太原理工大學 | |||
內蒙古 | 1 | 內蒙古大學 | |||
上海 | 10 | 上海交通大學 | 復旦大學 | 同濟大學 | 上海財經大學 |
海軍軍醫大學 | 東華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華東理工大學 |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上海大學 | ||||
江蘇 | 11 | 南京大學 | 東南大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南京理工大學 |
河海大學 | 南京農業大學 | 中國藥科大學 | 南京師範大學 | ||
江南大學 | 中國礦業大學 | 蘇州大學 | |||
浙江 | 1 | 浙江大學 | |||
安徽 | 3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大學 | 合肥工業大學 | |
福建 | 2 | 福州大學 | 廈門大學 | ||
江西 | 1 | 南昌大學 | |||
山東 | 3 | 山東大學 | 中國海洋大學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
河南 | 1 | 鄭州大學 | |||
湖北 | 7 | 武漢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武漢理工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華中師範大學 | 華中農業大學 | |||
湖南 | 4 | 湖南大學 | 中南大學 | 國防科技大學 | 湖南師範大學 |
廣東 | 4 | 中山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 | 暨南大學 | 華南師範大學 |
廣西 | 1 | 廣西大學 | |||
海南 | 1 | 海南大學 | |||
四川 | 5 | 四川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 | 西南交通大學 | 西南財經大學 |
四川農業大學 | |||||
貴州 | 1 | 貴州大學 | |||
雲南 | 1 | 雲南大學 | |||
重慶 | 2 | 重慶大學 | 西南大學 | ||
西藏 | 1 | 西藏大學 | |||
陝西 | 8 | 西北工業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西北大學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長安大學 | 空軍軍醫大學 | 陝西師範大學 | ||
甘肅 | 1 | 蘭州大學 | |||
青海 | 1 | 青海大學 | |||
寧夏 | 1 | 寧夏大學 | |||
新疆 | 2 | 新疆大學 | 石河子大學 |
“雙一流”137所
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亦是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後的又一國家戰略,有利於提升中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對新時期高等教育重點建設做出新部署, 將“ 985工程 ”、“ 211工程 ”、“ 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特色重點學科建設”等重點建設項目,統一納入 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建設,並於同年11月由國務院印發,決定統籌推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017年1月,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於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正式確認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總計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A類36所,B類6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雙一流建設學科總計465個(其中自定學科44個)。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 雙一流 ”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36所)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蘭州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B類建設高校(6所)
東北大學、鄭州大學、湖南大學、雲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疆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
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交學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體育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華北電力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內蒙古大學、遼寧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延邊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體育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上海大學、蘇州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南京郵電大學、河海大學、江南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福州大學、南昌大學、河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暨南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海南大學、廣西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石油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西南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貴州大學、西藏大學、西北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陝西師範大學、青海大學、寧夏大學、石河子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寧波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第二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
“雙一流”建設學科
北京大學: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藝術學理論、現代語言學、語言學、機械及航空航天和製造工程、商業與管理、社會政策與管理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新聞傳播學、中國史、統計學、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清華大學: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力學、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設計學、會計與金融、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統計學與運籌學、現代語言學
北京交通大學:系統科學
北京工業大學:土木工程(自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力學、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
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兵器科學與技術
北京科技大學:科學技術史、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礦業工程
北京化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自定)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農業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作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草學
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林學
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臨床醫學、藥學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地理學、系統科學、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戲劇與影視學、語言學
首都師範大學:數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文學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
中央財經大學:套用經濟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套用經濟學(自定)
外交學院:政治學(自定)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公安學(自定)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學
中央音樂學院:音樂與舞蹈學
中國音樂學院:音樂與舞蹈學(自定)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學、設計學
中央戲劇學院:戲劇與影視學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
南開大學:世界史、數學、化學、統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天津大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
天津工業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
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自定)
天津中醫藥大學:中藥學
華北電力大學:電氣工程(自定)
河北工業大學:電氣工程(自定)
太原理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自定)
內蒙古大學:生物學(自定)
遼寧大學:套用經濟學(自定)
大連理工大學:化學、工程
東北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
大連海事大學:交通運輸工程(自定)
吉林大學:考古學、數學、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延邊大學:外國語言文學(自定)
東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世界史、數學、化學、統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哈爾濱工業大學: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
東北農業大學:畜牧學(自定)
東北林業大學:林業工程、林學
復旦大學:哲學、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機械及航空航天和製造工程、現代語言學
同濟大學:建築學、土木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藝術與設計
上海交通大學:數學、化學、生物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電子電氣工程、商業與管理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東華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
上海海洋大學:水產
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學、中藥學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生態學、統計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文學
上海財經大學:統計學
上海體育學院:體育學
上海音樂學院:音樂與舞蹈學
上海大學:機械工程(自定)
南京大學: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大氣科學、地質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礦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蘇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自定)
東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風景園林學、藝術學理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力學
南京理工大學:兵器科學與技術
中國礦業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
南京郵電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
河海大學:水利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江南大學: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
南京林業大學:林業工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
南京農業大學:作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
中國藥科大學:中藥學
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
浙江大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園藝學、植物保護、基礎醫學、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農林經濟管理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學
安徽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自定)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
合肥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自定)
廈門大學: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
福州大學:化學(自定)
南昌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山東大學:數學、化學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科學、水產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鄭州大學:臨床醫學(自定)、材料科學與工程(自定)、化學(自定)
河南大學:生物學
武漢大學:理論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化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測繪科學與技術、礦業工程、口腔醫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華中農業大學:生物學、園藝學、畜牧學、獸醫學、農林經濟管理
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自定)
湖南大學:化學、機械工程
中南大學: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礦業工程
湖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自定)
中山大學:哲學、數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工商管理
暨南大學:藥學(自定)
華南理工大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農學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學
華南師範大學:物理學
海南大學:作物學(自定)
廣西大學:土木工程(自定)
四川大學:數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學
重慶大學:機械工程(自定)、電氣工程(自定)、土木工程(自定)
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工程
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西南石油大學: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成都理工大學:地質學
四川農業大學:作物學(自定)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藥學
西南大學:生物學
西南財經大學:套用經濟學(自定)
貴州大學:植物保護(自定)
雲南大學:民族學、生態學
西藏大學:生態學(自定)
西北大學:地質學
西安交通大學: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西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長安大學:交通運輸工程(自定)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
陝西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自定)
蘭州大學:化學、大氣科學、生態學、草學
青海大學:生態學(自定)
寧夏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自定)
新疆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自定)、化學(自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定)
石河子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自定)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安全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寧波大學:力學
中國科學院大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國防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第二軍醫大學:基礎醫學
第四軍醫大學:臨床醫學(自定)
(註:1、不加(自定)標示的學科,是根據“雙一流”建設專家委員會確定的標準而認定的學科;2、加(自定)標示的學科,是根據“雙一流”建設專家委員會建議由高校自主確定的學科;3、高校建設方案中的自主建設學科按照專家委員會的諮詢建議修改後由高校自行公布;4、名單排序以教育部檔案為準。)
優勢國家重點學科建設大學
原985平台
截至2011年年末,985工程共有39所高校。此後,教育部表示985工程和211工程的規模已經穩定,將不會再新增高校,於是引入動態競爭機制,實施“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高校從屬於“211工程”建設的學校但不屬於“985工程”建設的部屬高校中選擇。“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項目的主要任務是以國家和行業發展急需的重點領域和重大需求為導向,圍繞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和學科前沿,在行業特色型大學的全國頂尖的優勢學科重點建設一批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從而大力提高建設學科的科技創新能力和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的能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學科群。“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已經列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作為國家重點工程長期實施,由於平台建設方式和985工程平台相同,所以稱為“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建設平台”,簡稱“特色985工程”,“特色985工程”大學基本上是沒有經歷過合併重組的行業特色型大學,學科精度極高,擁有一至兩個全國頂尖的學科,在行業內認可度極高,具有深厚的行業底蘊和學科積澱。985平台院校名單如下:
學校名稱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華東理工大學:煤的清潔高效利用與石油化工關鍵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飛行器設計製造與飛行安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南京理工大學:現代攻防與先進裝備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先進軍事綜合電子信息系統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先進雷達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中國礦業大學:煤炭資源安全開採與潔淨利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系統過程與礦產資源平台
中國石油大學:油氣資源勘探開發與轉化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法、管學科融通創新與我國社會建設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武漢理工大學:綠色建材與新材料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哈爾濱工程大學:現代艦船與深海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與公共政策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中國藥科大學:新藥發現理論與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西南交通大學:國家軌道交通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北京交通大學:軌道交通安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北京化工大學:綠色化工與材料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河海大學:全球水循環與國家水安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合肥工業大學:節能環保汽車及其製造裝備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科群與中國金融創新發展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華北電力大學:電力科學與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長安大學:公路建設與交通運營保障科學與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江南大學:食品精深加工與安全控制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北京林業大學:應對全球化的森林生態系統恢復重建與可持續經營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東北林業大學: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與高效利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華中農業大學:農業生物遺傳改良和生長發育調控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中國傳媒大學:數字媒體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北京科技大學:新材料與冶金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中國政法大學:法治建設與人才培養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南京農業大學:(正式名稱未公布)
北京郵電大學:(正式名稱未公布)
2011計畫
“2011計畫”全稱“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是繼全國重點大學、“211工程”、“985工程”之後,中國高等教育系統又一項體現國家意志的重大戰略舉措,於2012年5月7日正式啟動。該計畫以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創新能力提升為核心任務,通過構建面向科學前沿、文化傳承創新、行業產業以及區域發展重大需求的四類協同創新模式,深化高校的機制體制改革,轉變高校創新方式。該計畫由教育部和財政部共同研究制定、旨在突破高校內外部機制體制壁壘、釋放人才、資源等創新要素活力。當前,中國高等教育已進入了內涵式發展的新階段。
‘2011計畫’提出面向各類高校開放,不限定範圍,不固化單位。這個計畫實施下來,將不會有‘2011高校’這個概念,只有‘2011協同創新中心’這個實體。”
2012年度首批14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名單
1.量子物質科學協同創新中心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物理所等
2.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院、海軍指揮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四川大學、中國社科院邊疆史地中心、中科院地理資源所等
3.宇航科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哈爾濱工業大學、中航科技集團等
4.先進航空發動機協同創新中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航工業集團等
5.生物治療協同創新中心
四川大學、清華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南開大學等
6.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中心
河南農業大學、河南工業大學、河南省農科院等
7.軌道交通安全協同創新中心
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南大學等
8.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
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等
9.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
中國政法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等
10.有色金屬先進結構材料與製造協同創新中心
中南大學、貴州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鋁業公司、中國商飛公司等
11.長三角綠色製藥協同創新中心
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大學、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浙江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浙江醫學科學院、藥物製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
12.蘇州納米科技協同創新中心
蘇州大學、蘇州工業園區等
13.先進生物與化學製造協同創新中心
南京工業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南京郵電大學、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等
14.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協同創新中心
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半導體所、國防科技大學等
2014年度第二批24所協同創新中心具體名單參見“2011計畫”詞條
中西部重點建設大學
一省一校14所
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是在沒有教育部直屬高校的14個省份,專項支持一所本區域內辦學實力最強、辦學水平最高、有區域優勢的高水平大學。從該工程按照內涵發展、提高質量、建設本地區“有特色、高水平”大學的要求,明確建設目標,增強辦學綜合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這些大學重點加強特色學科和師資隊伍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科學研究水平,增強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是繼省部共建大學政策之後國家推動中西部省屬高校發展設立的又一重大項目,是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畫的一部分。這14所高校2018年起由“省部共建”升級為“以部為主、部省合建”高校行列,將獲得國家專項資金支持。
高校名單
山西省:山西大學
河北省:河北大學
河南省:鄭州大學
江西省:南昌大學
雲南省:雲南大學
貴州省:貴州大學
海南省:海南大學
青海省:青海大學
西藏自治區:西藏大學
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大學
廣西壯族自治區:廣西大學
寧夏回族自治區:寧夏大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大學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石河子大學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100所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是為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促進我國高等教育協調發展,並切實提升中西部高校辦學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使中西部一批本科高校的實力更大提升,計畫重點支持建設中西部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00所地方高校的發展建設。該“工程”從2012年開始,由發改委、教育部組織實施重點扶持一批有特色有實力的省部共建或省屬重點大學,包括部分原211工程大學,是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畫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工程一期實施期限為2012-2015年,二期實施期限為2016-2020年。
河北 | 6所 | 河北大學 | 河北師範大學 | 燕山大學 | 河北農業大學 |
河北醫科大學 | 河北工業大學 | ||||
山西 | 4所 | 山西大學 | 中北大學 | 山西師範大學 | 山西財經大學 |
內蒙古 | 3所 | 內蒙古農業大學 | 內蒙古醫科大學 | 內蒙古師範大學 | |
黑龍江 | 5所 | 黑龍江大學 | 哈爾濱醫科大學 | 哈爾濱商業大學 | 東北農業大學 |
哈爾濱理工大學 | |||||
吉林 | 5所 | 延邊大學 | 吉林農業大學 | 長春中醫藥大學 | 長春理工大學 |
東北電力大學 | |||||
遼寧 | 5所 | 瀋陽農業大學 |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 遼寧工業大學 | 大連醫科大學 |
瀋陽建築大學 | |||||
安徽 | 6所 | 安徽農業大學 | 安徽理工大學 | 安徽工業大學 | 安徽醫科大學 |
安徽財經大學 | 安徽師範大學 | ||||
江西 | 4所 | 南昌大學 | 江西師範大學 | 江西財經大學 | 江西農業大學 |
河南 | 8所 | 河南大學 | 河南師範大學 | 河南農業大學 | 河南中醫學院 |
河南工業大學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 河南理工大學 | 河南科技大學 | ||
湖北 | 6所 | 湖北大學 | 湖北工業大學 | 長江大學 | 武漢科技大學 |
武漢工程大學 | 武漢紡織大學 | ||||
湖南 | 6所 | 湘潭大學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 湖南師範大學 | 湖南農業大學 |
長沙理工大學 | 吉首大學 | ||||
廣西 | 4所 | 廣西民族大學 | 廣西師範大學 | 廣西醫科大學 | 廣西中醫藥大學 |
海南 | 1所 | 海南大學 | |||
四川 | 6所 | 西華大學 | 成都理工大學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 西南石油大學 |
四川師範大學 | 四川理工學院 | ||||
貴州 | 4所 | 貴州師範大學 | 貴陽醫學院 | 貴州師範學院 | 貴州理工學院 |
雲南 | 4所 | 雲南大學 | 昆明理工大學 | 雲南師範大學 | 昆明醫科大學 |
重慶 | 4所 | 重慶醫科大學 | 重慶工商大學 | 重慶郵電大學 | 重慶交通大學 |
西藏 | 2所 | 西藏大學 | 西藏民族學院 | ||
陝西 | 5所 | 西北大學 | 陝西科技大學 | 西安科技大學 | 西安理工大學 |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 |||||
甘肅 | 4所 | 西北師範大學 | 甘肅農業大學 | 蘭州理工大學 | 蘭州交通大學 |
寧夏 | 1所 | 寧夏大學 | |||
青海 | 2所 | 青海大學 | 青海民族大學 | ||
新疆 | 5所 | 新疆大學 | 新疆農業大學 | 新疆師範大學 | 新疆藝術學院 |
喀什師範學院 | |||||
生產建設兵團 | 2所 | 石河子大學 | 塔里木大學 |
省份 | 數量 | 學校名單 | ||
河南 | 3所 | 河南科技大學 | 新鄉醫學院 |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
山西 | 2所 | 太原科技大學 | 山西農業大學 | - |
河北 | 7所 | 河北大學 | 河北師範大學 | 河北農業大學 |
河北工業大學 | 河北工程大學 | 燕山大學 | ||
石家莊鐵道大學 | - | - | ||
江西 | 4所 | 江西理工大學 | 華東交通大學 | 東華理工大學 |
景德鎮陶瓷大學 | ||||
廣西 | 3所 | 南寧師範大學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 桂林理工大學 |
湖南 | 6所 | 湖南師範大學 | 湘潭大學 | 吉首大學 |
南華大學 | 湖南科技大學 | 長沙理工大學 | ||
內蒙古 | 1所 | 內蒙古科技大學 | 內蒙古工業大學 | |
寧夏 | 1所 | 寧夏醫科大學 | - | - |
海南 | 1所 | 海南師範大學 | - | - |
四川 | 2所 | 成都理工大學 | 四川理工學院 | - |
湖北 | 4所 | 武漢科技大學 | 湖北工業大學 | 三峽大學 |
湖北經濟學院 | - | - | ||
重慶 | 1所 | 重慶交通大學 | - | - |
貴州 | 1所 | 遵義醫學院 | - | - |
安徽 | 1所 | 安慶師範大學 | - | - |
雲南 | 1所 | 西南林業大學 | - | - |
中央部屬大學
教育部直屬高校
北京市(24所)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科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主管)、中國政法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華北電力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上海市(8所)
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華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
江蘇省(7所)
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河海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江南大學
湖北省(7所)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陝西省(5所)
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四川省(4所)
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
山東省(3所)
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吉林省(2所)
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
廣東省(2所)
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遼寧省(2所)
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
天津市(2所)
南開大學、天津大學
黑龍江省(1所)
東北林業大學
湖南省(2所)
中南大學、湖南大學
重慶市(2所)
重慶大學、西南大學
安徽省(1所)
合肥工業大學
浙江省(1所)
浙江大學
福建省(1所)
廈門大學
甘肅省(1所)
蘭州大學
中央軍委直屬高校
湖南省(1所)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北京市(1所)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
交通運輸部直屬高校
遼寧省(1所)
大連海事大學
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高校
黑龍江(2所)
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
北京市(2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
江蘇省(2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
陝西省(1所)
西北工業大學
公安部直屬高校
北京市(1所)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遼寧省(1所)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
河北省(1所)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
河南省(1所)
鐵道警察學院
浙江省(1所)
公安海警學院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直屬高校
廣東省(1所)
暨南大學
福建省(1所)
華僑大學
中國科學院直屬高校
北京市(1所)
中國科學院大學
安徽省(1所)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直屬高校
北京市(1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外交部直屬高校
北京市(1所)
外交學院
法務部直屬高校
河北省(1所)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
衛生部直屬高校
北京市(1所)
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
國家體育總局直屬高校
北京市(1所)
北京體育大學
中央辦公廳直屬高校
北京市(1所)
北京電子科技學院
中華全國總工會直屬高校
北京市(1所)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
中華婦女聯合會直屬高校
北京市(1所)
中華女子學院
中國民用航空總局直屬高校
天津市(1所)
中國民航大學
四川省(1所)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上海市(1所)
上海民航職業技術學院
海關總署直屬高校
上海市(1所)
上海海關學院
省部共建大學
(參考“省部共建大學”百科)
其他重點大學
13所重點軍事院校: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防化指揮工程學院、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 裝甲兵工程學院、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解放軍外國語學院、海軍工程大學、解放軍理工大學、海軍航空工程學院、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空軍工程大學、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陸軍軍醫大學
唯一有地方和中央部委兩個主管部門的省部共建大學:上海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