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團校

湖南省團校

湖南省團校成立於建國前,1949年9月20日省團校第一期培訓班開學,最先借用教堂、醫院、中學的房舍辦學,條件極為艱苦。 1957年省委決定從柯西石佳沖省委黨校風劃撥8000平方米的校舍給團校,作為團校學員教職工宿舍、教室、禮堂和食堂,59年省委決定將團校與黨校合併。 從1973年開始,在省“五七”幹校辦了8期團乾培訓班,到1981年7月,省委正式批准恢復湖南省團校名稱和建制,隸屬省委黨校領導,同時接受團省委業務上的指號,具有相對獨立性。

基本信息

簡介

共青團湖南省團校(又名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共青團理論教研部)是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和共青團湖南省委領導下的培訓共青團幹部和青年人才的學校,是湖南青年幹部培訓基地,青年人才培養基地,青少年理論研究基地,青少年文化交流發展基地。湖南省團校座落於鍾靈毓秀、人才薈萃的麓山之北、湘江之濱,占地460畝,建築面積22萬餘平方米的省委黨校、行政學院院內。擁有獨立的培訓樓,完備的教學、生活設施,能為學員提供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共青團湖南省團校成立於新中國建國前夕,經過60餘年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研究、辦學、管理經驗,形成了以學歷教育為主要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辦學格局,擁有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和管理隊伍,為各部門各行業舉辦了各種類型的幹部職工培訓班,培養了3萬多名青年幹部和青年人才。

團校歷史

湖南省團校成立於建國前,1949年9月20日省團校第一期培訓班開學,最先借用教堂、醫院、中學的房舍辦學,條件極為艱苦。1950年5月在馬王堆落戶(現幹部療養院),1953年在雨花亭建新校舍,55年初遷入新校址(現省銀行學校),學校規模可一次容納500名學員。1957年省委決定從柯西石佳沖省委黨校風劃撥8000平方米的校舍給團校,作為團校學員教職工宿舍、教室、禮堂和食堂,59年省委決定將團校與黨校合併。在合併前的10年中,共舉辦培訓班24期,為全省培訓了一大批團幹部和向黨輸送了一批優秀幹部。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團校隨黨校停辦,後又隨黨校改名為“湖南省革命委員會毛澤東思想學習班”、“湖南省革命委員會五七幹校總校”。原因校教職工和黨校教職工隊伍被下放農村或到下面“五七”幹校勞動等形式而肢解,整個省委黨校體制不復存在。

團校發展

從1973年開始,在省“五七”幹校辦了8期團乾培訓班,到1981年7月,省委正式批准恢復湖南省團校名稱和建制,隸屬省委黨校領導,同時接受團省委業務上的指號,具有相對獨立性。1984年10月被批准為大專體制,從1985年起開始招收兩年制全脫產專科學員(參加成入高考),1995年開始招收專升本兩年制本科學員。
從1981年復校至今,團校共舉辦各類短訓班97期,培訓人數達7000多人,此外,在整黨團建期間,根據團省委部署,團校組成講師團走出校門到各地(市、州)巡迴培訓團幹部4500多人,受到團中央的首肯,團中央舉辦十年改革回顧展也將此列入展覽內容,《湖南日報》也曾作過專題報導。
1985年經省委同意,湖南省青運史研究室併入團校,並創辦《湖南青運史資料與研究》刊物:1991年省委批准成立湖南省青少年研究所與團校兩塊牌子一套人員,並經省新聞出版局批准創辦了《湖南青少年研究》理論刊物。
復校以來,教學科研有長足的發展,除參與全團院校教材統編、合作課題外,還單獨出版了教材專著十幾部,編撰了《湖南青運史資料》叢書五輯共150萬字,《湖南省團志》和《湖南育運史大事記》等,發表論文數百篇。

機構設定

湖南省團梭雖然建校很早,但由於種種原因,仍不是一所獨立團校。團校實行省委黨校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去年機構改革後定編9人,設有青年學研究室、青運史研究室、教研科、組教科(辦公室)以及圖書資料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