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參事室

湖南省參事室

湖南省參事室為省委、省政府科學、民主決策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許多建議受到省委、省政府和有關部門重視。參事每年參與修改《政府工作報告》草案和各種法規草案,他們提出的多數修改意見都被省政府和有關部門採納,在政府工作中較好地發揮了諮詢參謀作用。

機構簡介

1949年8月,長沙和平解放,毛澤東主席即提出,在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人民軍政委員會設參事室、參議室。1950年6月1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湖南人民軍政委員會參議室正式成立,任命首批參事60名、參議80名。1955年4月,參議室與參事室合併,參議改任參事。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曾向省里提名推薦過30多名參事。省政府先後任命了551名參事和秘書。任命制參事是我省知名的上層愛國人士和參加過湖南和平起義的原國民黨高中級軍政官員。湖南省參事室在全國各省市區參事室中人數最多,在海內外影響亦比較大。
建國初期,省參事室在省人民政府領導下,為鞏固和發展新生的人民政權,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文革”期間,參事受到不公正待遇,參事工作受到極大衝擊,處於停滯狀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參事工作得以恢復。
1988年國務院下發《關於加強省、自治區、直轄市參事室工作的通知》(國發〔1988〕58號),明確了新時期參事室的性質和任務,改革了參事任職辦法和選聘參事的條件與對象,參事由任命制改為聘任制,聘期五年,聘任制參事主要是有代表性、有影響的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愛國人士中有參政議政能力的專家、學者和專家型廳局級領導幹部。截止2010年,省政府共聘任了101名參事。從1992年開始,省政府每年定期召開參事座談會,省領導和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聽取參事對政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2000年6月機構改革以後,省參事室與省文史研究館合署辦公, 內設辦公室、參事業務處、文史業務處、人事處、機關黨委、監察室、後勤服務中心。2003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新時期政府參事工作的意見》,對新時期參事工作的主要任務和方式方法、組織建設和理論建設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提出了新的要求,是指導新時期參事工作發展的綱領性檔案。 2009年12月,根據省政府機構改革方案,省參事室為省人民政府具有統戰性、諮詢性的工作部門。
幾十年來,參事室不斷解放思想,改革創新,逐步實現了工作指導思想、工作職能、工作方式的轉變,新老參事團結合作,各展所長,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全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結合自身專業特長,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及時反映社情民意,認真撰寫《調查報告》、《參事建議》和《情況反映》。參事們還充分利用在港澳台和海外親朋故舊多的優勢,積極開展統戰聯誼,宣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為促進祖國統一貢獻了力量。

單位職能

(一)組織省政府參事圍繞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決策的實施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反映真實情況,參政議政、建言獻策、諮詢國是、民主監督、統戰聯誼。
(二)組織省政府參事對有關地方性法規草案、《政府工作報告》稿和其他重要檔案草案提出意見和建議。
(三)貫徹執行黨的統一戰線政策,支持、組織參事和館員參加愛國統一戰線工作,參與開展有關對外合作交流。
(四)組織館員撰寫和整理文史資料。
(五)組織館員開展文史、藝術研究和書畫藝術創作等活動。
(六)會同有關部門承辦省政府參事、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的遴選工作。
(七)負責為省政府參事、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履行職責提供服務。
(八)承辦省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機構設定

省參事室(省文史研究館)設4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
負責機關文電、會務、機要、檔案管理等日常工作;承擔信息、安全、保密、信訪、督查和政務公開工作;承擔機關財務、資產管理的組織協調等工作;負責宣傳工作;協助領導做好統戰工作。
(二)參事業務處。
組織參事進行調查研究,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開展參政諮詢;組織參事對有關地方性法規草案、《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及重要檔案提出意見和建議;負責做好參事的統戰聯誼工作。
(三)文文業務處。
組織館員進行文史、詩詞和書畫藝術研究與創作,撰寫和整理文史資料;組織館員開展海外聯誼活動。
(四)人事處。
負責機關人事、機構編制、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險工作;負責機關工作人員教育培訓和考核工作;負責承辦參事的選聘、續聘、解聘和館員的選聘工作。
機關黨委。負責機關和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
紀檢 (監察)機構按有關規定設定。
機關後勤服務中心,正處級,核定全額撥款事業編制I2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2名。要積極探索機關後勤管理體制改草,實行後勤行政管理職能與服務職能分開,逐步實現機關後勤服務的社會化。

領導介紹

黨組書記
姓名:石華清
石華清,男,漢族,湖南嶽陽人,1963年1月出生, 1984年7月參加工作,1985年10月入黨,大學文化,管理工程碩士,歷任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副主任、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現任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省參事室省文史研究館黨組書記。
主任、 黨組副書記
姓名:姚正先
姚正先 ,男,漢族,湖南常德人,1953年3月出生,1970年3月參加工作,1975年6月入黨,大專文化,歷任安鄉縣委書記、常德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婁底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婁底市委副書記。現任省參事室主任、省參事室省文史研究館黨組副書記。
副主任(副館長)、黨組成員
姓名:胡述光
胡述光,男,漢族,湖南平江人,1954年4月出生,1975年7月參加工作,1985年12月入黨,大學學歷,推廣研究員,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歷任省動物血防站站長、省畜牧獸醫總站站長、省畜牧水產局黨組成員、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省農業廳副廳級幹部、省參事室(省文史研究館)紀檢組組長、黨組成員。現任省參事室(省文史研究館)副主任(副館長)、黨組成員。分管辦公室、人事處、機關黨委、後勤服務中心工作。
副主任(副館長)、黨組成員
姓名:陳伏
陳伏球,男,漢族,湖南益陽人,1963年6月出生, 1982年7月參加工作,1992年12月入黨,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歷任省參事室辦公室副主任、主任、會同縣委副書記(掛職)。現任省參事室(省文史研究館)副主任(副館長)、黨組成員。分管文史業務處工作。
副主任(副館長)
姓名:劉清君
劉清君,男,漢族,湖南澧縣人,1960年11月出生, 1982年02月參加工作,研究生畢業,工學碩士,教授。歷任長沙理工大學自考分院、公路學院、城南學院副院長、雙牌縣副縣長(掛職)、民革湖南省委副主委、民革省委專職副主委。現任省參事室(省文史研究館)副主任(副館長)、民革湖南省委副主委,是第十屆、第十一屆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民革中央委員。分管參事業務處工作。
紀檢組組長、黨組成員
姓名:於秋平
於秋平,女,漢族,安徽穎上人,1959年9月出生,1977年8月參加工作,1984年9月入黨,本科畢業,歷任省參事室(省文史研究館)人事處副處長、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辦公室主任。現任省參事室(省文史研究館)紀檢組組長、黨組成員。分管紀檢(監察)、老乾、基建工作,協助分管機關黨委工作。
巡視員
姓名:陽盛海
陽盛海,男,苗族,湖南城步人,1952年6月出生, 1976年8月參加工作,1985年3月入黨,大學畢業,歷任省民委財經處、政法處副處長、城步苗族自治縣縣長、省民委文化宣傳處處長、省參事室(省文史研究館)副主任(副館長)、黨組成員。現任省參事室(省文史研究館)巡視員。分管《中國地域文化通覽》(湖南卷)編纂工作。
副巡視員
姓名:肖柏林
肖柏林,男,漢族,湖南臨澧人,1952年10月出生, 1971年1月參加工作,1975年6月入黨,大專畢業,歷任長沙政治軍官進修學院11隊隊長、長沙政治軍官進修學院生產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長沙政治學院離職幹部休養所所長、省參事室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人事處處長。現任省參事室(省文史研究館)副巡視員。 分管《館員傳略》編纂工作。

文史研究館

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政府為了安置和照顧社會上德高望重、生活困難的老年學者,毛澤東主席提出設立一個特殊的“文史研究機構”。湖南省文史研究館成立於1953年1月21日,是具有統戰性、榮譽性的正廳級單位。
建館以來幾易其名,先後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省人民委員會文史研究館、省革命委員會文史研究館,1980年2月復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1989年更名為省文史研究館至今。2000年機構改革時與省參事室合署辦公。
建館初期,省人民政府聘請著名語言文字學家楊樹達為首任館長,並聘請了有學識、聲望、生活困難的文人耆宿為文史館館員,使之“老有所養、老有所為”。這些館員中有的是由毛澤東、劉少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推薦的黨外名老教師、專家學者、民主愛國志士。迄今為止,先後共聘任了館員389人。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文史研究館吸收了一批有豐富文史知識或書畫專長的離退休知識分子整理文獻、校點古籍,舉辦書畫展覽等活動,文史研究館工作得以恢復並有所創新。
1988年,國務院下發《關於改進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史研究館工作的通知》(國發〔1988〕57號),明確了館員聘任的條件和對象,主要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民主黨派成員和黨外愛國人士中聘任館員。199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文史研究館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國辦發〔1995〕21號),進一步明確了新時期文史館工作的特點和任務,擴大了館員聘任的範圍,開始聘任在文史及書畫藝術界知名度高、影響大、熟悉統戰工作的中共黨員為館員,文史館工作有了新的生機和活力,館員也由解放初期的“文、老、貧”逐步轉變為“文、老、名”。
2009年,根據溫家寶總理的講話精神,文史館員新增參政諮詢、調查研究的任務。此後,館員們圍繞全省的中心工作,結合自身文化專長,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文史研究館現有館員85人,主要從事文學、史學、法學、文物、考古、編輯、教育、書法、美術、音樂、戲劇等工作,被社會譽為人才庫、現代“翰林院”。館員們本著“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因人而異,各展所長”的原則,為繼承和發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主義文明建設和祖國統一大業發揮了積極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